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穴位有哪些

足部穴位主要包括公孙穴、涌泉穴、太冲穴、厉兑穴等。

1、公孙穴:属于足太阴脾经,位于跖区,第一跖骨底前下缘足心与足背交界的位置,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疾病,常用于患者上腹痛、腹痛、胸闷等。

2、涌泉穴:属于足少阴肾经,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凹陷处,主要用于治疗发热、咽喉、腰痛,常用于缓解头痛、小儿惊厥、咽喉痛等。

3、太冲穴:属于足厥阴的肝经,位于足背、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之间,或跖骨底部交界前的凹陷处,主要用于治疗前阴部、咽部病症,通常用于缓解急躁易怒、前阴痛、遗尿等症状。

4、厉兑穴:位于脚上第二个脚趾的脚趾甲旁边,定期按摩厉兑穴,可以起到清热利湿、调节肠胃的作用。

每个穴位的功能主治都不同,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按摩,不可自行操作。

头部穴位有哪些作用?头部穴位取穴窍门

头部穴位在哪?头部穴位取穴窍门

穴道疗法最难的,就是穴道的找法。没有什么比穴道疗法更适宜为家庭疗法的,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寻找穴道的诀窍,自然因找穴道困难,而不被广泛使用,真是可惜。

1、印堂穴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

感觉:按压有酸胀感。

2、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

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3、水沟穴(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

主治: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与急救。

4、睛明穴

位置: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

主治:常用于目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5、攒竹穴

位置:在眉头,当眶上切迹处。

主治:常用于头痛、目眩、眉骨痛、目赤肿痛、视物不清、流泪、口眼歪斜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头部穴位取穴窍门

若找到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若出现痛、硬结、感觉敏感、色素沉淀、温度变化等反应,即可判断有穴道在。

“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有极大的不同。

足底穴位有哪些

足底穴位有涌泉穴、独阴穴、里内庭穴等。

涌泉穴:在中医学里,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具有开窍醒神、滋肾清热的功效,能促使身体毒气外泄,使阳气上升,可以治疗头痛、头昏、失眠、咽喉肿痛、昏厥等。

独阴穴:在中医学里,独阴穴具有活血调经、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突发性心痛、月经不调、恶心呕吐等。

里内庭穴:在中医学里,里内庭穴具有息风止痉,行气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小儿惊风、急性胃病、急性腹痛等。

按摩足底穴位,能够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刺激细胞活力,加强新陈代谢,还可以消除人体疲劳,每次按摩足底穴位时,不要超过30分钟,按摩手法不要太重,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适宜进行足底按摩,因为足底穴位和人体器官是相照应的,这样会抑制胃液分泌,造成消化不良的现象。

本文Hash:200876958c5827f7d9f6fd5d17bf169c9a61038c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