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配一宝,赶跑腰痛、降血压,太实用了!

导读: 1、山楂+核桃 赶跑腰痛 2、山楂+菊花 扩张血管、降血压 3、山楂+陈皮 化滞除胀

民间素有巧用山楂和其他食药材配伍,用于治疗和缓解多种身体不适,比如降脂、活血,缓解腰膝酸软疼痛等。

作为秋季含钙量最高的水果,山楂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它每百克果肉中含钙52毫克。尤其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 此外,山楂里因含三萜类烯酸和黄酮类,也被称为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的“小能手”。

中医认为,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能消食健胃、行气活血、止痢降压。山楂究竟怎么用最好呢?看看下面你就知道了!有需要的朋友,值得一试!

1、山楂+核桃

赶跑腰痛

山楂酸甘微温,既善于消食化滞,又善于活血化瘀;核桃仁甘温质润,是传统的补肾佳品,无论是配药用,还是生吃、烧菜,都有良好功效,特别适宜于老人肝肾不足,腰膝酸软疼痛。两药伍用,使肾气复,血脉畅,而痛自止。

取核桃仁150克、楂50克、糖200克。

1、核桃仁加水少许,用食物加工机打成浆,再加适量凉开水调成稀浆汁。

2、山楂去核,切片,加水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滤出头汁,再煮取二汁,一、二汁合并,复置火上。

3、加入白糖搅拌,溶化后缓缓倒入核桃仁浆汁,边倒边搅匀,烧至微沸即可。

2、山楂+菊花

扩张血管、降血压

较强的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利尿止痛作用,还能调理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外周血管。有降低血压作用,进而清神醒脑、疏解头晕目眩。

取干山楂10克,干菊花2.5克。

1、菊花和山楂用清水洗净。

2、锅中水沸后放入山楂,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约10分钟。

3、加入菊花煮沸,即可关火。

3、山楂+陈皮

化滞除胀

山楂能消食化积、行气散瘀;陈皮归脾、肺经,具有健脾和胃、行气宽中、降逆化痰的功效;半夏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茯苓、木香理气健脾祛湿;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纵观此法,能健脾和胃,消积导滞。

山楂15~30克,陈皮12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木香6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上药水煎,早晚温服。

提醒:

需要注意的是,生山楂中所含的鞣酸与胃酸结合容易形成胃石,如果胃石长时间消化不掉就会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穿孔。

因此,山楂不能空腹吃,并应尽量避免吃生山楂,尤其是胃肠功能弱的人,最好将山楂煮熟后再吃。

山药配一宝,这辈子都不用看医生了

山药配一宝功效强大

山药+红枣:滋补养胃

山药滋补脾胃,保持血管弹性,润肺止咳,跟红枣搭配,可强化健脾养胃的功效。

推荐:

山药红枣乌鸡汤

山药+枸杞:滋补

山药搭配枸杞来熬枸杞山药粥,能更好地发挥滋补效果。开胃又能养胃,具有健胃消食、清热解渴等功效。

推荐:

枸杞山药粥

山药+杏仁:补肺益肾

杏仁和山药,自古就被认为是能够止咳润肺、降气清火的健康食品。

推荐:

山药杏仁饼

山药+芝麻:补钙

芝麻是补钙的“高手”,比牛奶还厉害,而山药则有促进钙质吸收的作用。一起搭配来吃,补钙功效会更好。

推荐:

山药芝麻饼

山药+桂圆:滋补强身

山药滋肾益精、养护肌肤,桂圆有补血安神、滋补强身的作用。同食可以固肾补精、滋补强身。

推荐:

山药桂圆红枣粥

山药+栗子:补肾健脾

山药、栗子同食,既可以补肾健脾,又能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特别适合于女性和老年人。

推荐:

栗子烧山药

山药+南瓜:降血糖

山药中的可溶性纤维能控制饭后血糖升高,还能助消化、降血糖;而南瓜能促进人体胰岛素的正常分泌,能有效地防治糖尿病、高血压。

推荐:

山药南瓜煲

山药+莲子:健脾补肾

山药和莲子可以说是老年人的益肾法宝。山药具有补肺益肾,莲子入心、脾、肾经,二者同吃既可补脾,又可强肾。

推荐:

莲子山药粥

山药+排骨:滋阴润燥

常吃排骨具有滋阴润燥、益精补血的功效;山药可益肺气,养肺阴,二者常吃能健脾益胃,益肺止咳。

推荐:

山药玉米排骨汤

山药+鸭肉:健脾养胃

山药健脾养胃,鸭肉更是滋阴养肺、止咳化痰的佳品。山药的柔和与鸭肉的鲜美相得益彰,还能让汤汁乳白,鲜味柔和。

推荐:

山药炖老鸭

山药+猪肉:益气养胃

山药能够益气养阴、健脾养胃,猪肉可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推荐:

