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值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值一般是23-37秒。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指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有一个正常的范围,一般在23-37秒之间。如果数值高于或者低于这个时间段,都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在血浆检测中,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低可能是机体正处于高凝状态等原因引起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常见于凝血因子的缺乏,如血友病甲、血友病乙或纤维蛋白原缺乏等原因引起,也可能是严重肝病、肝硬化以及维生素K缺乏等原因引起。

在日常生活中,如有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及时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平时应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此外,可以进行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一般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可能与血友病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有关,建议积极就诊治疗。

1、血友病A:是凝血因子Ⅷ质或量的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性疾病,可能会导致出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的情况。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如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氢化可的松片、达那唑胶囊、复方炔诺酮片等药物治疗。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在多种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一种微血管体系受损导致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出现以严重出血、血栓栓塞、低血压休克以及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可能会导致出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的情况。患者可以应用氨甲环酸片等药物治疗。

建议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监测病情变化,避免焦虑、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偏高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一般指的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说明体内发生凝血障碍,疾病因素见于先天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K缺乏和免疫性因素。非疾病因素包括使用抗凝药物等。

一、疾病因素:

1、先天血浆凝血因子缺乏:先天性凝血因子FⅧ、FⅨ、FⅪ缺乏,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障碍,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产生出血倾向,导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比如血友病。

2、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K是促进某些凝血因子合成的成分,当维生素K缺乏时,某些凝血因子减少,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偏高,如新生儿出血症等。

3、免疫性因素:由于遗传或某些因素造成的自身免疫病,引起血液中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导致凝血异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二、非疾病因素:

使用某些抗凝药物,口服抗凝剂比如华法林钠片,也会造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

导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的原因不同,治疗办法也不同。先天血浆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患者一般采用替代治疗,即补充所缺的血浆凝血因子,但预防出血更为重要。维生素K缺乏如新生儿出血症的患者,需皮下注射维生素K1提高凝血因子水平,同时需要静脉补充营养。免疫性因素导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可以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口服抗凝剂导致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时,不需要药物或者其他治疗,一般停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本文Hash:d5bf33b804e20f2568d9bbd20c2a34da223449d9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