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炉加热致癌?2014年最不靠谱的健康谣言

导读: 最耸人听闻:沐浴液易诱发乳腺癌 最小题大作:微波炉加热食品致癌 最捕风捉影:催熟水果致儿童性早熟 最貌似科学:晨起喝淡盐水可排毒 最夸张误导:隔夜茶致胃癌、肝癌、食道癌 最无稽之谈:晚上锻炼等于慢性自杀 最言过其实:含糖饮料=骨质疏松 最以讹传讹:榴莲+酒=砒霜 最假借权威:蘑菇易重金属超标 最忽悠炒作:小分子胶原蛋白抗衰老 最偷换概念:唱首歌等于慢跑100米 最以偏盖全:“性爱频率公式”人人适用

  健康养生在过去的一年里被广泛关注和传播,但是信息时代里靠谱的、不靠谱的健康传言谁真谁假?让专家一一解读,看清这些疯传的谣言里健康的“真相”!2015年我们不再轻信误传、不再上当盲从。下面小编和你一起细数2014年最不靠谱的谣言!

  最耸人听闻:沐浴液易诱发乳腺癌

  传言追踪:2014年,一则有关“沐浴液诱发乳腺癌”的网帖在微信朋友圈里传得火热。网帖称,沐浴液中含有一种叫Paraben的防腐剂,长期使用恐诱发乳腺癌。

  专家解读:沐浴液这种日化用品本来就处于碱性的化学环境里,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用于起泡,而起到保鲜和防腐作用的防腐剂,本来需要的剂量就很少。既然被有关部门批准作为添加剂,说明它的毒理和病理检测结果是合格的。

  专家认为,沐浴液的用量和用法也很重要。如果平时擦完沐浴液立即冲洗,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的防腐剂数量非常有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大量、多频次地使用,沐浴液长时间地停留在皮肤表面,长此以往,毒素在体内积累过多,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最小题大作:微波炉加热食品致癌

  传言追踪:微波炉致癌说由来已久。2014年夏天,一则名为《快别用微波炉了,会致癌》的帖子在微信上疯狂转载,文中称微波炉加热的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再次引发人们担忧。

  专家解读: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食物本身并未发生化学变化,不会产生致癌物。质量合格的微波炉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测和反复实验,其微波泄漏量和所产生的辐射都是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更不会通过其加热的食品带来健康危害。

  最捕风捉影:催熟水果致儿童性早熟

  传言追踪:“某地4岁女童因吃自家催熟草莓导致性早熟”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疯传。传闻称,果农利用一种名叫“乙烯利”的化学药剂将青香蕉或草莓催熟,这种物质会导致儿童性早熟,这使得不少年轻父母慌了神儿。

  专家解读:水果之所以要催熟,主要是长途运输和贮藏的需要。傅达奇介绍,催熟的过程,就是人为施用乙烯气体或乙烯释放剂(乙烯利),来诱发水果启动成熟过程,比如香蕉、芒果、西红柿等水果催熟。

  专家说,人工催熟和自然成熟果实中植物激素乙烯的作用是一致的,吃自然成熟的果实不会促进性早熟,同样的道理,吃催熟果实也不会使孩子性早熟。那水果中的乙烯利残留会影响人体健康吗?专家表示,按照国家标准使用,可以保证食用安全。

  目前没有科学依据表明儿童性早熟与催熟水果有关。病变、营养过剩都可导致性成熟时间提前。另外,动物性食品摄入较多也会导致性早熟。专家提示家长,孩子不宜进食人参、蜂王浆、枸杞、黄芪等滋补品,也不应饮用成人功能性饮料,这些才是儿童性早熟的真正罪魁。

  最貌似科学:晨起喝淡盐水可排毒

  传言追踪:2014年,许多养生达人都在尝试一种新的排毒养颜法——每天早上起床后空腹一口气喝下500m毫升淡盐水。早起喝淡盐水的这一养生方法,在网上被疯传。

  专家解读:早晨起床后就空腹喝盐开水,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有一定的健康风险。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对盐的需求量很小,每日仅需4~6克,日常饮食完全可以满足。只有在大量出汗或有其他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有必要饮用淡盐水。有时为了口腔消毒,或缓解咽喉肿痛时,用淡盐水漱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这些与饮用淡盐水不是一回事,因此晨起空腹喝淡盐水也一样没有必要。

  对高血压病人或伴有高血压的其他疾病患者(如糖尿病等)来说,增加盐的摄入量还可能增高血压,导致病情波动。比如心脏病患者,由于晨起是一天中血粘稠度最高的时候,血压也达到第一个高峰,这个时间段也是病情波动的最危险时期。如果长期晨起喝淡盐水,无疑会促使血压增高,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病变。

