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如何在春分养生 根据“五行”体质巧养生

导读: 木形人:疏肝健脾 火形人:益肾养肝 土形人:健脾养胃 金形人:健脾益肺 水形人:温中祛湿

“五行”养生

继惊蛰节气之后,3月20日我们迎来了春分节气。春分养生重点在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不同体质的人要注意哪些养生要点?

木形人:疏肝健脾

木形特质者,具有肤色苍色,头小面长,身体小弱,手足灵活等特点。在春分时节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日常可出外郊游,多做太极拳等以练气为主的运动,有助于身体的阴阳平衡。

药膳推荐:可多食健脾养肝、补益肝肾之品,如姜、葱、荞、竹笋、淮山、土豆、猪肉、鱼肉、蛋等。推荐陈皮鲫鱼汤,将鲫鱼除去内脏及鳞鳃,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生姜洗净切片,陈皮切丝,将生姜、陈皮丝、胡椒一并填入鲫鱼肚内,与猪瘦肉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煨煮1小时,调入盐、绍酒即可食用,有健脾理气祛湿的功效。

火形人:益肾养肝

火形特质者,具有皮肤赤色,脊背肌肉宽厚,步履稳重,性情急等特点。

春分阳气渐壮,火形人容易心情烦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需时刻提醒自己平心定志,保持乐观随和的心态,切忌急躁。

药膳推荐:火形人可多吃健脾益肺、益肾养肝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竹笋、蘑菇、薏仁、淮山、花生、杜仲等。推荐芍药粥,先以白芍、茯苓、大枣、牛膝加水适量,小火煎汁,取出药渣,加水,并放入粳米,熬成稀粥。食用时加入麦芽糖适量。有健脾益肾,滋阴柔肝的功效。

土形人:健脾养胃

土形特质者,具有皮肤黄色,面圆头大、肌肉丰满,全身上下都很匀称,步履稳重等特点。

春分节气,土形人容易因脏腑内里阳气不足而外感湿邪,出现腹胀、恶心、腹泻等不适症状,应注意穿衣,避免寒温不调。

药膳推荐:多进食疏肝健脾,益肾祛湿功效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玫瑰花、淮山、砂仁、麦芽、芡实、益智仁等。推荐砂仁黑豆鲫鱼汤,将鲜鲫鱼刮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将砂仁放入鱼腹中,然后与陈皮、黑豆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放入生姜、葱、精盐,煮至汤浓味香即可。有醒脾开胃利湿的功效。

金形人:健脾益肺

金形特质者,具有体形瘦小,但肩背较宽,方形脸,鼻直口阔等特点。金形人易感受外邪出现哮喘、过敏、咳嗽等肺系疾病,因此要重视养肺护肺。同时注意保持宁静的心态,安养神气。

药膳推荐:宜多进食具有健脾益肺、益肾养肝之品,如百合、淮山、沙参、白果等。药膳推荐健脾八宝糕,乌梅切丝备用。鲜山药洗净切片,玉竹、百合、芡实、白扁豆洗净与鲜山药一同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煮熟。茯苓磨粉,与粘米粉混匀,加入白糖及适量水搅拌成浆,将煮熟的鲜山药、百合、芡实、白扁豆放入粉浆中拌匀,放入盘中蒸熟,撒入乌梅即成。有健脾补肾,润肺生津的功效。

水形人:温中祛湿

水形特质者,具有偏胖偏矮,腰臀稍大,发密而黑,怕寒喜暖等特点。由于春分降水较多,水形人容易出现湿困中焦的表现,如恶心、口苦、胃脘胀闷等症状。宜安定心神,可选择动静结合的运动,以利于阳气发越。

药膳推荐:宜多进食能健脾益肾、温中祛湿功效之品,如砂仁、白术、茯苓等。药膳推荐猪肚白术汤,将猪肚洗净,去油脂,放入沸水中焯后晾干备用。将白术、煨姜、胡椒放入猪肚内,缝合猪肚,猪肚外以针刺小孔,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2小时,放入精盐调味即可。有温中散寒,补脾益气的功效,尤其适用于素体脾胃虚寒的人食用。

结语:我们养生不止是 饮食上入手,应在多方面进行,要保证夜间休息的基础上,睡好午觉,顺养阳气。多做户外运动,多晒太阳,顺应阳气的升发。

小心秋燥五种症状 中医教你如何养生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即使白昼依然艳阳高照,但入夜后的凉意却已沁人心脾,清楚宣告秋天的到来。不过,明明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为什么身体总觉得有点不太对劲?不自觉想要甘咳几声、鼻子开始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皮肤甘燥脱皮……,身体缺乏水分滋润,当心秋燥症状缠上你。

  现代人最常见的5种秋燥症状分别是口角发炎、皮肤甘裂、鼻出血、便秘与哮喘燥咳。中医解释,秋燥最容易伤害到肺系统,包括口、鼻、肺脏及皮肤毛细孔等;另外,由于肺和消化系统互为表里,所以有些人也会出现便秘症状。

  

年长者、夜猫子最容易出现秋燥症状

  大部份患者分不清楚秋燥与燥热、过敏及感冒的不同,自己乱吃药当然没效。到了秋天,有人会出现类似感冒的咳嗽现象,但通常只是甘咳且感到口甘舌燥,不会头痛、喉咙痛、流鼻涕,就有可能是秋燥引起。有些秋燥患者以为自己只是火气大,自行服用黄连等苦寒药,或是猛喝青草茶想要降火,结果燥症没有消,反倒因为过度寒凉导致肠胃不适。

