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最毁健康的12个坏姿势

 你是否长时间头侧一边讲电话或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呢?你是否长期低头打计算机、玩手机呢?你是否经常靠坐在床上看书呢?赶快把这些坏姿势改掉吧,因为这些坏姿势会毁掉你的健康。

  1.长时间头侧一边讲电话或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将话筒夹在脖子上讲电话,肌肉会过度用力收缩,颈椎容易受伤。同样,侧着身子在沙发上睡着了,如果长期往右侧弯,右边的椎间盘或关节容易退化。

  2.长期低头打计算机、玩手机。这种典型的猿人姿势,会使得肩颈过度紧绷、腰酸背痛、腰椎负担大。台北振兴医院复健医学部主治医师李林键建议,打计算机时,臀部坐到底,背部平贴椅背,双脚平放地面,当身体需要前倾时,应保持背部平直,使用鼠标的手最好有个支撑,避免肩膀压力过大,同时计算机不要放太低。

.hzh{display:none;}

  3.瞬间转头或扭腰。这样很容易扭到脖子或闪到腰。泰合复健科诊所院长许瑞仁强调,当有人突然喊你,这时候千万不要瞬间转头响应,以免对颈椎造成压力,容易受伤,“要整个身体一起转过去。”李林键说,要借助双脚带动并连同旋转椅一起跟着身体移动。

  4.坐时身体往前倾或背后悬空。很多人喜欢歪靠在沙发上或坐着时身体往前弯,这些不良坐姿都会对腰椎产生很大的负担。建议将臀部坐到底,使背部平贴椅背,或者使用腰垫,双脚要平放地面。

  5.弯腰驼背站、走。驼背时,身体为了平衡,肚子会凸出来,“很多中年人就是这种驼背凸肚型,”《疗愈瑜伽解剖书》作者朱迪说,这时上半身的力量会压迫在腰椎上,长期下来容易腰酸、腰椎长骨刺或滑脱。

  6.从高处拿(或修整高处的)东西。长时间抬头工作,例如刷天花板,让脖子不断往后仰,腰椎整个挺直甚至得踮起脚尖,会让颈椎及腰椎压力过大,建议使用凳子或拿椅子垫高,或使用楼梯辅助。

  7.90度弯身搬东西。千万不要跟地面呈90度角弯腰搬东西,容易扭伤腰部。复健科医师许瑞仁说,搬的时候要保持身体两边同时受力,起身前建议收缩一下小腹及提肛,让腹部的结构更有力,搬东西时让物品尽量靠近自己,比较不会受伤。

  8.趴睡。趴在床上睡觉,对腰椎与颈椎压力很大,因为这会让腰椎与颈椎过度往后仰,对神经造成压迫,李林键建议,尤其有背痛或颈痛的人,要平躺或侧睡。

  9.开车时把椅子调得靠后。座椅很靠后,为了让脚可以踩到油门,臀部向前滑动使得腰部腾空而无支撑,让腰椎承受较大的压力,建议调整座椅让脚可以舒适踩油门,并且调整椅背,让身体背部可以完全贴紧椅背。

  10.靠坐在床上看书。很多人喜欢睡前将头、背靠在床头,整只脚平放,或坐或卧在床上看书。这个姿势其实很伤脊椎、骨盆与膝盖。如果习惯睡前看书,建议别超过15分钟。

  11.弯腰穿鞋。这会让腰椎承受很大的压力,建议找张椅子坐下来或整个身体蹲下来穿鞋。

  12.起床时动作太快。很多人赶着上班,一起床就从床上弹起,很容易造成肌肉受伤。建议起床时先翻身,采取右或左侧躺,然后用手部的力量将上半身撑起来,再把脚移到床外,慢慢起身。

舒服姿势不等于健康,警惕坏姿势

  核心提示:中国人有句老话:“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家,找个四仰八叉的姿势彻底“瘫倒”在沙发或床上,是不少人最放松的时刻。但就在你摆出自我感觉良好的姿势时,很可能已经被某些疾病悄悄盯上了!

  专家提醒,看似最舒服的姿势并不等于最健康,特别是以下几种大多数人都会常犯的“坏姿势”,需要特别注意。

  1、工作时躺在办公椅上。

  如果你起身绕着办公室走一圈,会发现大家的姿势千奇百怪。背部窝成虾状蜷缩着的;靠在办公椅上身体几乎平躺,头快要和桌面平行的;趴在电脑前使劲昂起头办公的……

  有人总结过15种“最舒服上网姿势”,其中以蜷缩在电脑前和几乎躺在椅子里最为多见。实际上,久坐时背部不管向前弓还是向后仰,都会让脊柱上的肌肉和韧带发生劳损,可能导致椎间盘老化。

  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坐着,也很容易诱发颈椎病。

  所以,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工作半小时一定要起身转转;办公椅最好调到大腿与地面平行的高度;在腰背部放一个卷起的毛巾或者靠垫,能减轻腰椎负担;坐得太久,可以用脚做踩踏缝纫机的动作,或者脚底放一个网球,时常滚一滚,起到按摩的作用。

  2、走路时含胸驼背,拖拉着腿。

  有些人觉得走路时含胸驼背、脚掌拖地会让他们感觉到“舒服”。但实际上,这种方式最容易带来疲劳感。

  含胸低头,走路时只顾盯着脚下的路,很容易让肺部空间被挤压,影响心肺功能。而拖拉着腿,也会造成关节、肌肉等损伤。

  要想从走姿中获得健康,就需要抬头挺胸,双眼平视,脚尖向正前方,自然迈步。走路时步伐一定要轻快。在走路的同时,也可以加入一些动作。比如轻微扭动腰部,能有效“按摩”内脏,防止便秘;走路时加上揉耳朵、拍打手臂等动作,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3、站立时一肩高一肩低,斜倚在其他物体上。