  最夸张误导:隔夜茶致胃癌、肝癌、食道癌

  传言追踪:“隔夜茶”是指头一天冲泡、经隔夜放置的茶汤。2014年年初,网上出现“隔夜茶不能喝”,饮用将导致人患上胃癌、肝癌、食道癌等癌症的说法。这种说法的依据是:茶叶经放置过夜后,其中的一些二级胺类物质可以转变形成致癌物——亚硝胺。

  专家解读:首先,二级胺类物质并非茶汤中所特有,而是广泛存在于很多食物中,尤以腌腊制品中含量最多。即使是“隔夜茶”,人们从茶汤中摄取的二级胺类物质数量也极为有限,远低于人们从任何一种主食或蔬菜中摄入的量。再者,二级胺类物质并不等同于致癌物——亚硝胺,二级胺类物质本身并不是致癌物,而是需要在特定条件下与硝酸盐共同存在、并发生化学反应才能形成亚硝胺。并非茶汤中含有二级胺类物质和硝酸盐就会产生亚硝胺。据研究,亚硝胺要达到每千克体重吸收100至200毫克才有可能致癌。尽管“隔夜茶”中可能含有亚硝胺,但其含量并不比其它食品中的含量高,根本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危害性。

  当然,茶汤在长时间放置的情况下存在滋生有害微生物的可能性,可能导致茶汤变质。从营养角度来说,还是要提倡现泡现饮,尽量避免喝“隔夜茶”等放置时间过久的茶汤,才能充分发挥茶叶的营养价值。

  最无稽之谈:晚上锻炼等于慢性自杀

  传言追踪:相对于晨跑来说,更多的上班族会选择晚上跑步。但近年来,网上有一种说法,晚上锻炼等于慢性自杀。这让许多晚练一族免不了人心惶惶。

  专家解读:从运动医学的角度看,晚上跑步更科学。只要掌握好运动强度,晚上跑步还会让人睡得更香。矫玮介绍说,早晨刚起来时,人体各脏器的运转仍处于较低水平,这时候锻炼,对于心血管功能比较脆弱的人来说是较危险的。而人体的活动能力在晚上被充分开发出来,这时候跑步,身体更容易适应运动节奏。

  而最新研究表明,清晨空气中二氧化碳指数最高,而且前一天悬浮在空中的尘埃也并未完全消失,这时候运动远不如晚上的环境好。另外,晚上适度运动产生的轻微疲劳感需要香甜的睡眠来解除,这就使得运动后的睡眠质量大大提升。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建议,晚上跑步健身,最好坚持一周3次以上,每次30—60分钟。

  最言过其实:含糖饮料=骨质疏松

  传言追踪:“吃糖多的人容易缺钙,因为吃进的糖会换走骨骼里的钙”,在这样的理论引导下,自然就得出了“喝汽水等含糖饮料会导致缺钙和骨质疏松”的谣言。

  专家解读:吃了一颗糖,或喝了一杯含糖汽水,身体就开始利用和代谢这些糖。代谢的过程中,体内会产生酸,血液的PH值就会跟着起变化。但是我们的身体有“自我调节”意识,会本能地保护血液原有的PH值,所以会通过钠和钙这两种碱性物质来中和吃糖所产生的酸,吃的糖越多,体内被“换”走的钠和钙越多,所以嗜好甜食的人容易缺钙。

  但这样的说法,仅指理论上的推断。因为,按照标准,每人每天吃糖不应超过20克,而实际上每人每天不大可能吃下那么多的糖,因而“糖换钙”的推断在实际生活中基本难以实现。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列出的骨质疏松十大危险因素中提到,引起现代人骨骼不健康的三大主要原因是:饮食中摄取的钙和维生素D不足、女性激素变化和缺乏锻炼。

  最以讹传讹:榴莲+酒=砒霜

  传言追踪:2014年,一名年轻男子在泰国旅游时吃了很多榴莲,加之同时饮酒,结果引发心脏病猝死。之后便流传榴莲加酒可能导致酒精中毒,诱发休克或死亡。这类暴饮暴食或醉酒猝死的新闻并不罕见,如果恰在猝死前曾经食用过某些食物,就会有人将死因归罪于生活中广为流传又毫无科学依据的“食物相克”之说。

  专家解读:只要不存在食品及个体对某种食物过敏等问题,任何食物的适量摄取与搭配都不会对人体产生所谓的中毒或致死。日常生活中酒与榴莲一起食用者大有人在,若真能导致中毒或死亡,早已人所共知。即便榴莲中的硫化物可以导致乙醛脱氢酶降低,充其量也就使人易醉酒而已。

  此外,榴莲中含有大量硫化物的说法也并不准确,硫化物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含硫氨酸,如蛋氨酸、胱氨酸,榴莲中的含硫氨酸含量极少,每百克不到3毫克,而每百克大米含硫氨酸约300毫克,既然大米等食物与酒同食能相安无事,榴莲与酒同食又怎会中毒死亡?

