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调养五脏之道,还你花容月貌!

导读: 一. 想要好气色,从“心”做起 二. 淡化斑斑点点,需充盈肝血 三. 补出好唇色,健脾最重要 四. “战痘”就要肺气足 五. 只要肾好,青春不老

五脏安,则精神焕发容颜美,怎么做?看过来!

一. 想要好气色,从“心”做起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所以,当我们心功能正常时,面色就自然显得红润有光泽;相反的,如心血亏少,则面色发白,常伴有健忘多梦、眩晕等。

建议:

1. 多吃些养心补血的食物,如用龙眼、莲子、红枣等煮粥;

2. 请家人协助按按心俞穴。心俞穴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处,可宁心安神、通调气血。在入睡前揉揉此穴,有助于补心血。

二. 淡化斑斑点点,需充盈肝血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主疏泄”,如肝失疏泄,就会气机不调、血行不畅,表现为面色青黄,脸上容易出现黄褐斑、蝴蝶斑等。

建议:

1. 平时可以多吃些枸杞、银耳等,还可以喝点玫瑰花茶来疏肝理气;

2. 养肝、护肝的最好方法是晚上23点前就寝;

3. 经常按揉大敦穴。大敦穴是疏肝理气的要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约2毫米处。

三. 补出好唇色,健脾最重要

《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意思是说,脾是气血生化的源头,如果脾这个源头出问题了,反映在口唇就表现为口唇色泽发白,嘴唇发干,甚至干裂、起皮,出现上述口唇问题,就说明你要健脾了。

建议:

1. 脾失调的人,可常用山药、党参、茯苓、白扁豆等熬粥喝,有健脾和中之功;

2. 太白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要穴,位于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常按压或艾灸此穴有助于补脾气之不足。

四. “战痘”就要肺气足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气失调,宣发功能就会减弱,毛孔开合、代谢失常,表现就是皮肤水油不平衡,容易干燥起皮或出油,甚至出现痤疮、脂肪粒、酒糟鼻等。

建议:

1. 白色入肺,补肺气平时可多吃些百合、竹蔗汁、茅根、荸荠等,它们不仅口味清甜、温润,还可缓解肺燥。

2. 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经常按摩鼻子,能宣肺通窍。比如捏鼻尖,用食指和拇指捏住鼻尖,揉至鼻部发热、呼吸通畅为止;还可推鼻子,将双手中指的指腹放在鼻子两侧,上下反复推按。

五. 只要肾好,青春不老

肾乃“先天之本”,主藏精。肾虚,人就容易出现未老先衰,比如容颜晦暗、鬓发斑白、早生皱纹等。

建议:

1. 应多吃补肾食物,比如枸杞子、莲子、黑木耳、桑葚、黑芝麻、核桃等都不错。

2. 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位于脚掌前1/3与后2/3交界的凹陷处。肾气虚的人,可经常揉搓、拍打涌泉穴,或用热水泡泡脚。

中医教你调养肚皮上一个穴位,让五脏六腑都健康!

除了小时候的好奇,很少有人会在意肚脐的存在。在中医学里,肚脐却大有用处,是个能够防病治病的地方,是唯一人们能看得到、摸得到的穴位——神阙。

陕西省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朱生全说:“通过神阙穴治疗内病是中医外疗法中的一种,用途非常广泛,可用来治疗腹痛、腹泻等多种疾病”中医认为,神阙穴及经络内连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灸神阀穴,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回阳固脱的功效,补虚的效果非常好,尤其适用于那些脾胃虚寒的人。

现在早晚温差开始加大,人们会明显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脐腹如果受寒,则很容易胃痛、腹泻。因为这个部位面积较大,皮肤血管分布较密,体表散热迅速。冷天暴露这个部位,腹腔内血管立即收缩,引起胃的强烈收缩,所以说护脐是保暖的重要一课。

1、夜晚要盖好肚脐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肚脐是万万不能在天气转凉时受寒的。因为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所以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袭。肚脐一旦受凉,腹痛腹泻在所难免;若长期受凉,泌尿系统疾病也容易找上门来。

这个季节虽然气温没有明显下降,但早晚温差大,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是要盖上被子,尤其是肚子,以防受凉引发腹泻与感冒。

2、揉按肚脐有助养脾胃

按摩脐部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大便溏泻者可调,秘结者可通。方法:仰卧,两腿弓起,先以右掌心按于脐部,左掌放于右手背上,顺时针轻轻按摩36圈。然后,换左掌心按于脐部,右掌放于左掌手背上,逆时针轻轻按摩36圈。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掌心左下右上叠放贴于肚脐处,逆时针做小幅度的揉转,每次20~30圈,也可起到温养神阙穴的作用。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脑、补肾、安神降气、利大小便,加强肝脏肾脏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艾灸肚脐保长寿

用艾条灸肚脐,是日常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保健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把艾条(中药店有售)的一端点燃,放在距离肚脐处皮肤2~3厘米处悬灸,持续时间为10~15分钟,因为艾条本身就有温通经脉、理气祛寒的作用,用它灸神阙,可发挥刺激穴位和进行温热刺激的双重作用。

中医养生 教你推拿五个经络养五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逐渐融入到生活当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平常也会通过一些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经络就是其中一种,中医经络养生历史悠久,到现在被人们传承使用,给人们提供了方便,通过对一些经络的按摩,可以帮助你我们防治各种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推拿五个经络养五脏,肝经主治脾虚泄泻,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