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用艾灸解决它

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寒?因为上面动得太多。眼睛老在动,看手机;嘴巴老在动,吃各种各样的食品;脑子老在动,各种念头潮水一样袭来……

唯独不动的就是下半身,老坐着,有一会儿空隙就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

上面动的太多,血不足,气有余便是火,这火本来可以引到下面,温暖我们的手脚,但由于久坐与饮食的原因中焦脾胃不通了,火被阻挡了,咋办?只好反弹上去,于是出现了上热下寒。

天地有大宇宙,地气温煦向上,天气下降,天地交泰,才有了万物生灵。人体也有自己的小宇宙,心火要往下走,温暖我们的下半身,肾水要往上走,滋润我们的上半身,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平衡,就像太极图一样,是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具体来说,上热的症状是:动不动就上火,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喉咙痛、眼干眼涩是常有的事,有时还牙龈出血,流鼻血……

下寒的症状是: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还有宫寒痛经……

“上热下寒”怎么破?

1、适当运动

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出现「上热下寒」的体质,除了大家熟知的熬夜劳神、恣情纵欲、饮食生冷、露体受寒等因素之外,久坐久卧、缺少运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原因。

运动不足,经脉的运行自然会逐渐下降,接着会导致阳气生发不畅、郁闭阻塞,该暖的地方又暖不到,「上热下寒」也就不足为奇。

2、泡脚降火

若畏寒、四肢不温十分明显,泡脚便是再合适不过的法子。

将艾叶撕碎后放入泡脚桶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对一些温水来泡脚,泡到微微出汗,不能大汗,一般来说,泡脚水最适宜的温度大概是40~44℃,边泡脚边用双手搓后腰,效果更佳。泡完之后再搓搓脚底的涌泉穴,滋养肾水,既能补阳,又不至于让人上火。

3、艾灸

对于「上热下寒」体质的虚浮之火来说,需要用合理的方法把它引到应该去的地方,同时依靠外力驱散积聚在身体下部的寒邪,那么艾灸就是非常合适的选择了。

首推涌泉穴,中脘、关元、气海,让气往下走,足三里、三阴交补脾经,将下面的阳气补足。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如果涌泉穴温暖,人体至阴部位得阳而充,阳气充足则引力增大,上部的阳被引就下而归源。所以艾灸涌泉常能让人产生满口甘津,这是火降水升,上下交泰的佳征。

推搓涌泉穴由摩擦而产生热感也有这样的效,但灸因其产生的引力较大,会比按摩的效果来的更明显。

人身上6个地方怕冷,一种冷代表一种病,艾灸帮您解决!

有些人特别怕冷,稍一变天,就特别敏感。

别人穿秋衣的时候,他恨不得穿棉袄,到了冬天更是全副武装,可还是冷到骨子里。

这其实是寒症的表现,所谓“百病皆起于寒”,寒是疾病的源头。

另外,身体不同部位感到寒冷,也预示着不同的身体情况。

怕冷是一种病你知道吗

中医调病,优势之一在于辨证,通过望闻问切,观察症状,找到背后隐藏的病根,争取达到断根之目的。

就拿冷来说,冬天很多人会怕冷,其实怕冷也是一种症状,往往预示着背后的某一个病根。

1、脖子怕冷:膀胱虚

脑后脖子,是人体怕冷的部位之一。

但很多人不知道,脖子冷,除了影响颈椎,还是膀胱虚的表现。

膀胱经为足太阳经,阳气充足,它经过脖子,充足的阳气也应能温暖人的脖子,如果脖子都怕冷,那说明膀胱和膀胱经多半出了问题。

这种情况下需要艾灸大椎、八髎。

2、肩膀怕冷:胆不通

大家知道肩膀上有个穴位叫肩井穴,它是胆经在人体上半身的一个主要穴位。

肩井穴与肩颈息息相关,专门调理肩部疾病,当一个肩膀开始怕冷,说明背后的胆经可能已经堵塞,使人胆功能减弱,无法排毒,大腿外侧肥胖等。

这种情况需艾灸背部肝俞、胆俞,以及胆经的肩井。

3、肚脐上面冷:脾胃病

肚脐上面,就是人的中焦,脾胃所在,这里冷的人,背后往往是脾胃有问题。

因为脾胃是很怕寒的,人在寒冷时,阳气会优先温暖脾胃,肚脐上面冷,说明脾胃附近的阳气已经不足,甚至已经罹患脾胃病。

此时可以艾灸:脾俞、上中下脘、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温中祛寒,温煦脾胃。阳气足了,肚子也会温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施灸的时间。

4、肚脐下面冷:宫寒

肚脐下,为人体丹田区域,也是女性子宫附近的位置。

正常女性肚脐下应该是常年温暖,因为这里是阳气聚集之地,得到了重点照顾。如果这里都开始怕冷,说明体寒已经比较严重,比如宫寒。

需要及早艾灸,穴位取附近的关元穴,神阙穴,温补肾阳,培补元气,温暖子宫。

另外泡脚也能缓解宫寒症状,把艾叶或红花用纱布包好,放入盆内煮开泡脚,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5、腰怕冷:带脉寒

奇经八脉里面,有一条经脉好像腰带一样,环绕人的腰部,约束其他经脉,它就是带脉。

一个人腰寒,往往也就是带脉寒,腰部会变得松弛,僵硬。

除了日常保暖,按摩腰部之外,还应艾灸腰部的带脉穴祛寒,补充阳气,温暖带脉。

6、腿怕冷:虚和堵

冬天很多人的腿会特别怕冷,尤其是中老年人和体弱的女性,甚至会患上老寒腿,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主要有两个:如果是体型不瘦但是腿冷,说明气血运行缓慢或是经络不通,无法顺利温暖下身;如果形体消瘦而腿寒,说明气血不足,无法温煦四肢末端。

这种情况可以艾灸足三里,涌泉穴,以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度,可随着艾灸进程适当延长。

上热下寒调理

上热下寒的调理包括中药、理疗、针灸等。

上热下寒是指上部有火,而下部虚冷,主要是由于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浊邪壅滞,心火不能下降,只能上冲,表现为上部火热之象,表现为口渴烦躁、牙龈出血、痤疮等,心火不能下潜于肾,因此下焦失于温煦。还有一种情况是肾虚火旺,肾阴亏虚,导致虚火上炎,而出现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等,而下部失去肾之充养,则表现为一派虚寒之象,可通过中药、理疗、针灸等调理。

1、中药:

针对上热下寒的体质可以用中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常见的是用半夏泻心汤、麻黄升麻汤等中药进行加减,可以明显调整上热下寒的症状。

2、理疗:

上热下寒可通过理疗的方式,最好用热的生姜水进行泡脚,可以明显使下肢寒冷症状明显减轻,还可以适当按摩关元、中脘、大椎、足三里、涌泉等引热下行,长期坚持可适当缓解上热下寒的症状。

3、针灸:

上热下寒可以应用针灸的方式,针灸可以更好的疏泄气机,对于疏通经络效果很好,可以明显改善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在临床中比较多见,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辨证和治疗。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