  最假借权威:蘑菇易重金属超标

  传言追踪:2014年10月,一篇名为《蘑菇还是少吃一点吧》的文章在微信圈里流传,文章称,一名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真菌的博士说,蘑菇虽好,但它对铅、汞等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强,最多可达到100多倍。

  专家解读:蘑菇富集重金属的能力虽然高,但蘑菇是否重金属超标主要与其生长环境有关。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蘑菇大部分是在含棉籽壳、麸皮等一些农林副产品所配制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因此它们接触重金属的机会就特别小,更谈不上重金属超标了。另外,蘑菇内含有多糖,这种成分可以抑制重金属的解离,使之在体内无法成为离子,因此很难被肠道吸收。所以即使人吃了很多蘑菇,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小。

  最忽悠炒作:小分子胶原蛋白抗衰老

  传言追踪:2014年年初,艺人林志颖凭借“逆生长”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他公司推出的产品中,有一款以“小分子胶原蛋白”为主打原料的胶原蛋白饮品,林志颖在广告中称自己不老的秘密就在于此。

  专家解读:水解胶原蛋白(或是宣传的“小分子胶原蛋白”)没有能帮助美容护肤的证据。水解胶原蛋白相当于把人体消化的过程在体外进行了一部分,吃下后消化吸收速度更快。此外,水解胶原蛋白中有很多二肽、三肽被直接吸收进入血液,但它们无法进入细胞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也就是说,它们的确被吸收进入血液了,却不能派上用场,最后又被排出了体外。

  最偷换概念:唱首歌等于慢跑100米

  传言追踪:2014年末,“唱歌减肥法”在网络上迅速流传。此法称,减肥专家做过一项研究,一个人唱完一首歌的氧气消耗量,和跑完100米后的氧气消耗量相比较,两者的效果相当,也就是说唱一首歌等于跑了100米。比如,一首张惠妹的《三天三夜》,可以消耗19.3卡路里,迪克牛仔的《忘记我还是忘记他》,可以消耗19.1卡路里。

  专家解读:这种说法仅是在理论上成立,但到了真正K歌的时候就很难做到了。如果唱歌想起到锻炼效果,至少要满足四个要素:第一呼吸要深长而缓慢,这对一般歌曲是很难做到的;第二是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而很多快歌在演唱的时候会不自觉用嘴吸气、鼻子呼气;第三,一呼一吸的过程一般掌握在10秒钟以上,即深吸气(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回缩肚子)3~5秒,屏息1秒;第四,腹式呼吸练习每次要5~15分钟,做30分钟最好,但是一个人K歌不可能中途不休息。

  最以偏盖全:“性爱频率公式”人人适用

  传言追踪:2014年网上、手机上盛传“性爱频率公式”,引起了很多人的困惑。该“公式”显示,性爱频率=年龄的首位数(十位数)x9,性爱频率公式所得乘积的十位数为一个性爱周期所持续的天数,而个位数则为该性爱周期内应有的性爱频率。例如,年龄为20~29岁,则2X9=18,表明10(天)为性爱周期,8天为本周期内的性爱频率,就是10天内有8次性爱。以此类推30~39岁,3X9=27,20天内可以有7次性爱……

  专家解读:在诸多的性爱频率公式、模式版本中,性爱频率的指标各不相同,要说哪个靠谱,哪个不靠谱,很难下结论。因为每对夫妻除了年龄因素外,性生理功能也各有差异,要受到体质、体力、性格、感情、职业、环境、疾病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也许这个公式对一部分人群在某一段时间是合适的,但对另一部分人群在另一段时间就不符合。可见,用一个公式去“规定”性生活频率是不科学的,更不能以此作为性能力强弱的评判标准,否则容易走入误区。

微波炉加热食物会致癌吗?当心!5种食物不能反复加热

5种食物不能用微波炉反复加热

鸡肉:

通过微波炉加热鸡肉会有较大问题,因为微波炉不能均匀加热,所以部分区域会先被加热。鸡肉的蛋白质密度也比其他红肉高,所以在再次加热时,若蛋白质分解不一致,会引起肠胃不适。所以,为确保加热均匀,应经常翻转鸡肉。

米饭:

米饭的储存比二次加热更重要。如果只是在室温下储存,就很容易造成细菌繁殖导致毒素产生并令人呕吐或腹泻,即使是二次加热也无法消除毒素的。

土豆:

土豆也一样要注意储存,否则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如果把土豆储存在室温下,尤其是用锡纸中组个氧气时,容易滋生肉毒杆菌。即使二次加热也是无法杀菌的,所以需要冷藏储存。

蘑菇:

蘑菇的蛋白质很容易被酶和其他微生物破坏,所以储存方式出错的话,再次加热会造成肠胃不适。但如果储存在冰箱里小于24小时,再次加热至70度以上来食用也是可以的。

菠菜和其他叶菜:

由于生长环境的影响,菠菜和其他叶菜或含有较高的硝酸盐浓度。虽然硝酸盐并无害,但能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会影响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影响幼童健康。所以,建议不要二次加热菠菜。

有些人认为用微波炉加热食物会致癌,真的是这样吗?

