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回返式包扎法图解

概述:

头部回返式包扎法是指使用绷带通过环形缠绕数圈后,将绷带进行固定,折返后继续进行缠绕。

回返式包扎法图

流程:

头部受到外伤后,应先配合医生对创口部位进行清创,随后使用回返式包扎的手法进行缠绕处理,包扎结束后佩戴网套固定。

优势:

当头部受到外伤配合医生进行清创处理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回返式的手法进行包扎,回返式包扎更有利于压迫止血,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头部伤口出血的情况。

注意事项:

回返式包扎虽然可起到压迫止血的效果,但必须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擅自对创口部位进行包扎,操作不当可能会对创口造成二次损伤。

虎口处包扎图解

概述:

一般先进行局部清创、消毒,再用消毒的纱布包扎虎口,在包扎的时候要多缠几圈,把伤口固定住,但不要太紧或太松。

注意事项:

在检查和发现伤口时,一定要避免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否则会导致感染,在创面附近用碘伏消毒,要用镊子夹住碘伏棉球进行消毒,有菌伤口要由外至里进行消毒,无菌伤口要由内而外的进行消毒,消毒后要用无菌纱布包裹伤口,在包扎伤口时要快速、精确,尽量不要碰到伤口,以免造成疼痛和流血。包扎的时候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太松的话很容易滑脱。

头面部穴位按摩方法 缓解头痛延缓衰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保健,尤其在疾病高发的冬季更是加重了保健工作。中医指出,在我们的头和面部分布着很多的穴位,如果你闲来无事,不妨按按头面部的这些穴位,可以帮助你缓解头痛等一些不适的症状,还可防止皱纹的出现,延缓衰老。

  (1)双掌按头:

坐位,用双手掌心分别置于头两侧的颞部,用力对按1分钟左右。该手法有健脑、宁神、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血虚性头痛、低血压病、头晕等症。

  (2)按揉脑空:

坐位,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脑空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宜,其他手指置于旁边以助力。该手法可防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等病症。脑空穴大致位于头后枕外隆突的上缘,距正中线约三横指。

  (3)按揉风池:

坐位,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风池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宜,其他手指在旁助力。该手法有醒脑开窍的作用,可防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中风、颈项强痛等病症。风池穴大致位于耳后高骨与颈肌之间的窝中,后发际内。

  (4)拍击头顶:

坐位,眼睛平视前方,牙齿咬紧,用一手的手掌心在囟门处做左右节律的拍击动作,约半分钟。该手法有醒脑安神、消除大脑疲劳、宽胸理气的作用,常用于头痛、头晕、失眠、胸闷心悸等病症的防治。

  (5)指叩头部:

坐位,双手五指自然弯曲成钩状,手指之间自然分开,双手交替从头的前发际处叩或点至后发际处,反复叩、点约半分钟。其作用和防治的疾病同上法。

  (6)分抹前额:

坐位或仰卧位,以双手食指屈曲成弓状,用第二指节的桡侧面从前额正中向两侧分抹至鬓角发际处,约半分钟。该手法有醒脑安神、润泽额部皮肤、增强额部皮肤的张力、防止额前出现皱纹的作用,常用于美容和防治头痛、头晕、失眠等病症。

  (7)指抹眉弓

: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中指、食指罗纹面对置于两眉头凹陷处的攒竹穴,由内向外沿眉弓经鱼腰至眉梢处,约半分钟,两手的拇指分置于两侧面颊部以助力。该手法有醒脑明目的作用,可防治头痛和各种眼病。

  (8)按揉印堂:

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的中指按揉印堂穴半分钟,该手法可防治头痛、头晕、失眠健忘、鼻衄、鼻渊等病症。

  (9)点按攒竹

: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拇指指端对置于两眉的眉头攒竹穴处,稍用力向下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有醒脑明目、疏风清热的作用,常用来防治头痛、头晕和各种眼病。攒竹位于眉头处眼眶的小凹陷中。

  (10)点按鱼腰

:坐位或仰卧位,以两手的拇指指端对置于两眉的中点鱼腰穴处,稍用力向下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可以防治眉棱骨痛、眼睑下垂、眼睑瞤动、目赤肿痛、目翳等病症。

