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按摩:养护肺脏 缓解秋燥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经常会感到鼻燥干涩,鼻塞不通等现象。其实这些症状都可以用中医按摩的方法来改善,并且还可起到治疗鼻炎,预防感冒的作用。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中医按摩:养护肺脏 缓解秋燥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就是。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防止秋燥的其他按摩部位:

  摩鼻

  不少人鼻腔对冷空气过敏,经常按摩鼻部可缓解。

  做法: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微热后,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然后按摩迎香穴20次(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与鼻翼交界处),每天1~2遍。

  摩喉

  上身端直,坐立均可。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双手交替按摩30次为一遍,连做3组,可适当用力。这种方法可利咽喉,有止咳化痰作用。

  深吸气

  每日睡前或起床前,平卧床上,行腹式呼吸法,深吸气,再吐气,缓慢呼吸。反复做20~30次。该方法有助于锻炼肺部生理功能。

  捶背

  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两手握成空拳,反捶脊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4遍。捶背时要闭息(即呼吸),同时叩齿5~10次,并缓缓吞咽津液数次。

  捶背时要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沿脊背捶打,如此算一遍。先捶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这种方法可以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同时有健肺养肺之功效。

(以上内容仅授权医捷通养生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王翊榆)

中医教你按摩缓解秋季肠胃不适

  不知道最近怎么的,梨子总是感觉肚子涨涨的,恶心,想吐,整个人也没什么精神。以前见到好吃的,梨子总是“两眼放光”,可现在却一副兴趣缺缺的样子。

  中医认为,气行不畅是百病之因,气滞体内,自是阻郁循环。气不畅则精不生,内脏活力自然受损,造成各部位的酸痛与疲劳。肠胃不适,道因也正是如此。

  那么缓解肠胃不适都有哪些良方呢?

  穴位按摩法:

  1、按足三里穴治食欲不振

  作用:调理脾胃机能,促食欲,助消化。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四指宽处。

  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2、按中脘穴治消化不良

  作用:和胃行气,止痛,改善消化不良,胃痛,腹部闷胀感。

  位置:肚脐上方4指宽处。

  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3、按丰隆穴治胀气恶心

  作用:健脾化湿,促代谢,纾解肠胃胀气,打嗝。

  位置:膝盖外侧与脚踝连线正中间点。

  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4、按水分穴治排便不畅

  作用:行气消胀,促代谢,改善便秘。

  位置:肚脐正上方约一指宽处。

  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饮食疗法:

  1、山药莱菔子粥

  做法:将100克山药去皮切成小块,加入3钱放入纱布绑好的莱菔子,加白米熬煮成粥。

  功效:健脾、消食、理气,适用于脾虚气滞患者。

  2、白萝卜银耳枸杞汤

  做法:将100克白萝卜去皮切成小块,加入银耳、枸杞各3钱及1500毫升水,熬30分钟。

  功效:消食理气、滋阴清热,适用于气阴两虚的患者。

  3、山楂玫瑰花茶

  做法:把3钱山楂加1000毫升水,小火煮15分钟后加10个干玫瑰花,当茶饮用。

  功效:消食疏肝理气,适用于脾虚气滞的患者。

  此外,缓解肠胃不适也可在睡前或醒后,进行一些腹部的按摩,同样可以起到保健肠胃的作用。按摩时,身体平躺在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左手和右手交替着对腹部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反复按摩。这对于肠胃消化不良或便秘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对于长时间久坐的人来说,端正坐姿、缩小腹、拉直脊背,也可以避免饭后腹胀。

(责任编辑:阮文玲)

中医制膏方 解秋燥养容颜

  冬季气候干燥、肺燥津少,常食膏滋类补肺养阴方,可补益肺肾、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下面介绍几则润燥补益膏方供选用。

  川麦雪梨膏

  川贝母、细百合、款冬花各15克,麦门冬25克,雪梨1000克,蔗糖适量。将雪梨榨汁备用,梨渣同诸药水煎2次,每次2小时,二液合并,兑入梨汁,文火浓缩后纳入蔗糖400克,煮沸即成。每次15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饮或调入稀粥中服食。可清肺润喉、生津利咽。

  补肺膏

  生地1000克,光杏仁60克,生姜,白蜜各120克。共捣如泥,隔水蒸熟即成。每服3匙,一日2次。可滋阴润肺、生津止咳。

  桔饼膏

  桔饼120克,南沙参、麦冬、天冬、花粉、枇杷叶(去毛)、甜杏仁、核桃、冰糖各250克,川贝母粉60克,白蜜6斤。将前八味药加水煎熬,共3次,去渣,合并煎液,浓缩,加入川贝母粉、冰糖、白蜜,煎透收膏。瓷瓶收贮。每服15克,每日2次,白开水冲服。功用养阴润肺,止咳化痰。

  母冬膏

  川贝母30克,天冬、麦冬、冰糖各500克。川贝母研极细末,将天冬、麦冬煎汁滤清,加冰糖熬膏,待冷,加入川贝母粉,和匀,瓷瓶收贮。每服10克,一日2次,白开水冲服。功用润肺化痰。治疗肺胃燥热,干咳痰稠,咽喉干燥而渴,舌红少津等证。

  宁嗽膏

  天冬240克,款冬150克,光杏仁、白茯苓、川贝母粉、百部、百合、阿胶各120克,紫菀90克。阿胶研碎,黄酒浸泡一宿。其余药挫碎,加水煎熬,取汁,加饴糖240克,炼蜜500克,再熬,加阿胶、川贝母粉,和匀,溶化收膏。每服30克,每日2次,白开水冲服。功用润肺止咳。治疗阴虚咳嗽,咯血吐血等。

  二冬贝母膏

  麦门冬、天门冬各450克,川贝母30克,蜂蜜适量。将川贝母研细备用。二冬水煎2次,二液合并,文火浓缩后,按每百克清膏对入蜂蜜150克,加入川贝母粉,煮沸即成,每次10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饮或调入稀粥中服食。可润肺生津。

  地黄藕梨膏

  鲜地黄250克,鲜藕、鲜梨各1000克,蜂蜜适量。将鲜梨榨汁,将梨渣与地黄、鲜藕水煎取汁,共煎2次,二液合并,文火浓缩后对入梨汁与等量蜂蜜煮沸混匀,每次20毫升,每日2~3次,温开水冲饮。可养阴清热、生津润肺、润肠通便。

  枇杷叶膏

  枇杷叶200克,瓜蒌皮、麦冬各80克,白糖半斤。用水煎透,取汁,加白糖和匀,收膏。每次1匙,每日3次。功用治疗咳嗽多痰,咽痛音哑,痰中带血等。

  百合麦冬膏

  百合、麦冬各等量,蜂蜜适量。将百合、麦冬水煎取汁,共煎3次,三液合并,文火浓缩,对入等量蜂蜜,煮沸,候温装瓶,每次20毫升,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可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燥干咳。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