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练气功 先要掌握练气功的要领

  无论学习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基本的过程,即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懂得多,从不熟练到熟练。对于一个想学气功的人来说,面对繁多的气功功法以及各功法对呼吸、姿势、意念的不同要求,常常不知从何入手。或虽学练气功很长时间,但进展不大。更有甚者,还有人走火入魔,练出偏差。究其原因,往往是没有很好地掌握练功要领造成的。

  俗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学好气功,也必须掌握好相应的规矩。这个规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练功要领,其内容包括松静自然、意感相依、动静结合、上虚下实、练养结合、循序渐进等。

  掌握好练功要领的必要性在于,可以帮助学功人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常言说:道家有三千六百道法,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而与医、儒、道、佛、武等各

  家有渊源关系的气功,门派与方法之多,也是可想而知的。除了流传下来的各派功法外,近年来伴随气功热的兴起,又涌现出许多新创编的功法。表面上看,每一功法都有各自的练功要求,可谓“法无定法”。但从实质上看,每一功法都由呼吸、姿势、意念三要素组成,表面的不同只不过是三要素的具体要求上有所差异而已。各种功法都必须遵循总的练功要领来进行,所谓“万法归宗”。了解这一点,就可以透过繁杂的表面现象,抓住实质来认识气功,并以此指导练功实践。

  掌握好练功要领还可以帮助学功人鉴别所学功法在创编上是否合理,有助于避免异常效应和选择正确的功法。在近年来新创编的众多功法中,有不少功法在设计上存在问题。按照这些不合理的功法要求练功,容易出现异常效应。例如有的功法要求意想两脚如踩棉花,或无论病情怎样,一律要求意守鼻尖,这都违背了练功时必须做到“上虚下实”的基本要领,会使人出现头重脚轻,上实下虚的反应。掌握好练功要领,就具备了功法鉴别能力,可以避免因功法不当引起的偏差。

  除功法不当可以引起偏差外,有时功法合理,但练功人没掌握好练功要领,也可造成偏差。这类人往往片面地或错误地理解练功要领,不能全面正确地处理好练功时心与身、松与紧、意与气、动与静、上与下、虚与实、养与练等关系,把握不好分寸火候,从而出现练功偏差。如果开始练功时就先掌握好练功要领,按照练功要领进行锻炼,就可以处理好各种关系,避免出现练功偏差。

  总之,练功要领是每一位初学气功的人都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好的气功理论内容。理论上有了正确的认识,等于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在指导具体的练功实践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并打好牢固的基本功。反之,学功时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仅因不得要领而进展缓慢,事倍功半,而且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学练气功为什么必须掌握练功要领

  

  对于一个想学气功的人来说,面对繁多的气功功法以及各功法对呼吸、姿势、意念的不同要求,常常不知从何入手。或虽学练气功很长时间,但进展不大。更有甚者,还有人走火入魔,练出偏差。究其原因,往往是没有很好地掌握练功要领造成的。
  俗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学好气功,也必须掌握好相应的规矩。这个规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练功要领,其内容包括松静自然、意感相依、动静结合、上虚下实、练养结合、循序渐进等。
  掌握好练功要领的必要性在于,可以帮助学功人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常言说:道家有三千六百道法,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而与医、儒、道、佛、武等各家有渊源关系的气功,门派与方法之多,也是可想而知的。除了流传下来的各派功法外,近年来伴随气功热的兴起,又涌现出许多新创编的功法。表面上看,每一功法都有各自的练功要求,可谓“法无定法”。但从实质上看,每一功法都由呼吸、姿势、意念三要素组成,表面的不同只不过是三要素的具体要求上有所差异而已。各种功法都必须遵循总的练功要领来进行,所谓“万法归宗”。了解这一点,就可以透过繁杂的表面现象,抓住实质来认识气功,并以此指导练功实践。