  (11)指掐睛明

: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指甲掐两侧的睛明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有醒脑明目、疏风清热的作用,常用来防治头痛、头晕和各种眼病。睛明穴位于眼睛目内眦处。

  (12)按揉四白

: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食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的四白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可用来防治目赤痛痒,眼睑瞤动、目翳等病症。四白穴位于鼻旁目眶下缘下的凹陷中。

  (13)按揉太阳:

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中指分别按揉两侧的太阳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常用于防治各种头痛、头晕、眼病、感冒等病症。另外,还可增强眼外角皮肤的张力,防止和减缓眼外角出现皱纹。

  (14)指抹眼眶

:坐位或仰卧位,双眼轻闭,用两手的食、中二指分别置于两眼的上、下眼眶,由内向外沿眼眶的上、下缘摩动约半分钟,该手法常用于防治各种眼病,还有防止眼睑下垂的作用。

  (15)掌心压眼:

坐位或仰卧位,双眼轻闭,两手掌心搓热后,趁热分别置于两眼球上,慢慢向下压,待眼球有微胀感时将手抬起,反复操作3~5次,该手法常用于防治各种眼病。

  (16)拿捏鼻根

: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鼻根的两侧,然后拿捏鼻根部肌肉约半分钟,该手法具有疏通鼻窍、活络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防治各种鼻病和前额痛。

  (17)揉推鼻部:

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食指同时按揉两侧迎香穴半分钟,然后两手的食指和中指伸直并拢,分别从迎香穴向上推抹鼻旁至鼻根部30次,使按摩的局部产生轻微的温热感。该手法有疏通鼻窍、增加面部肌肉张力的作用。常用于防治各种鼻病和面神经麻痹。

  (18)按揉颊车:

坐位或仰卧位,用两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分别按揉两侧颊车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该手法常用于防治牙痛、口眼歪斜、颊肿、口噤不语等病症。颊车穴位于咬紧牙关时咬肌隆起处。

  (19)舔摩口腔:

坐位或仰卧位,口唇轻闭,以舌在上、下齿及齿龈处依次进行舔摩3~5次,该法具有促进血运、清洁牙齿、消炎镇痛的作用。常用于防治牙龈炎、老年性牙龈萎缩等牙病。

  (20)轻叩牙齿:

坐位或仰卧位,口唇轻闭,上下齿轻轻叩击30次,该手法能改善牙床部的血液循环、预防牙疾、常用于防治老年性牙齿松动和脱落。

  (21)击鸣天鼓:

坐位,双手掌心紧按两侧耳孔,食、中、无名指三指同时轻轻弹击头后枕骨部30次,然后,手指紧按后头枕骨部,掌心用力按耳孔处,再突然放开,连续开闭10次。该手法具有疏通耳络、开窍益聪的作用。常用于防治耳聋、耳鸣等病症。

  (22)揉捏耳部:

坐位,以拇指、食指分别置于耳廓前后,自耳尖起沿耳轮揉捏至耳垂止,反复揉捏3~5遍。该手法有开窍益聪、清醒头脑、强身健体的作用,常用于防治耳聋、耳鸣、头晕、脑胀等病症。

  (23)按揉耳部:

坐位,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分开,中指分别置于听宫穴,食指分别置于翳风穴,同时按揉两穴半分钟。该手法有清醒头脑、加强听觉的作用,常用于防治头脑闷胀、耳聋、耳鸣的病症。

  (24)捏拉耳垂:

坐位,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两耳的耳垂,先进行揉捏10次后,再稍用力向下牵拉10次。该手法有开窍益聪、泻肝明目、滋肾降火的作用,常用于防治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耳痒等病症。

  (25)搓手浴面:

坐位或仰卧位,先将两手搓热,然后两手掌心紧贴前额,用力由上向下擦到下颌,再从两侧向上绕到前额做环转运动,反复操作10次。该手法有清醒头目、润泽皮肤的作用,可使面色红润、面部皮肤柔嫩,常用来防治面神经麻痹、面部容颜衰老。

本文Hash:adf063509c8ee5a16fce08cc2402eb9bec03bf12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