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病人出血的机制

DIC病人出血的机制包括以下几点:

一、凝血物质的消耗。在DIC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消耗。

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DIC过程中,继发性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纤溶酶形成增多,纤溶酶除能使纤维蛋白原降解外,还能水解凝血因子Ⅴ、Ⅷ及凝血酶原等,使这些凝血因子进一步减少。

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大量产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有强烈的抗凝血作用,而引起出血。

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由于感染汉坦病毒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是汉坦病毒进入人体后随血液达到全身各个组织,通过位于血小板、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的整合素,介导进入血管内皮细胞内以及骨髓、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淋巴结等组织,进一步增殖后再释放入血,最终引起病毒血症。

本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出血、休克、肾功能异常,如果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就需要考虑是否感染汉坦病毒,可以进行相关的检查明确。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目前来说,白血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而且发病机制可能是多步骤的,目前认为至少有两类分子事件共同参与、白血病的发病,即所谓的二次打击学说。

其一,各种原因所致的造血细胞内一些基因的决定性突变,激活某种信号通路,导致克隆性异常造血细胞生成,此类细胞获得增值和生存优势,多有凋亡受阻的情况。

其二,一些遗传学改变可能会涉及某些转录因子导致造血细胞分阻滞或分化紊乱。

本文Hash:13195a95cd6a407f666707f8fc7c77a8f3b9f466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