微波炉加热食物会致癌吗

专家批驳说这一条根本不成立,并且解释说:微波炉加热的原理,只是物理加热,这种加热方式本身让食物从内到外变热,但不会让食物产生化学变化,是通过微波辐射来引起食物内分子间的摩擦、震荡,产生热量。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手掌在一起不断的摩擦就会产生热量,微波加热就是使得食物分子之间产生内摩擦,因而产生热量,微波炉的热量就是这样产生的。因此,微波炉加热,也就不会产生所谓的致癌物。

但是专家也说了,微波炉若使用不当,比如用了不锈钢、塑料碗或其他并不适用于微波炉使用的容器来加热食物,则有可能因为材料不当而产生致癌物,但是这不是微波炉的问题,不应该把责任归咎于微波炉。

不宜用微波炉加热的食物

  微波炉的功能多种多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很多事物是不能一味的放进微波炉里做的,若不谨慎就会将食物变成致癌物!

  1.煎蛋

  前几天,女友教我在微波炉中煎蛋的方法:把鸡蛋打入底部略抹油的磁盘,用牙签在蛋黄膜上扎几个小孔,上面盖上一个塑料盖,然后放入微波炉,1分钟之后,就变成了煎蛋。这种煎蛋,省事又省油,不用刷锅,也不用开抽油烟机。

 

 2.蒸鱼

  很多人喜欢在微波炉中清蒸鱼。把一斤多的鱼整理好,用盐、料酒、姜汁略腌15分钟,肚子里和鱼背上放点葱姜丝,放入微波鱼盘中。高火6分钟,然后解冻3分钟。最后放香菜叶子,浇上调味汁,就好了。

  

3.炖鸡

  但是还有朋友会用微波炉做炖鸡,很让我惊讶。她把鸡斩成块,加调料和水放进玻璃大碗里,加带孔的盖子,然后把锅放到微波炉中,先用大火5分钟,再改成微火20分钟。她说,用微波炉做一个人喝的汤很合适,不用像用砂锅那样做一大锅喝不完。定时之后不必看着它,也不用翻动,其实很简单。

  不过,她也有个担心。微波炖肉汤,和用砂锅蒸煮方式炖肉汤相比,会不会有什么营养上的差异呢?维生素会不会都破坏掉呢?

  我安慰她说,按照目前的资料,微波烹调缩短了加热时间,所以维生素的保存率高于普通烹调方法。如果你用砂锅炖鸡汤,那么要炖一个小时以上,维生素的损失率会更高一些。从蛋白质来说,无论你是煮还是微波加热,两者都能正常消化吸收,差异并不大。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微波烹调可能会降低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这倒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

  在一项最新研究报告当中,研究者对牛肉加热之后的脂肪酸变化进行了测定。有的样品用微波加热,有的则用传统蒸煮方式加热,一直加热到牛肉的中间温度达到同样的温度为止。结果发现,与蒸煮方式相比,微波加热时,对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不利影响较大,会使其比例明显下降。较低温度的蒸煮方式不仅对不饱和脂肪酸影响比较小,甚至还会略微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国外也有类似的报道,在用微波烹调鱼类之后,其中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有所下降,而饱和脂肪酸会增加。

  也就是说,传统上用砂锅微火慢炖的方式,虽然对维生素的保存有不利影响,但是对脂肪酸的组成却有好的作用。此前也曾有研究发现,长达3-4个小时的小火慢炖会改善脂肪酸的比例。而用微波烹调,虽然速度快,操作方便,维生素损失小,但是却会损失膳食中十分宝贵的omega-3不饱和脂肪酸。

  因此,用微波炉加热汤汤水水和蔬菜等高水分低脂肪食品不用担心,但对于鱼类、鸭肉、海鲜、蛋黄之类含有omega-3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还是选择传统蒸煮烹调方式更好。当然,同时也要记得,高温煎炸对这些不饱和脂肪酸的破坏程度更大,同时还会产生多种有毒和致癌物质!与其给微波烹调挑毛病,还不如改掉大冒油烟才炒菜的坏习惯,更要远离煎炸熏烤。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