中医体质分类与具体判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痰湿质(E型)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湿热质(F型)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血瘀质(G型)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气郁质(H型)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特禀质(I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判定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
判定标准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见下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下: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下: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根据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可判定为基本是平和质,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分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专家答疑
判断出体质后如何调理?
中医体质课题组成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倪诚副教授:体质是可以调整的。体质既禀成于先天,亦关系于后天。体质的稳定性由相似的遗传背景形成,年龄、性别等因素也可使体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然而,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个体在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由于因受环境、精神、营养、锻炼、疾病等内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使体质发生变化。体质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动态可变性。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的基础。
药物及有关治疗方法可纠正机体阴阳、气血、津液失衡,是体质可调的实践基础。比如我们创制的化痰祛湿方能减少体内脂肪积聚,改变脂质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痰湿体质,使病理性脂肪肝得到逆转,并能防止肝纤维性变。
重视不同体质对疾病与证候的内在联系及对方药等治疗应答反应的差异是实施个体化诊疗、贯彻“因人制宜”思想的具体实践,根据不同体质类型或状态,或益气,或补阴,或温阳,或利湿,或开郁,或疏血,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动静、失衡倾向,体现“以人为本”、“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及早发现、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进行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实现调质拒邪、调质防病及调质防变,以实践中医“治未病”。如阳虚体质怕冷的人,在饮食上,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还可食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责任编辑:小编蒹葭)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痰湿质(E型)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湿热质(F型)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血瘀质(G型)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气郁质(H型)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特禀质(I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判定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
判定标准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见下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下: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下: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根据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可判定为基本是平和质,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分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专家答疑
判断出体质后如何调理?
中医体质课题组成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倪诚副教授:体质是可以调整的。体质既禀成于先天,亦关系于后天。体质的稳定性由相似的遗传背景形成,年龄、性别等因素也可使体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然而,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个体在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由于因受环境、精神、营养、锻炼、疾病等内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使体质发生变化。体质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动态可变性。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的基础。
药物及有关治疗方法可纠正机体阴阳、气血、津液失衡,是体质可调的实践基础。比如我们创制的化痰祛湿方能减少体内脂肪积聚,改变脂质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痰湿体质,使病理性脂肪肝得到逆转,并能防止肝纤维性变。
重视不同体质对疾病与证候的内在联系及对方药等治疗应答反应的差异是实施个体化诊疗、贯彻“因人制宜”思想的具体实践,根据不同体质类型或状态,或益气,或补阴,或温阳,或利湿,或开郁,或疏血,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动静、失衡倾向,体现“以人为本”、“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及早发现、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进行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实现调质拒邪、调质防病及调质防变,以实践中医“治未病”。如阳虚体质怕冷的人,在饮食上,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还可食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责任编辑:小编蒹葭)

中医九种体质分类及调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中医体质分类 我属于那种体质 寒热体质分类 体质调理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痰湿质(E型)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湿热质(F型)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血瘀质(G型)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气郁质(H型)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特禀质(I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阿

  判定标准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见下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下: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下: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根据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可判定为基本是平和质,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分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专家答疑

  判断出体质后如何调理?

  中医体质课题组成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倪诚副教授:体质是可以调整的。体质既禀成于先天,亦关系于后天。体质的稳定性由相似的遗传背景形成,年龄、性别等因素也可使体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然而,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个体在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由于因受环境、精神、营养、锻炼、疾病等内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使体质发生变化。体质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动态可变性。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的基础。

  药物及有关治疗方法可纠正机体阴阳、气血、津液失衡,是体质可调的实践基础。比如我们创制的化痰祛湿方能减少体内脂肪积聚,改变脂质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痰湿体质,使病理性脂肪肝得到逆转,并能防止肝纤维性变。

  重视不同体质对疾病与证候的内在联系及对方药等治疗应答反应的差异是实施个体化诊疗、贯彻“因人制宜”思想的具体实践,根据不同体质类型或状态,或益气,或补阴,或温阳,或利湿,或开郁,或疏血,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动静、失衡倾向,体现“以人为本”、“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及早发现、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进行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实现调质拒邪、调质防病及调质防变,以实践中医“治未病”。如阳虚体质怕冷的人,在饮食上,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还可食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责任编辑:小编蒹葭)

中医养生文化:中医协会中医体质分会的发展历程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活活动的重要表现,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时期就有关于体质的论述,但2000多年来没有形成专门的学术体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大师王琦教授等人明确提出了“中医体质理论”的概念,并于1982年出版了第一部专著《中医体质理论》,为现代中医体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医体质的研究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在此期间,中医体质学经历了理论提出、学派形成和学科建立三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组织建设、转化应用、学术影响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并产生了广泛的国内外影响。中医体质已得到广泛认可,相关研究成果和成果被收入《健康资本·百年辉煌60年》、《中医通史》、《中医学科史》、《中医百年史》、《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争论与创新》等著作。

