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怎么分级

贫血根据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进行划分,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1、轻度贫血:男性血红蛋白浓度在90g/L到120g/L左右,女性血红蛋白浓度在90g/L到110g/L左右为轻度贫血。轻度贫血症状表现较轻微,患者会有头晕、头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尤其是女性在经期症状更为明显。

2、中度贫血: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在60g/L到90g/L可视为中度贫血。中度贫血症状较为突出,除了具有轻度贫血的相关症状之外,患者还会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

3、重度贫血: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在30g/L到60g/L左右可称为重度贫血。而重度贫血患者多伴有失眠、记忆力减退、目眩等症。

4、极重度贫血:当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小于30g/L,属于极重度贫血及重度贫血较为少见,病症最为严重,患者可出现全身乏力、心慌、皮肤苍白、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输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怎么办分级

临床分级主要有以下几个:

零级,未破裂的动脉瘤。

一级,无症状或者是有轻度头痛和轻微的颈项强直,无急性脑膜和脑组织症状,可有固定的神经功能障碍。

二级,是中度或者是严重的头痛,颈项强直可有颅神经麻痹,但是没有神经功能障碍。

三级,有轻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或者是有轻度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

四级,患者有昏迷有中度或者是严重的偏瘫,可以存在早期去脑强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五级,是患者有深昏迷,去脑强直,并且有濒死的表现。

贫血还有不同的种类?分别该怎么吃药?

  常见的贫血类型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因不同,用药不同,治疗过程注意事项亦不同。
  
  贫血在我国是常见病之一,多见于婴幼儿、孕妇及老年人。常见的贫血类型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因不同,用药不同,治疗过程注意事项亦不同。
  
  首先看一下常见的贫血原因:
  
  当体内缺铁时,红细胞数量不少,但血红蛋白合成减少,造成缺铁性贫血;当体内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等造血因子,或使用叶酸拮抗剂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等药物时,会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当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时,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明确了病因后,再对症下药。
  
  缺铁性贫血用药注意事项:
  
  首选口服吸收较好的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二价铁盐。
  
  口服铁剂宜餐后或餐时服用,从而减少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减退等胃肠刺激;
  
  口服铁剂服用后应漱口,防止牙齿变黑;口服铁剂期间,大便颜色会发黑,应注意与上消化道出血相区别;
  
  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使铁剂吸收减少,可以适当增加口服铁剂用量;颗粒剂不应用热水冲服,以免影响其吸收。
  
  影响铁剂吸收的因素:铁剂与抗酸剂碳酸氢钠、磷酸盐及浓茶等含鞣酸的食物同服,会引起铁剂沉淀;与四环素、氟喹诺酮、青霉胺及锌剂等药物同服,可影响它们的吸收。服用铁剂时,不与上述药物同时服用。
  
  促进铁剂吸收的因素:维生素C。因此服用铁剂时,可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或维生素C片同用。
  
  特别注意:补充铁剂至血红蛋白量达正常值后,仍需补充3~6个月,以补充贮存铁量;但不能盲目补铁,并非越多越好!补铁过量会引起细胞缺氧、酸中毒、休克和心功能不全等。因此,补铁过程中,应定期检测血红蛋白量、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及血清铁测定。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药注意事项:
  
  缺乏维生素B12的患者,可单用维生素B12治疗贫血;如缺乏叶酸,补充叶酸须同时补充维生素B12,否则不但不能阻止因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神经症状,还会因过度消耗维生素B12,进一步加剧神经损害。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治疗中,血红蛋白上升至一定程度也要补铁;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后会引起低血钾,应同时补充钾盐,但高氯酸血症者或代谢性酸中毒者不用氯化钾,可用枸橼酸钾或门冬氨酸钾镁。
  
  因维生素C可阻碍叶酸的胃肠吸收,且破坏维生素B12,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时,不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氨基糖苷类、对氨基水杨酸类、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及秋水仙碱等药物减少维生素B12吸收,应避免同时使用。
  

本文Hash:94a88f33a90e744f6f33a46edc0e25e3641bc39c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