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常识 按摩这些穴位养好五脏

导读: 一、穴位:脾经(脾土) 二、穴位:肺经(肺金) 三、穴位:肾经(肾水) 四、穴位:肝经(肝木) 五、穴位:心经(心火)

  人体的五脏都有相应的穴位,通过按摩穴位能达到养生护五脏的目的。具体什么穴位对应哪个五脏呢?下面小编教你按对穴位巧养生,一起来看看吧。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

  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由于此处能刺激大肠,使大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指压时先深吸一口气,一面强压一面吐气,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自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人代劳时,采用同样的呼吸法)。

中医养生知识 按摩这些穴位救急症

桑椹的营养价值

桑椹,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乌椹等,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桑椹嫩时色青,味酸,老熟时色紫黑,多汁,味甜。成熟的桑椹果营养丰富,每100克桑椹含水分81.8克,蛋白质1.8克,脂肪0.3克。纤维素4.9克,碳水化合物10克,灰分1.2克,胡萝卜素30微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06毫克,维生素 E6.95毫克,钾33毫克,锌0.27毫克,铜0.08毫克,硒4.8微克。

桑椹还含有鞣酸,苹果酸,维生素C和脂肪酸等。其脂肪主要为亚油酸、油酸、软脂酸、硬脂酸和少量辛酸、壬酸、癸酸、肉豆蔻酸、亚麻酸等。中医学认为桑椹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息风,具有主治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耳鸣、便秘盗汗、瘰疬、关节不利等病症。

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药,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为滋补强壮、养心益智佳果。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

桑椹的功效与作用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桑椹味酸,性微寒,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滋阴补血、明目安神、利关节、去风湿、解酒等功效,在《中国大药典》、《本草拾遗》、《滇南本草》、《唐本草》等医学典籍中均记载有桑果的防病保健功能。

现代研究证实,桑椹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胡萝卜素、维生素、苹果酸、酒石酸,磷质等丰富的营养成份,并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常吃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驻容养颜之功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增强免疫器官的重量;

2能增强非特异免疫功能;

3对体液免疫有增加作用;

4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5对细胞突变具有预防作用;

6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和抗AIDS的作用。

适宜人群

1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2尤其适合肝肾阴血不足者,少年发白者,病后体虚、体弱、习惯性便秘者。

3女性、中老年人及过度用眼者更宜食用。

4体虚便溏者不宜食用,儿童不宜大量食用。因为桑椹内含有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钙、锌等物质的吸收。

5桑葚虽好,但不能多吃。桑葚所含的挥发油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会抑制肠道内的多种消化酶,发生出血性肠炎和鼻出血。未成熟的桑葚不能吃。少年儿童不宜多吃桑葚。因为桑葚内含有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钙、锌等物质的吸收。脾虚者不宜吃桑葚。桑葚含糖量高,糖尿病人也应忌食。 

  降血压

  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等原因导致血压急剧上升,此时按压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晕厥

  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时,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压患者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2掌骨中点,拇指侧),持续2~3分钟,即可缓解。

  胆绞痛

  胆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这时可用大拇指持续按摩右小腿的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处)两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

  休克

  刺激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具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病患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情况时,可用大拇指尖按压其人中穴,往往能够起到急救的作用。

中医养生知识 按摩这些穴位可以治8种疾病

地震乌贼

大家都应该看过奥特曼吧?奥特曼里的怪兽总是会让人不寒而栗,而近日,日本公开了一段视频,由于地震的原因,许多深海都出现了巨型乌贼。地震乌贼犹如传说中的北海巨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神秘的猜想。地震乌贼也可以被称为巨型乌贼。

今日,日本NHK电视台首次向外界公开了科学家对于深海巨型乌贼的探明影像,以往我们对于巨型乌贼并没有真实的影像作为参考,更多依据来源则是如《加勒比海盗》电影等虚拟剧情上。而在NHK这款名为《深海巨型生物系列》节目中我们将陆续窥得世界初次公开的巨型深海乌贼影像!此后还将有更多的如深海鲨鱼影像公开,令世人期待。

左为巨型乌贼,右为探测船

日本全国多地相继捕获到存活的巨型乌贼,该现象引发了许多海洋学者的关注,更有专家指出,这很可能是天地异变,尤其是一种与地震有关的前兆,那么到底是不是因为海底发生了什么地壳变动呢?