  掌握好练功要领还可以帮助学功人鉴别所学功法在创编上是否合理,有助于避免异常效应和选择正确的功法。在近年来新创编的众多功法中,有不少功法在设计上存在问题。按照这些不合理的功法要求练功,容易出现异常效应。例如有的功法要求意想两脚如踩棉花,或无论病情怎样,一律要求意守鼻尖,这都违背了练功时必须做到“上虚下实”的基本要领,会使人出现头重脚轻,上实下虚的反应。掌握好练功要领,就具备了功法鉴别能力,可以避免因功法不当引起的偏差。
  除功法不当可以引起偏差外,有时功法合理,但练功人没掌握好练功要领,也可造成偏差。这类人往往片面地或错误地理解练功要领,不能全面正确地处理好练功时心与身、松与紧、意与气、动与静、上与下、虚与实、养与练等关系,把握不好分寸火候,从而出现练功偏差。如果开始练功时就先掌握好练功要领,按照练功要领进行锻炼,就可以处理好各种关系,避免出现练功偏差。
  总之,练功要领是每一位初学气功的人都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好的气功理论内容。理论上有了正确的认识,等于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在指导具体的练功实践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并打好牢固的基本功。反之,学功时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仅因不得要领而进展缓慢,事倍功半,而且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怎么练气功养生 练习气功的要领有哪些

  气功是一种养生的手法,怎么练气功与练习气功的要领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下真气运行法,以及练习气功常见的注意的方面问题。

  一、姿势

  (1)盘腿坐式:分双盘、单盘、自由盘。双盘为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右脚放在左大腿上,双手相合置于小腹前。这个坐法只是为了稳固不摇动,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为左腿在上右腿在下,手势如前,是一般人习惯坐法。

  (2)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子上,以坐下来大腿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可放下两拳(拳眼相对)。

  二、对五官的要求

  (1)口腔:自然闭合,舌尖上卷九十度轻抵上颚。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咽下,此谓“吞津”。

  (2)眼睛:闭目内视,练到那一步就内视那一部位。若练功时心猿意马,思如潮涌,就睁开眼睛,注视虚空或鼻尖少时,打断思路,闭目再坐。此谓“慧剑斩乱丝”。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保持从容自然,没有粗糙的声音。

  (4)呼吸:呼吸是真气运行法的关键问题,在后面的练功过程中,一定注意自然呼吸,不可有意深呼吸或快、慢呼吸。在贯通壬脉的一、二、三步过程中,一直注意呼气,吸气时任其自然,自无流弊。注意,不可用口呼吸。

  三、练功须知

  (1)环境:练习此功法,因要集中精神,所以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也不必过分强调这个问题,没有他人干扰即可。

  (2)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练功;风雨雷电时暂且不练。此功法大成者,不遵此例。

  (3)真气的运行不比勉强引导,当其充盈时自会运行,勉强引导易出偏差。

  (4)幻觉和触动:练功时,由于真气活跃,经络开启,会出现各种幻觉和触动,请勿惊虑。经常出现的有:大、小、轻、重、凉、热、痒、麻。出现以上情况时,不可好奇追求,更不必恐惧忧虑。

  四、功法

  第一步、呼气时注意心窝部

  ①方法:练功条件准备好,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约一两分钟后平静下来即可没有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加任何意识作为。久久行之,真气就在心窝部聚集起来。而且这个方法本身就是排除杂念的好办法。

  呼气时真气下行进入丹田,为达此目的,必须先聚集真气,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步时并不意守丹田的原因。如果开始就气沉丹田,初学不易掌握,一时见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终止。

  ②时间:如果想如期完成这一阶段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如果条件许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没有固定时间也不要紧,抓紧练习即可。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认真练习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

  ③反应:练功三到五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五到十天,每一呼气就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第二步、气沉丹田

  ①方法:当第一步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向小腹推进。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大将产生高热,很不舒服。

  ②时间: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30分钟,10天左右即可气沉丹田。

  ③反应:每次呼气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

  第三步、意守丹田

  ①方法:当第二步做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的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时把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者一步功法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40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③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形成气丘,随着时日和功夫增长,气丘增大,小腹力量增强。力量足够时会向下游走,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腰背发热等。

  第四步、通督

  ①方法:意守丹田40天左右,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勿忘勿助!意识跟随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引导(勿助)。上行的速度是由丹田的力量大小决定的,若力量不够,它就会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充实再继续上行。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顶即可。

  ②时间:每天可增加练功次数和时间(40~60分钟)。有人一霎那就可通督,这样通过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人经过数小时、数天,大多是一周左右。通关过程为正常生理现象,人人可通,极个别通不过的另有原因。