《中医体质学》已被写入全国15种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这是自第八版基础教材以来唯一增加的内容。已在39所中医药院校得到应用,是对中医药理论创新的重要贡献。41年来,王琦创立的中医体质学新学科取得了三大发现,即中国人的九种体质、特定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体质可调性。这些发现被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并被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标准,使数亿人受益,并为健康的中国做出重要贡献。理论创新构建中医体质理论体系。中医体质学的新学科王琦界定了中国人体质的个体差异现象,形成了体质、体质和九种体质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体质可分”、“体质与疾病相关”、“体质可调”三个基本命题,“生命过程论”、“体质与精神论”、“环境制约论”和“禀赋遗传论”四个基本原则,以及体质形成、体质分类、体质演变和体质发生的四个基本规律,从而构建了中医体质学的理论体系。1978年,王琦和盛增秀明确提出了“中医体质学”的概念。

1982年,他们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理论专著,奠定了中医体质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标志着中医体质理论的正式确立,受到中医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2011年,中医体质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院课题组列为当代中医流派之一。王琦是学校的代表。“王琦名老中医体质学术流派研究”由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12年,中医体质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两个学科的重点学科。王琦主编的《中医体质学》被列为中医院校的创新教材,并在中医院校得到应用。基于中医体质“三级预防”的思想,构建了中医非流行病学理论体系。

基于中医体质“三级预防”的思想,构建了中医非流行病学理论体系,即未病先防、未病先治、两病不变。本文阐述了中医体质预防治疗的概念范畴、历史渊源、理论基础、方剂法律体系、基本原则、在健康管理、慢性病防治、中医预防治疗及多学科等方面的应用。为中医预防治疗的建立和医学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解决了中医预防治疗缺乏理论指导的现状。深入分析中医药预防治疗的现状,为科研、教育和卫生服务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王琦编辑出版了《中医治未病》和《中医治未病释义》,为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普及做出了系统的阐释。编辑出版了创新教材《中医治未病》,系统构建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疾病预防治疗发展报告》的发表,为制定和实施预防治疗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自开展中医药防病工作以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许多文献中将中医药体质鉴定作为中医药防病工作、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克强总理曾提出用“中国式”的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医疗改革问题。因此,中国需要一个独立和创新的健康计划。王琦在中医体质基础上提出的“九体医疗卫生计划”,是适应当前医学、慢性病防治、老年健康发展方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计划。2015年5月6日,华中医学会主办“王启国医学大师九体医疗健康计划报告”。会上,王琦对个体化诊疗与精准医学、九体医学的诠释与难点、九大体质模块与类型、体质研究的历史渊源、中医体质的多维分类、体质土壤理论、九体医疗保健计划的实践、九体医疗保健计划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准确、生动的阐述。

希望通过九体医疗卫生计划的提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在慢性病和老年病防治中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公众健康服务。构建体质研究方法论法律体系的技术创新采用文献学、信息学、临床流行病学、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免疫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等方法。揭示中国人群个体差异的形成机制、生理机制、发病趋势和疾病相关性。中医体质研究的方剂学体系已经建立,为中医现代化研究提供了范式。建立了体质识别技术。鉴于医学界缺乏体质分类的方法和标准,制定了《中医体质量表》,并编制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被中国中医学会列为行业标准,为中医药疾病预防和个体化诊疗提供方法、工具和评价体系。体质分类标准颁布以来,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34个学科,开展体质与疾病研究84万余项,涉及313种疾病,发表文献625篇。《中医体质分类标准的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九种基本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和表达依据》一文被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评为“200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篇国内论文”。他引用了2309次,一篇文章下载了约11000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中医期刊。本研究完善了体质识别技术,形成了12种多维的体质识别方法,在大范围人群中实施了体质识别,为疾病预防提供了方法和工具,搭建了技术平台,促进了体质识别,提高了实用性和适用性。

体质识别不仅反映了不同个体的保健状况,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目前,宪法鉴定已被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并扩展到社区、家庭和村庄。今后将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识别特殊人群和特殊人群的体质,并利用计算机成像等技术改进基于体质的健康状况识别方法体系。疾病预测与干预技术的构建运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分子遗传学等方法从微观层面探索体质的生物学基础,为九种体质的分类提供微观依据。①发现三个代谢相关基因PPARD、PPARG和APM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单倍体在阳虚、阴虚和痰湿平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阳虚中甲状腺激素受体β(TRβ)基因表达下调为阳虚的耐寒性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解释。(2)发现特定体质具有特定的代谢组学特征,如能量代谢、脂代谢、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的差异,以及阳虚体质与阴虚体质之间神经递质和内脏功能的变化;(3)不同体质的人HLA基因频率和抗原频率不同。