  平时体质偏燥、年纪大、常熬夜、不当饮食的人,比较容易产生秋燥症状,秋天时,流鼻水、气喘及咳嗽也更容易被诱发,还有人因为鼻过敏狂打喷嚏,导致鼻黏膜过于脆弱而流鼻血。

  身体甘燥缺水也是一大秋燥困扰。专家建议多摄取水分,预防便秘及口角炎,夏秋换季时勤擦乳液、护唇膏,否则等到冬季出现严重脱皮、搔痒或甘裂情形时,再怎么滋润补强,效果也有限;若是皮肤偏甘燥的人,秋冬也不宜常泡温泉,以免皮肤的油脂被热水带走。

  

除了外在保湿外,内在的保养也很重要。

  中医师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透过正确饮食来滋润五脏六腑。

  秋天该吃什么?中医的答案是:平润的食物最好。

  例如梨(生吃或蒸熟再吃均可)、百合、玉竹、沙参、石斛、荸荠、枸杞等,可以润心肺、养胃阴。而带有胶质或是质地黏稠的食物也有“润”的效用,例如银耳、海带、山药、莲藕、秋葵、菇类、海参、海蜇皮等。

  老中医说吃猪脚养生,就是因为猪皮富含胶质可润燥,但若是平常较少运动的人,怕吃猪脚太油,可以改摄取植物胶质。另外,含有油脂的坚果类,例如芝麻、杏仁、煮熟的花生等,也可以达到滋润、润肠消便秘的功效。至于炸烤、辛辣等燥热的食物则应尽量避免,以免耗伤津液、加重秋燥症状。

  

多喝水去秋燥晨起吃粥健脾胃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肠子开始蠕动,就会想上厕所,当然也就不会便秘了;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多喝水很重要,喝水的方法也要注意。喝水时最好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少量多次,不要一次灌太大口,否则身体无法有效吸收、分布。喝太大口的水,就像忽然间下起大雨一样,尤其是循环差、经络容易阻滞的人,身体局部会闹水灾,也就是水肿。

  另外,中医还有一个补水小秘方,那就是喝蜂蜜水。蜂蜜可以润燥、清热,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滋润肌肤的功效,与水调和喝下,既可补充水分,又可以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许多甘燥症状,还能抗衰老,是秋季养生的简单良方。不过,由于蜂蜜内可能含有某些厌氧菌,婴幼儿、肠胃道过于敏感,或是吃甜食容易泛胃酸的人应避免食用。

  喜欢喝茶的人,秋天可以用杭白菊泡茶,半发酵的乌龙茶也是不错的选择,适度饮用有助于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

  

兼具补充水分与润燥两大好处的饮食就要属吃粥了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温热粥或药膳粥,可说是养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

  中医提醒,老年人、体质较虚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会明显感觉不舒服的人,应该从秋天就开始调理保养身体,多喝水、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早睡早起多做缓慢放松的运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医的养生观和四季运行之道紧密相系。秋天应该早睡早起、增加睡眠时间,以敛阴养气。此外,秋天气温多变化,最好采洋葱式穿法,多准备几件长短衣裤,依温度适时增减衣物。

  西方式的运动,例如球类等,大多都是竞速、竞争性质,然而运动只要一有竞争性,心绪就无法平静;适合秋冬季节的运动应该是放松的,运动时最好不带任何思绪,让身体自然运作,身心灵才能真正结合、有效养生。

  运动时心情的放松,可以带动身体的放松,让气血运行顺畅、经络畅通,进一步提升五脏六腑的功能。要能符合放松、缓慢、绕圆、对称等条件,建议到公园找两棵树绕8字散步,就能达到收敛气血、聚精养神的效果。

药浴养生配方 教你如何在洗澡中养生

“药浴”在洗澡中养生

药浴,就是在浴水中放人—些中药,以达到治疗保健的功效。从医学上来看,洗澡本身就能促进血液循环。洗澡时,汗毛孔开放,呼吸加快,加入浴

水中的中草药的成分,通过开放的皮肤毛孔被吸收,一些挥发性药物的分子,则通过呼吸道吸人,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

中药泡澡的十大好处

中华药浴文化源远流长,依据中医脏腑经络表里相通,内外循环机理,将相关的药物溶于煮沸的水中,采用温热法使药物透过皮肤、穴位等直接进入经络、血脉、分布全身,通过物理效应与药物效应发挥治疗和保健作用。

1、出汗、排毒。

2、促进产妇恢复。

3、润肤止痒。

4、改善心脏的输出量,改善了心脏功能。

5、改善全身微循环。

6、促进肠胃蠕动、健脾助消化。

7、消除疲劳、减轻肌肉。

8、易睡安眠。

9、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和免疫力。

10、增强神经调节能力。

药浴配方因人而异

红花活血通络,艾叶祛风活血,菊花清肝明目等,平时我们可针对身体的不同情况,或不同的保健目的,选择具有相关功效的中药泡澡。

艾叶红花浴解除疲劳:

都市人生活繁忙,工作压力大,时常容易觉得疲惫,这时不妨用艾叶、红花各30克,放到浴缸里泡澡,能舒筋活络,快速消除疲劳。

菊花、玫瑰花浴保养肌肤:

取菊花适量,煎汁去渣,加入浴水中泡澡,有解暑、明目、清火、醒脑、保养皮肤的功效,适宜脑力劳动者洗浴,女性也可常洗玫瑰花浴,有助保养肌肤。

金银花浴祛痱

取金银花适量,煎水、滤汁后兑入浴水,浴后凉爽舒畅,还能有效治疗痱子。

藿香浴祛湿:

南方天气潮湿,尤其是近段时间回南天气明显,可单用30~50克藿香,或加入适量艾叶来泡澡,有助于驱除体内湿气。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