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偏低怎么回事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偏低可能是由于体内缺乏凝血因子,或者是服用了一些药物,或者是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者是有血栓性疾病。

1.体内缺乏凝血因子:该指标出现偏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体内凝血因子的缺乏所造成的,如VIII因子、IX因子的缺乏。

2.服用了一些药物:还有可能由于患者使用了一些药物所造成的,如阿司匹林等。

3.高凝状态或者是有血栓性疾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偏低,说明机体目前是处于高凝的状态或者是可能会有血栓性疾病,容易出现血栓栓塞的风险。

如果患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同时还伴随有血小板的升高,则提示可能有血栓形成的风险,应该进行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或者进行抗凝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应该在26~36秒之间,但是由于每个医院所使用的试剂以及检测方式的不一样,可能会导致该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稍有区别。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偏高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一般指的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说明体内发生凝血障碍,疾病因素见于先天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K缺乏和免疫性因素。非疾病因素包括使用抗凝药物等。

一、疾病因素:

1、先天血浆凝血因子缺乏:先天性凝血因子FⅧ、FⅨ、FⅪ缺乏,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障碍,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产生出血倾向,导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比如血友病。

2、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K是促进某些凝血因子合成的成分,当维生素K缺乏时,某些凝血因子减少,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偏高,如新生儿出血症等。

3、免疫性因素:由于遗传或某些因素造成的自身免疫病,引起血液中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导致凝血异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二、非疾病因素:

使用某些抗凝药物,口服抗凝剂比如华法林钠片,也会造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

导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的原因不同,治疗办法也不同。先天血浆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患者一般采用替代治疗,即补充所缺的血浆凝血因子,但预防出血更为重要。维生素K缺乏如新生儿出血症的患者,需皮下注射维生素K1提高凝血因子水平,同时需要静脉补充营养。免疫性因素导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可以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口服抗凝剂导致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时,不需要药物或者其他治疗,一般停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严重吗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通常是严重的。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活性的敏感筛选试验,是反映内源凝血途径特别是第一阶段的凝血因子综合活性的一项凝血功能检查指标,广泛用于过筛测定内源途径凝血因子的缺陷,如因子Ⅺ、Ⅷ、Ⅸ,同时也可用于出血疾病的初筛诊断以及肝素抗凝治疗的实验室监测。

如果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可见于血友病A、血友病B、肝脏疾病、肠道灭菌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轻型血友病;FXI、FXII缺乏症;血中抗凝物质(凝血因子抑制物、狼疮抗凝物质、华法林或肝素)增多;大量输注库存血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数值越高,出血的风险越大,病情是越严重的,需要引起重视。

本文Hash:9351f021fcc1c95b4ea051018be1520695579f1f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