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上火的注意事项

导读: 预防上火的注意事项 1、心情舒畅不骄不躁: 2、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体质: 3、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 4、戒烟限酒: 5、少吃辛辣的食物: 6、不要熬夜: 7、吃败火食物 (1)清热解毒类 (2)苦寒制火类 (3)利湿泻火类 (4)攻下实火类

经常上火怎么办?不可怕,从日常生活做起,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避免上火。那么预防上火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一定要注意。

预防上火的注意事项

1、心情舒畅不骄不躁:

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遇事冷静不慌张,不紧张,什么事都要看得开,想得开,不抱怨,不急躁,不生气,心胸宽广。

2、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体质:

多参加体育锻炼,每天坚持锻炼一个小时,散步,慢走,快走都是比较好的运动方法,增强身体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3、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

每天要保持良好的喝水习惯,不渴也要喝,渴了喝就晚了,补充身体必须的水分,多吃瓜果蔬菜,增加维生素,提高免疫力。

4、戒烟限酒:

坚决戒烟,少喝酒,烟酒对身体危害很大,更含有刺激性的成分,因此吸烟喝酒容易口感舌燥,上火。

5、少吃辛辣的食物:

要想避免上火,饮食上一定要清淡,少吃辛辣的食物,尤其是辣椒,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引起上火。

6、不要熬夜:

生活作息时间要有规律,尤其要避免经常熬夜,熬夜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降低身体免疫力,容易引起上火。

7、吃败火食物

(1)清热解毒类

如菊花、黄瓜、板蓝根、番茄、竹笋、绿豆、豆腐、芹菜、荸荠、菱角、马齿苋、金针菜等,多有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各种实火证候。

(2)苦寒制火类

如苦瓜、苦菜、厥菜、丝瓜、田螺、茄子、小米、荞麦、兔肉、田鸡等,可以寒凉之性化热降火,多用于实火证。

(3)利湿泻火类

如冬瓜、西瓜、薏仁、扁豆、大麦、苋菜、甜瓜、赤小豆、黑鱼、鸭肉、鲤鱼、鲫鱼、泥鳅、莴笋、绿豆芽、鸡内金等,适用于各种实火证候。

(4)攻下实火类

如大黄、知母、黄连、黄芩、香蕉、芹菜、马铃薯、芝麻、桃仁、海蜇、白萝卜等,适用于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口干口苦、腹胀纳差等症候。

预防肝火犯肺的注意事项

肝火犯肺证为肝气郁结、化火犯肺、肺失宣肃所致的病证。常由郁怒伤肝,情志抑郁,化火犯肺,或肝经有热犯肺,或久病肺气不利,肝气来犯等引起。那么预防肝火犯肺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预防肝火犯肺的注意事项

1、患者往往肝火旺感,脾气急躁,故要劝导其勿恼怒,少忧愁,保持心情舒畅,使行肝气条达,减少咳血的反复。

2、肝火犯肺,火盛迫血,血来盈口,色鲜红,可服犀角地黄汤以达凉血止血。本方每日一剂,煎取200ml,犀角研粉兑入凉药中,分三次服,服时要观察出血情况,若咳血量多,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气短神倦,血压下降为气随血脱之重征,要立即让其平卧,注射参附液或口服独参肠回阳,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3、常吃水果和蔬菜。并可常用旱莲草、白茅根各60g,煎水代茶饮,以达清热泻火止血。

4、要预防肝火旺,除了睡眠足够、心情放松,一些简单的药材或食物也有助于清火,如药疗方面,肝大热者可用金菊花、溪黄草、夏枯草、白芍等平肝息火的药材合煎饮服。

5、肝火预防关键在于制怒,同时要注意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因为身体劳累,就会使人情绪不稳而易怒。平时要少食辛辣、海腥、过腻过酸、煎炸食品,以及羊肉、海虾、肥肉、乌梅等,以免火上浇油。

夏天艾灸的注意事项 注意防火防中暑

  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那么夏季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夏天艾灸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一定要找专业人士进行治疗,以免伤到自己。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