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时间偏高0.5

凝血酶原时间偏高0.5秒通常是因为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原因导致,具体的原因需要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然后做针对性的治疗。

1、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功能较差、伤口久久不愈合等症状,从而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偏高0.5秒,一般需要通过输入血浆等方式进行缓解。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通常是因为患者感染了病菌引起,也有可能是因为妊娠高血压等因素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会导致患者出现出血、血栓等症状,并且也会影响到凝血功能,从而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偏高0.5秒,一般需要通过输入新鲜血液等方式进行治疗。

在疾病治疗期间,要以清淡饮食为主,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偏高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一般指的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说明体内发生凝血障碍,疾病因素见于先天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K缺乏和免疫性因素。非疾病因素包括使用抗凝药物等。

一、疾病因素:

1、先天血浆凝血因子缺乏:先天性凝血因子FⅧ、FⅨ、FⅪ缺乏,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障碍,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产生出血倾向,导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比如血友病。

2、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K是促进某些凝血因子合成的成分,当维生素K缺乏时,某些凝血因子减少,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偏高,如新生儿出血症等。

3、免疫性因素:由于遗传或某些因素造成的自身免疫病,引起血液中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导致凝血异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二、非疾病因素:

使用某些抗凝药物,口服抗凝剂比如华法林钠片,也会造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

导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的原因不同,治疗办法也不同。先天血浆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患者一般采用替代治疗,即补充所缺的血浆凝血因子,但预防出血更为重要。维生素K缺乏如新生儿出血症的患者,需皮下注射维生素K1提高凝血因子水平,同时需要静脉补充营养。免疫性因素导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可以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口服抗凝剂导致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时,不需要药物或者其他治疗,一般停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凝血酶原时间偏高的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偏高也叫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主要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也有可能跟药物有关系。

另外,贫血、血小板减少都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关系,通常要结合其他检查指标综合判断。单纯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幅度不大,实际临床意义也不太大。

临床上做凝血四项指标会涉及到凝血酶原时间项目,主要是检测凝血功能正常与否,所以凝血酶原时间指标要结合凝血四项中其他的指标进行分析和判断。

本文Hash:95cf5b23605b126cad5dfa11b79dd55f29859f83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