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时是不是越烫就越好呢

有的灸友觉得艾灸时温度越烫越好,有的灸友则认为“灸之要,气至而有效”,得气才是关键,温度不应当列为评判标准。那么灸温到底应该如何去把握呢?艾灸理疗养生加盟,养生艾灸加盟哪家好,襄阳艾灸养生招商加盟小编来为您详细讲解:首先,艾灸不是烤肉,“灸”从久从火,是中医传统养生疗法的一种,意为长久的用火烧灼。本意是指用艾火烧灼穴位,以达到温经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关于时间,大家都知道,那么火力呢?是不是越烫就越好?这就涉及到了艾灸的一个原理,艾灸讲究入穴,就是要将阳气的能量以及艾的药性顺着穴位进入身体里面,所以艾灸就是借助毛孔的打开、穴位的开阖、经络的疏通,把阳气及药性穿透进身体的一个过程,重在阳气和药性的渗透。施灸时,我们常遇到以下两种情况:一,同样的温度,同样的穴位,有的人觉得很烫,有的人没感觉;二,同一个人,同样的温度,有的穴位觉得很烫,有的穴位没感觉。这就说明:烫与不烫,因人而异,因穴而异。从人体角度来说,热敏感度为:孩子>成年人>老年人,就是说,孩子的热敏感度高。从穴位角度来说,不同的穴位,热敏感度本身就不同,这是天生的,跟神经分布的密度有关。其次,相同部位的穴位划分:如果艾灸一片区域,其中一个穴位比其他穴位明显感觉到烫,往往说明此处经络瘀堵严重,致使热量无法渗透下去,也就是说,烫的部位大多是有问题的部位(此时应该多用手揉,疏通经络)。那么,艾灸适宜的温度到底是多少呢?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专家特别做过研究,在研究论文《不同热灸温度和面积刺激对神经元的激活作用》中,专家们得出结论:艾灸面积与温度一定时,可以产生治疗效果,但并非面积越大、灸温越高越好。比如,当灸温为40℃、42℃时,不管灸多大面积也不产生效应,而当温度在44℃-52℃之间,SRD神经元总能被激活。而人类对于热刺激诱发的痛阈(指引起疼痛的低刺激量)在45℃左右,考虑到散热及个体等因素,可以比这个温度稍高一些。也就是说,既能发挥作用,又不引起疼痛,45℃是相对理想的温度值,是艾灸适宜的温度。当然,这不是一定准确的,因为个体及穴位的热敏感度不同。

艾灸不是烤肉,并非越烫越好!

有很多人艾灸的时候,问他们:“灸的地方烫不烫?”

“烫!”

“灸完会不会口渴?”

“渴!”

“艾灸一段时间后,身体有没有改善?”

“好像没什么改变?”

这样的艾灸,就是在“烤肉”。

你是在艾灸还是在烤肉?

艾灸和烤肉的形式相似,本质却不一样!

别以为艾灸只是简单的用艾在穴位表面熏烤,它还注重一个透。

有些朋友在做艾灸时为了追求效果,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病调好,觉得温度越高越好,距离穴位越近越好,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灼伤了自己,甚至还受到感染。

艾灸的温度越高,皮肤就会形成一个耐受反应,效果就不会太明显!再加上温度升高,皮肤毛孔会自动关闭,只是表面热,深处不热,艾性及药性难以渗透。

艾灸的目的在于加快经气的运行,以达到把病邪排走的效果。如果一直是表面热、表面烫,病邪更会往里走,即往内脏走。

这样表面的病邪被赶走了,但身体内部却受伤了!

所以,不要把自己当肉烤!

艾灸时烫是有原因的

如果艾灸时感觉很烫,一定是哪儿出问题了:

1、皮肤表面烫,可能是因为寒气太重了;

2、经络里面烫,可能是经络堵塞比较严重;

3、灸器选择和火力不适合你;

4、使用的艾过于新鲜,不够陈。

艾灸,得气才是关键

“灸之要,气至则有效。”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灸疗的要点,是通过艾灸某一个敏感的地方,并且这个地方发生了“感传”的现象,传到了其他地方去了,就是所谓的“得气”了。

如果发生了这种感觉,那么就算是“气至”,就是有效的。如果没有发生这个感觉,仅是下面的皮肤感到了“烧灼、烫痛”的感觉,就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

艾灸要有穿透力、后劲

灸也有久的意思,指的是火候:一个是指艾灸需用陈艾,才能得到它温和敦厚之气;再一个就是指艾灸需要时间,需要长久灸。

好的艾条一定是有渗透力的,就是皮不烫肉烫,这样才能达到经络的感传。差的艾条缺乏渗透力,皮烫肉不烫,没有渗透力,跟烧烤一样。

如果艾灸一离开皮肤,里面就没有热的感觉,这个也不行,就是后劲不足。所以,艾条好不好,不仅要看穿透力,还要有后劲!

楚灸棠一直坚持用由三年陈艾加15味中草药和藏药合理配作炮制而成的灸,做最专业的灸,我们是认真的!

中药煎煮 时间不是越久就越好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证的人不宜进补。即使是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人们在进补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咨询,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症施用,如热性体质者,就不适合服用人参、鹿茸、海马等温热性的药物。

  

煎中药怎样掌握火候

  煎中药很讲究火候,也就是说很注意煎药火力及煎药时间的长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

  补益类药物,因其滋腻质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煎熬,头煎药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二煎药煎沸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煎煮时间长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有些人不小心将中药煎糊了,便又加水再煎,给病人服用,这样做是不妥当的,甚至会发生危险。因为焦糊的药物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

  

煎煮中药并非越久越浓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处方,煎开后的时间要求也不同,应遵医嘱。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