④发现偏体质的生理、生化、免疫、遗传等相关指标的表达明显不同于平静体质,如痰湿体质的糖代谢和脂代谢相关指标明显不同于平静体质。研究发现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通过基因组DNA检测,发现痰湿体质具有代谢紊乱的一般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也发现体质有血脂异常、糖代谢紊乱和嘌呤代谢紊乱。研制的“化痰祛湿方”能减少体内脂肪蓄积,改变脂质代谢,降低血液粘度,改善痰湿体质,并获得相关专利一项。在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合作研究中,已证实开发的“抗过敏康”能降低小鼠的抗原特异性IgE,并抑制致敏小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很好的效果,证明体质可调。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培养中医体质研究领域的高层次科研人才和临床人才。基于该学科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传统医学与现代相关学科紧密结合的新型交叉学科的特点,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中医体质科学学院。我们培养了50名硕士生和博士生,6名博士后,45名硕士生(其中12名来自黄绮班),15名博士生和3名博士后。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研究”课题将王琦领导的中医体质传承团队列为“中医体质学派”。中医体质学院将传统教师教育与现代中医院校教育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建立了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王琦名医传承工作站,并在广州、深圳、三亚等地建立了12个地方工作室。

中医体质科学平台的组织建设极大地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2003年,以王琦为主席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宪法分院成立。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以王琦为主任的中医体质识别重点研究室。2012年,成立了以王琦为主席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章程研究委员会。2013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了以王琦为主任的中医体质与健康服务合作创新中心。2017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疾病预防治疗研究所正式成立,王琦任所长。目前,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体质分会成员单位已覆盖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涉及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等行业。

浙江省中医协会和云南省中医协会相继成立了中医体质分会,为全国各省中医体质分会的建立提供了范例。中医体质科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5届中医体质科技年会,参会人数逐年增加。以“体质识别”为核心的健康评价方法在公共卫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王琦创立的中医体质识别方法已被纳入卫生部2009年10月10日颁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成为中医体质检查的唯一内容,实现了中医首次进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2013年,被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老年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截至2018年底,有3.13亿老年人接受了身体识别和健康状况检查。

2017年,它被列入国务院《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和《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国家公共卫生服务清单》。宪法认同也成为政府新医改的推动内容。体质识别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药防治与保健标准》文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30个省(区、市)和港台地区的235个“预防治疗”中心应用体质识别开展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74个区县应用体质识别技术,开展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试点。“体病辨证”诊疗模式已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应用。

王琦提出的“体病辨证”诊疗模式和“体病辨证”思想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体、病、证辨证模式的建立与应用》一书的编辑出版,不仅揭示了中医临床医学的自律性,而且突破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单一思维模式,适应了多种复杂的临床需求。体质研究成果推动健康产业发展。近年来,中医体质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产业化,在原创理念和模式、传播健康产业文化等方面显示出协同创新活力,形成了体质健康产业链的雏形——识别软件-干预产品-体质健康管理平台-体质健康管理新服务组织。九种体质识别软件、调理颗粒、软膏护肤品、体质养生日常生活用品已在市场上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开展疗养专业人员的中医体质鉴定和专业培训。开展了中医药协会“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生中医体质健康管理”培训、卫生计生委“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培训工程”、中医药协会“中医体质识别与健康管理”项目、中医药协会“基层医生中医体质识别与健康管理”春播项目。

以及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组织的妇幼保健中药适宜技术培训。受训人员总数为10,000人,这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影响中医体质的国外研究成果已在国际上推广,并产生了重要影响。该学科开展了一系列高层次、高水平和实质性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医体质重点学科的相关人员先后在美国、俄罗斯、日本、南非、韩国、香港、澳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10多个国家和40多个地区作学术报告。国际学术讲座包括连续两年在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举办的讲座、中华医学会中医体质分会年会、世界中医协会中医体质研究委员会年会,以及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的《2016年中医药长城宣言》。《中医体质》被日本和韩国的译者多次转载。

中医体质量表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俄罗斯、西班牙、日本、韩国、马来语等8种语言进行推广应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与我们的中药中心合作进行了一项关于过敏性体质干预的研究。过敏症领域的权威杂志《过敏症》(IF5.83)引用了相关的实验研究论文。其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韩国医学研究所也在中国开展了关于体质研究的交流。查新表明,以王琦为首的中医体质研究与国内外相比处于领先地位。

《jaltenencomplemmed》发表了《应用体质分类研究中医体质遗传特征》一文,编者按指出:该研究为中西医之间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美国芝加哥大学AmJChinMed的主编评论说,“你对中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医学术和治疗方面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并聘请他为高级顾问。美国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学者指出:“王琦倡导的中医体质对生命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有益于全球公共卫生。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