山药瘦肉汤

山药+核桃:补中益气

山药味甘,能益肾填精。核桃则有补肾固精、润肠通便的作用,山药搭配核桃,具有补中益气、强筋壮骨、健脑的作用。

推荐:

山药核桃面包

山药+陈皮:止咳平喘

山药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有助缓解肺虚喘咳;而陈皮性温,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二者搭配,有助缓解痰多咳嗽等症状。

推荐:

山药陈皮排骨汤

山药+黄酒:滋肾活血

黄酒具有舒筋活血、驱寒祛湿、抗衰老等作用。同山药一起煮食,可以滋肾活血、强身健体。

推荐:

山药老鸡汤

山药+葡萄:延缓衰老

葡萄有养血益气、抗氧化防衰老的作用。搭配食用,可以补虚养身、养护肌肤、延缓衰老。

推荐:

三色果味山药(葡萄酱)

艾灸一奇穴,女性轻松告别瘙痒、异味和灼痛,太实用了!!!

艾灸调理阴道炎,很在行

1、常见疗法易复发!

正常的情况下,阴道内存在大量的乳酸菌等有益菌,能抑制致病体的繁殖和生长,因而即使感染了致病体也不会引起炎症。但是一旦阴道环境遭到破坏,乳酸菌大量减少,这些致病体的天敌没了,就会大量繁殖,造成炎症。

常见的疗法大多是单纯依赖药物治疗,无论是口服的抗生素,还是栓剂类阴道塞药类,或是阴道洗液类,如果单独使用,不仅不能完全灭杀致病体,反而会灭杀乳酸菌。这是“治标不治本”,虽然炎症缓解了,但是一旦停止用药,残余的致病体很快就会大量繁殖,使炎症复发。

2、艾灸调根本!

因而调理阴道炎一定要重新修护原有的保护层,从根本(体质)上消除致病体的生存环境,从而避免了病症的复发。而艾灸可以温补阳气、激活气血、增强正气(即免疫力),使机体恢复正常运转,营造出适合有益菌生存和繁衍的环境,其实也就是在打破致病体的生存环境,恶性循环链条被打断所以可防止复发。

3、妇科炎症治疗中存在的误区:

①大量使用抗生素,过多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病菌产生耐菌性,破坏阴道菌群间的制约关系,从而导致真菌生长旺盛,治疗周期不断延长,不断增加药物剂量,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

②盲目使用洗液。阴道炎作为最长见的妇科病,40%以上的患者都是由于清洁方法不当造成的,女性阴道为酸性环境,有自净作用,长期用洗液清洗外阴,会杀死对身体有益的阴道杆菌,使得局部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机会。

③调理不按疗程。大多数女性进行自我治疗时,通常凭主观感觉。症状好了、白带正常了就认为病好了,于是立即停药。其实,妇科炎症治疗有一个比较严格的疗程概念,“见好就收”、不遵守疗程、没有“乘勇追穷寇”则感染大多还会再次反弹。

和瘙痒异味说再见

1、阴道炎主穴——蠡(lí)沟!

《灵枢. 经脉》说:“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径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耿恩广在《针灸取穴纲要》中记载了蠡沟止痒的案例:“在门诊曾治一宫颈癌病人,每当阴道奇痒时,针入(蠡沟)即止”。如此,《内经》中蠡沟穴的治疗就都全了。如此此更证明《内经》所言不虚。

蠡沟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是络穴。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这个穴位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带、清热利湿止痒之功效。

调理阴道炎找到主穴了,也就找到根了,然而要治疗好疾病,就像是打仗,一个兵即便能打赢,也会事倍功半,所以治病还要排兵布阵,除了蠡沟穴之外,还需要找三个配穴。

2、阴道炎配穴:

(1)曲骨穴

曲骨穴具有温补肾阳、调经止带等功效。主治小腹疼痛,月经不调,带下,尿闭等病证。取穴时仰卧,于腹部中线,耻骨联合上缘凹陷处取穴。

(2)阴廉穴

阴廉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当气冲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具有收引水湿的作用,能够调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少腹疼痛,股内侧痛,下肢挛急等病证。

(3)曲泉穴

此穴为肝经合穴,五行属水,是母穴,具有调经止带,清利湿热,通调下焦的功能。治病范围较广,能够辅助治疗阴痛、阴挺、阴痒、女子疝瘕等多种妇科疾病。取穴:当您屈膝时,在膝内侧横纹端上方凹陷中即 。

艾灸方法:

找到这四个穴位后,可用手持艾条熏灸,也可用艾灸盒温灸,每次每穴灸15-20分钟,要循序渐进的延长时间,因为灸量是艾灸效果的关键,但一个礼拜内要休息1-3天,以自己适应为宜。

如果不止阴道炎一种妇科病,还可加灸妇科常用穴位: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足三里、三阴交,同时调理。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