  ③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名门处感觉真气活跃,自觉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有的真气培养充足,一股热力直冲而上,势头很猛,一次冲过督脉;有的行行驻驻,数日方过;有的像水银柱一样,随呼吸上下活动,渐次上行。通督前后身体可能不稳,注意及时调整。头部感觉箍紧,有时沉闷不适,为正常现象。此阶段异常关键,不可疑虑放松。

  第五步、小周天成

  ①方法:真气过玉枕、百会后,向下经鹊桥(舌抵上颚)入壬脉。小周天就已经通了!此时,一吸气真气入脑海,一呼气真气入丹田。此后,原则上还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如果百会出现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百会,灵活掌握。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60分钟或更长。

  ③反应:此步初期,可能各种触动现象不断,十余天即可消失。

  练习气功的要领:

  (1)松静相辅,顺乎自然

  松与静的关系密切,全身放松能促进入静,而入静后,也必然呈现全身放松,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松,一方面是全身肌肉放松,这个松必须掌握松而不懈的状态。采用卧式,全身放松较易实现,但在摆好姿势以后,还应全身微微晃动几下,达到卧之舒适。站、坐两式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但也需最大限度的放松。

  放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意识的放松,首先要伴随着全身肌肉放松,使整个身体有一个舒适松快的感觉,另外,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思想过于集中,要消除紧张状态,达到精神意识的放松。

  静,是指相对安静而言,在呼吸方面出入无声,体会悠闲自得,在意识方面强调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总之,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关键,掌握得好,可以迅速获得良效,掌握不当,往往会出偏差。

  (2)练意练气,意气合一

  气功之气,主要是指真气(元气)。练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的不同,采用的呼吸方式也各异。虽然如此,但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匀、细、长、缓"。练功有素之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甚至可达二三次,形成缓慢的腹式呼吸。

  呼、吸气的锻炼,必须由浅入深,由快至慢,逐渐练习,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即形成完整的深长呼吸。初练时必须以意念诱导,练到一定程度,便可达到自然而规律的呼吸。练意:一为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二为意守丹田,使整个机体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初练气功者欲想很快排除杂念是很困难的,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杂念逐渐减少,达到入静的要求。

  练功过程中怎样把练意和练气结合起来?开始锻炼呼吸时,同时也要意守呼吸,以帮助呼吸尽快练好。待深长。均匀的呼吸形成后,再注意腹部随呼吸起落。当呼吸锻炼得很纯熟时,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达到气贯丹田,此时,单纯意守丹田即可以了。这样练气练意,二者就能密切结合,实现意气合一,使真气充沛,达到治病健身。

  (3)情绪平衡,心情舒畅。

  在气功治疗中必须强调情绪平衡,心情愉快,这样才能促进健康、消除疾病,而且在每次做功后都会有舒适和欣快的感觉。

  (4)循序渐进,勿急求成。

  初期练功不能急于求成,练功效果都是随着练功时间的增加逐渐显现出来的。练功方法虽然不很复杂,但要掌握得比较熟练,也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

  (5)练养相兼,密切结合。

  练养相兼,就是练功和合理休养并重。只练功,不注意合理休养,对战胜疾病将是个障碍,故练、养必须密切结合。合理休养应包括的内容为:注意适当休息、生活规律、情绪乐观、饮食有节、适度体力活动等。这些内容在整个练功过程中乃至一生,都应当注意。

  (6)固定功法,功时适宜。

  当前各地流传的功法甚多。有的功法已在临床广泛采用,效果不错;也有些功法,仅限于个别人练习,尚未完全公开,或使用之人甚少,功效究竟如何,尚难定论。练功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体质和日常习惯等,选择1~2种合适功法,进行锻炼,这样既便于掌握,又易获效果

  (7)总结经验,避免偏差。

  气功疗法主要是患者自行掌握练功要求和方法,不断地进行锻炼。在锻炼中大都不能一帆风顺,严重者可产生偏差。造成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急于求成,不能循序渐进,呼吸用力过大,一味追求深长缓慢,或意守强度太大,或盲目追求某些感觉,结果造成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甚则呼吸紊乱,头痛头昏,精神紧张等。

  偏差的形成,往往是由微至显,由轻到重,当开始有所表现时,纠正比较容易,需时也短,如果偏差已经形成,纠正起来就比较费力。因此练功之初,一定要深入细致地体会,总结经验,找到不足,及时纠正,以免形成偏差。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