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部分地区湿气仍重,如何才能祛湿防病?

虽然已经入秋了,但全国多地发生水涝灾害,导致湿邪较盛而发生湿病。湿病多有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伤于雾露,或水中作业,久居湿地等原因,使湿邪侵袭人体而起。四川盆地,湿气不易发散,再加上连续强降雨,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湿性类水,水性是偏冷的,这就是湿为阴邪的原因之一。湿为阴邪,容易阻滞气机,简单讲就是容易妨碍人体气机的流动。

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湿邪困遏,阻滞气机的升降出入,清阳不升,在上则为头重如裹,昏蒙眩晕;在中则胸脘痞闷,胃纳不香;湿滞经络则四肢沉重,倦怠乏力。“浊”即秽浊,指人体分泌物、排泄物表现出黏腻或浑浊感都是湿。湿邪伤阳,气化不利,易出现水湿浊秽的病症,症见面部油腻、头发油腻、眼屎多、大便黏滞不爽,女性白带稠,有腥味,舌苔厚腻、脚气、足肿等,湿气侵袭肌肤,表现出来就是湿疹、癣等渗液性皮肤病。湿气还容易同风、寒、热夹杂。

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害脾胃,因“脾喜燥恶湿”,湿盛则伤脾,寒湿困脾为外湿,脾虚生湿为内湿,外湿和内湿可以互为因果。具体每个人的湿气是如何表现,可以请专业医生辨证。

常见的祛湿的中药有苍术、白术、茯苓、白扁豆、泽泻、淡豆豉、艾叶、菖蒲、赤小豆、薏苡仁等。但是因为每个人的具体体质不同,症状也不同,湿气也可能夹杂风、热、寒,也可能是因为脾虚致湿,所以用药需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进行。

在饮食方面,应注意避免摄入大量清热下火、生冷瓜果类食物,如西瓜、火龙果、猕猴桃、甜瓜等。另外特别强调不建议脾胃虚寒的人大量摄入红豆薏仁汤,因为红豆和薏苡仁属于清热利湿类食材,会影响脾胃运化能力,反而导致脾胃虚寒产生湿气。

还可以选择穴位贴敷、督灸、腹灸之类的手段,通过温热利湿的药物,如生姜、艾草、白芥子、延胡索、小茴香、肉桂等,外用在经络和相应穴位上的刺激,来提升身体的阳气,提升身体抵抗外邪的能力,排出身体残留的湿气。

另外,也可以在每天睡前热水泡脚,最好再加上适应的中药材,如有风湿病的患者可以选择中医药治未病科现成的温经活血浴足包、祛风止痛浴足包等,普通祛湿也可以用家里的花椒煮水泡脚,一样可以起到祛湿的效果。

夏秋之交湿气加重 老中医教你如何祛湿

  中医将一年分为五个季节,除春、夏、秋、冬外,还有一个长夏。长夏处于夏秋之交,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时期。这个季节养生关键要祛湿,那么如何祛湿呢?下面跟着老中医学祛湿。

  湿邪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外湿多因环境潮湿、涉水淋雨所致,内湿多由过食生冷而致脾阳受损。外湿可内传脏腑,内湿也可外达肌肤,且湿邪又易与风、寒、暑、热、温、毒等邪气相互纠结,进而化热、化寒或化燥,其表现形式错综复杂。最典型的病症有三大类,一是湿邪侵犯脾胃,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舌苔白腻等;其次,湿性重浊,“水往低处流”,故易侵犯人体下部,表现为水肿、身体沉重或四肢酸痛;三是由于湿性黏滞,还可出现腹泻、小便浑浊、妇女白带异常等,而且病程长,缠绵难愈。

  中医祛湿的方法包括化湿、燥湿、利湿、渗湿等,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湿和不同类型的病症。

  脾胃病症多用燥湿法。燥湿药多具苦味,药性有寒温之别,分别针对寒湿和湿热所致的中焦脾胃病症。

  湿热内蕴多表现为口干口苦、腹胀、大便稀烂热臭、舌苔黄腻,可选用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龙胆草等苦寒性质的药来清热燥湿。寒湿中阻可表现为畏寒肢冷、恶心呕吐、腹胀泄泻、舌苔白腻,可选用橘皮、苍术、厚朴等,燥湿与散寒同施。

  清热解表多用化湿法。化湿药多为辛温芳香之品。湿邪在上焦或在表者,表现为怕寒、低烧、头重而胀、肢体酸软沉重、胸脘胀满等。用香薷、扁豆花、厚朴花、藿香等芳香类的药可以解表化湿,代表方剂香薷饮、藿朴夏苓汤。

  当湿与热相结合,会导致发热、口渴、咽肿、尿赤等,这时需芳香化湿药与清热解毒药并用,代表方剂甘露消毒丹。热重于湿者,病变中心偏重于胃,常选用芳香之品,如藿香、佩兰、荷叶梗、白扁豆、砂仁等。湿重于热者,病变中心偏于脾,常选用扁豆花、茵陈蒿、厚朴花等。

  小便问题多用利湿法。利湿药多性寒,主要用于下焦湿热病证,如小便淋沥涩痛、尿赤、腹泻、口渴不多饮、女性白带异常等。

  阳气被水湿、寒湿所困可表现为小便不利、心烦口渴但不愿多喝水或喝水容易呕吐等,利湿药与温通阳气的药并用,代表方剂五苓散。

  三伏天最常见的暑热耗伤阴液也会导致小便不利,表现为口干口渴、喜饮但一般饮水不多。治疗上可选择既能滋阴生津又能利尿的药,如芦根、茅根、西瓜翠衣等,代表方剂猪苓汤。

  渗湿法适宜体虚有湿或湿邪不严重的人。渗湿的药物作用平和,还兼有滋养的功效,如茯苓、薏苡仁、赤小豆等,使湿邪从小便排出。

  祛湿最根本的是扶阳。当人体阳气充足时,湿邪就不会造成影响。因此,要防止湿邪侵袭人体,就要避免身体的阳气受损,包括少吹空调、多运动、勤出汗、不贪食生冷瓜果等。

产后湿气重如何排湿气

产后湿气重可以通过出汗的方法和利小便的方法来排除体内的湿气。首先运动,适当的运动既能缓解各种压力,还能够加快身体排出湿气,因此产后湿气严重可以运动一下,像跑步、游泳等,可以让身体出汗,在出汗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把体内的湿气从身体里排出来。

另外要注意清淡饮食,产后湿气重就要吃清淡些,不能吃太撑,适量就可以了,不要吃生冷和性寒的食物,这样会加重湿气的,饮食上可以吃一些具有除湿作用的食物,另外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用药物来调理。因为产后的人气血比较虚弱,中医所说的汗血同源,因此如果湿气不严重,可以先暂时不治疗。如果湿气非常明显,可以把药量减少,用微微发汗或者是利尿的方法来治疗。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