  当你身处商场或大街上,会看到有着形形色色站立姿势的人们。他们有的两腿交叉四处张望;有的含胸低头玩着手机;有的不停摇摆着身子,站得很扭捏;有的随意倚靠在墙壁、护栏和广告牌上。

  其实,这些站姿都是错误的示范。歪七扭八的身体会加重某侧肌肉的紧张度,而使另一侧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站久了,不仅会使肌肉僵硬酸痛,还很容易压迫脊椎和周围神经,影响心肺功能。

  正确的站姿应该是下巴稍回缩,腹部微微收紧,重心稍微向前。如果需要长时间站立,可以将一只脚踏在10厘米左右的台阶上,双脚交替休息。人过中年身体逐渐萎缩,姿势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此时应该让耳朵、肩膀、胯部、膝部与脚踝保持在一条线上。

  4、蜷在沙发里看电视,躺在床上看书。

  电视里播放着爱看的节目,在柔软的沙发里随意躺下,捧着大堆零食,这种惬意的生活是简直就是“舒服”的代名词。殊不知,蜷缩在沙发里的姿势,会使呼吸不顺,影响消化,挤压内脏,还易导致腰肌劳损。

  加上大量吃零食,很容易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发胖。而躺在床上看书的人,其背部会不知不觉慢慢下滑,甚至有人会以头部和身体呈90度角的姿势来看书。这些错误的姿势不仅容易引起颈椎方面的问题,床上昏暗的灯光还会对视力有影响。

  最好选带靠背的沙发,看电视时加上腰垫,帮助身体坐直。如果身体太靠后而脚无法着地,可以垫上板凳。尽量不要在沙发上使用笔记本电脑,不要在床上看书,如果一定要看,可以在后背、膝盖下和大腿上垫上枕头。书和面部保持一定距离。

 

 5、“享受”坐在马桶上的时光。

  不少人都习惯拿着书或者手机钻进卫生间,独自享受难得的马桶时光。美国一项调查发现,人们平均每天花在卫生间里的时间达35分钟,这个时间还在不断增加。

  42%的人表示喜欢在卫生间里看报纸、书籍;22%的人爱在卫生间打电话;还有10.5%的人会在卫生间看电视、听音乐等。但长时间坐在马桶上,会给下肢静脉增加负担,造成血流不畅,血管内滞血,引发头昏脑胀。

  久蹲和久坐还容易造成肛门盲肠内淤血而引发疾病。

  为了健康,如厕时间最好控制在3分钟以内。尽量避免看书和玩游戏。便秘的人可以在马桶旁放个小板凳,如厕时将脚垫高8—10厘米,有助于排便。

  排完后要缓慢站起来,以免因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而晕倒。老年人上厕所最好不要锁门,以便出现意外时,家里人能够及时发现。

养生警惕 六个最毁胃的坏习惯

  近年来,胃病的发病趋势日益年轻化,胃病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现在正值秋冬换季时节,这是胃病高发时节,如果不多加注意,会导致胃病恶化。专家表示,引起胃病的原因不仅是气候,更多的来源于我们日常的不良生活习惯,几天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几个最毁胃的不良生活习惯,大家可要警惕了,赶紧改正过来。

  吃完就剧烈运动。

  如此虐待胃,一是可能导致内脏相对供血不足,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二是容易导致胃下垂。饭后不宜立即运动,最好休息半小时以上,剧烈活动前不宜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喜欢吃消夜,回到家里倒头就睡。

  一般食物从胃彻底排空进入小肠大约需要4小时(脂肪类需6小时以上)。睡前饱餐,胃内食物没来得及消化,会加重胃的负担,打乱胃的工作规律,出现消化功能异常,容易导致胃、十二指肠疾病。

  遇到爱吃的东西就吃很多。

  吃太多不仅加重胃的负担,还会加重其他消化器官(如胰、胆)的压力,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大家要有意识地控制食量并增加运动量。

  无辣不欢。

  如果本身有胃肠疾病又兼食辣过多,会刺激胃肠黏膜,加重其充血、水肿,不利疾病康复。

  经常加班,晚餐不能按时吃,长期饮食不规律。

  一是要尽量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舒缓精神压力;二是在办公室准备一些零食,如面包、饼干等,到了“饭点”就稍微吃一点。

  不习惯吃早餐,也从来不吃早餐。

  胃分泌的胃酸等没有食物可消化,会损伤食管、胃肠黏膜(损伤较深即可形成溃疡)。早餐不但要吃,品种上还得尽量选择易消化、不刺激、多营养的。

  医师提醒胃镜检查时间因人而异

  专家建议有上腹疼痛、反酸嗳气、烧心或胃脘堵闷、食欲不振等症状的人做个胃镜检查,不要盲目到药店购药。一是胃药品种很多,非专业医生很难判断哪种药合适;二是盲目吃药,可掩盖某些病(如胃癌)的症状,造成病情延误。

  胃癌的高危因素包括胃癌家族史、萎缩性胃炎等,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胃镜检查;平素没有胃不适的人,40岁后最好能进行一次包括胃肠镜的全面检查,以后酌情调整检查的间隔时间。

  很多人对胃镜有恐惧心理,徐克强说:“胃镜检查一般只需3~5分钟,最难受是在胃镜进入食管时,但医生护士都会详细交待如何配合,只要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绝大多数人不会有太大反应。实在接受不了,还可选无痛胃镜,在静脉麻醉后睡着时做检查。”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