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时灸温到底应该如何去把握呢

有的灸友觉得艾灸时温度越烫越好,有的灸友则认为“灸之要,气至而有效”,得气才是关键,温度不应当列为评判标准。那么灸温到底应该如何去把握呢?艾灸理疗养生馆,艾灸经络养生加盟,襄阳艾灸养生加盟的小编来为您详细讲解:首先,艾灸不是烤肉,“灸”从久从火,是中医传统养生疗法的一种,意为长久的用火烧灼。本意是指用艾火烧灼穴位,以达到温经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关于时间,大家都知道,那么火力呢?是不是越烫就越好?这就涉及到了艾灸的一个原理,艾灸讲究入穴,就是要将阳气的能量以及艾的药性顺着穴位进入身体里面,所以艾灸就是借助毛孔的打开、穴位的开阖、经络的疏通,把阳气及药性穿透进身体的一个过程,重在阳气和药性的渗透。施灸时,我们常遇到以下两种情况:一,同样的温度,同样的穴位,有的人觉得很烫,有的人没感觉;二,同一个人,同样的温度,有的穴位觉得很烫,有的穴位没感觉。这就说明:烫与不烫,因人而异,因穴而异。从人体角度来说,热敏感度为:孩子>成年人>老年人,就是说,孩子的热敏感度高。从穴位角度来说,不同的穴位,热敏感度本身就不同,这是天生的,跟神经分布的密度有关。

其次,相同部位的穴位划分:如果艾灸一片区域,其中一个穴位比其他穴位明显感觉到烫,往往说明此处经络瘀堵严重,致使热量无法渗透下去,也就是说,烫的部位大多是有问题的部位(此时应该多用手揉,疏通经络)。

那么,艾灸适宜的温度到底是多少呢?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朱兵等专家特别做过研究,在研究论文《不同热灸温度和面积刺激对神经元的激活作用》中,专家们得出结论:艾灸面积与温度一定时,可以产生治疗效果,但并非面积越大、灸温越高越好。比如,当灸温为40℃、42℃时,不管灸多大面积也不产生效应,而当温度在44℃-52℃之间,SRD神经元总能被激活。而人类对于热刺激诱发的痛阈(指引起疼痛的低刺激量)在45℃左右,考虑到散热及个体等因素,可以比这个温度稍高一些。也就是说,既能发挥作用,又不引起疼痛,45℃是相对理想的温度值,是艾灸适宜的温度。当然,这不是一定的,因为个体及穴位的热敏感度不同。

春季如何祛湿? 教你如何通过艾灸来去湿

  进入春季,气温渐渐上升,在这个时候很多人由于受到潮湿的环境导致体内湿气过重。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可以通过艾灸的方法来有效去湿,艾灸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而且去湿效果还非常的好。今天小编就来教你春天如何通过艾灸来去湿,一起来看看吧。

  当我们人体的正气出现不足或者人体的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就会导致各种致病因素,并且侵犯人体导致疾病。而湿邪通常有两种,一是外湿,一是内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内湿则多由过度嗜酒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内侵脾阳失运,湿自内生。

  总之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症状。遇上阴雨连绵的回南天,人们长期处于过度潮湿的环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症。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

  1、头部沉重四肢乏: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怒,烦燥。

  2、当你的口中如果出现发黏舌苔腻的感觉时候:感受湿邪,其实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了。

  3、胸腹胀满小便不畅: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功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不舒畅。

  4、下肢浮肿便溏泻: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滞,便完后感觉不爽。

  5、脚缝痒,起水泡甚至溃烂。

  艾灸祛湿简单又方便

  艾灸的作用有很多,在生活中适时的艾灸能够达到开郁、祛湿的作用,而且还能补阳气,因此特别适合春季养生,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避免春季常见疾病,度过困乏的春天。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艾灸的作用

  局部刺激

  艾灸疗法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经络调节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艾灸涌泉穴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调节免疫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灸疗学就不存在了。

哪些人冬天艾灸养生最好 艾灸养生时应该注意什么

哪些人冬天艾灸养生最好

1、阴虚质

这类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唇红微干,冬寒易过,夏热难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本体质秦伯未老中医主张长期服用首乌延寿丹,认为本方有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不蛮补四大优点,且服后有食欲增进,精神轻松愉快的效果。

2、阳盛质

凡强壮的,声高气粗的,好动的人,属于阳盛体质。此类人平素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脉洪数有力,舌红苔薄黄。本体质之人不易患病,一经患病,多为急性病、暴发病。故饮食方面多用滋阴、清淡之品;运动量也要大一些,让体内积蓄的阳气尽快散发出去,条件许可,每天进行凉泉、温泉水浴,须常清其过盛之热,适当补其耗伤之阴。

冬天艾灸养生的穴位

1、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施灸方穴: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2、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施灸方穴: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3、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施灸方穴: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4、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施灸方穴:大椎、身柱、肾俞、足三里。

5、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施灸方穴: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那么,在艾灸养生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1、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向患者说明施术要求,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选用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

2、临床施灸应选择正确的体位,要求患者的体位平正舒适,既有利于准确选定穴位,又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顺利完成。

3、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壮的多少为标准。一般情况,凡初病、体质强壮的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质虚弱的艾炷宜小,壮数宜少。

4、按施灸部位的特点,在头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壮;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肩及两股皮厚而肌肉丰满处,宜大炷多壮。

5、应结合病情施灸,如属沉寒痼冷,阳气欲脱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属风寒外感、痈疽痹痛,则应掌握适度,否则易使邪热内郁产生不良后果。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