据了解,21日,日本鸟取县岩美町的纲代新港利用设置在海底的渔网捕获到一条全长3.4米的巨型乌贼,初步判定该乌贼为雌性,体重为100kg,如果其最长的触须还存留的话,体长可达8米,捕捞该巨型乌贼的渔船员表示:“该乌贼存活的时候给人一种非常恐怖的震慑力。”

另外在19日,日本新泻县柏崎市荒浜海岸打捞出一条3至4米长的巨型乌贼的死骸,根据确认,该巨型乌贼为8日在新泻县佐渡市沿海岸被捕获的巨型乌贼,重约150kg。

不仅是巨型乌贼,本月2日,日本石川县羽咋市海岸发现了一条长达2.5米,漂浮在海面的皇带鱼死骸,刚过新年,日本全国多地就出现各种奇怪的现象,到底是何前兆呢?

对此,有日本专家指出:“巨型乌贼原本是栖息于南海深海地域的一种生物,漂浮到日本海地域实属罕见现象,这很可能与海流流向发生变化存在关联。”

该专家还表示:“实际上,此前已经出现过关于海流流向发生变化的学说,许多专家更是认为这与地球温暖化存在关联,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与引发地震的地壳变动是否存在必然关联,但是地球全体发生了某种环境变化的可能性非常高,另外,尽管目前还不能判断深海的异常现象是否是大地震出现的前兆,但是应该提前做好预防警戒。”


地震逃生十法则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 ,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总结:

自然灾害我们人类是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去抗拒的。只能说,在灾害还没来之前,我们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在灾害到来的时候也不要慌张,要相信,会有人来的。灾害过去之后, 也不要放弃,政府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的~

  按三阴交去生理期不适。

按摩方法:女性经痛时可刺激行间穴、三阴交。行间穴位于双脚足大趾与二趾之间,能帮助打通肝经,有助解除肝气郁滞之害。而位于脚外踝上方距离4指宽、在小腿胫骨内侧的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经过的交点,若经期间只有单纯腹痛,刺激三阴交可以去除体内淤血,生新血,止痛、去寒。其他生理期的困扰,可以按摩足部太溪(补肾阴,位于内踝尖和足跟上大筋的中点)、足三里等穴道。

  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

涌泉穴被称为“长寿穴”,是肾经的首穴。按摩方法:按压涌泉处、关元(肚脐下3寸)、足三里都能促进血液循环。

  “神门穴”帮助安神。

按摩方法:仰掌,握紧拳头,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就是神门穴,以拇指掐按穴位,能镇静安神。

  按压穴道若为保健目的,以一次按压15—20秒,再休息5秒,反复做10—15分钟;若为解除疼痛,则要持续按压到感觉痛点有舒缓迹象。力道不要按到疼痛难受。

  太冲

  位置: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凹陷点处。

  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以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的指腹揉捻左太冲1分钟。

  功效:“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太冲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对女性月经不调也很有效,此穴按摩可舒缓女性因肝郁气滞引起的痛经,从而达到柔肝止痛的功效。

  血海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方法:手指指腹轻轻揉按血海,力度适中,以有酸胀感为宜,左右来回交替按摩。

  功效:血海也是管理女性月经的重要穴位,适当按摩或艾灸可舒缓小腹部冷痛、坠胀等不适。

  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方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穴,以酸胀为度。宫寒痛经可用艾条悬灸。

  功效:补益气血、暖宫调经止痛,特别适合气血不足的体弱女性。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