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手足口流行季,咋防治要留意

每年5~7月为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幼儿园不时出现病患而导致集体停课,家长们人心惶惶。手足口病究竟有多严重?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手足口病?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轻症和重症差别大
手足口病是近几年让家长倍加关注的小儿疾病,光是听说身边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都会立即给孩子开启隔离模式,更别说孩子患上手足口病后的焦急和恐慌,手足口病究竟是怎样一种疾病?
1、问:很多家长会觉得手足口病很严重,那么孩子一旦患上手足口病都会有什么表现?
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手、足或者臀部有细小水疱疹,也可发生在口腔黏膜,严重病人可以有全身症状。
手足口病可由病情严重程度分类型,主要分为普通型和重症病人,普通型占绝大部分,估计有99%以上,但确切的统计目前还没有。
1)普通型病例大多有发热、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口腔内有散发性的疱疹或溃疡,引起口腔疼痛,导致患儿拒食、流口水等。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一般会在1~2周内痊愈。 
2)重症患者除了皮肤黏膜改变外,还会有全身症状,如呼吸衰竭、脑炎、心力衰竭、肺水肿、脑炎等症状,但发病率很低。
2、问:手足口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是肠道病毒,手足口病总共有20多种病毒传染源,我国以肠道病毒(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多见。其中,EV71属于重症感染最主要的病毒,其他肠道病毒一般危害性较小。该病多见于夏秋季,属于人传人的疾病。一般5岁以下的小孩容易患手足口病,学龄前特别是3岁以下小孩最为常见。
3、问:为什么手足口病这么容易在儿童间互相传染?
答:这主要跟手足口病的传播特性有关系。首先,不仅是手足口病病人具有传染性,即使是潜伏期的病人也能传播病毒。其次,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如果接触了患者的粪便,或是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等,都可能会感染上手足口病。小朋友可能摸了患者或潜伏期患者的皮肤,接触了唾液甚至是病人坐过的椅子,都可能会携带病毒,然后从消化道进入体内发病。
二、如何识别手足口病?症状表现很重要
每年一到手足口病高发季,很多家长就会特别留心孩子的身体状况,一发现孩子长了疹子或是感冒发烧就会自动联想到手足口病,当然也有些家长在孩子发病后也全然不知,那么应该如何尽早发现孩子患了手足口病?
1、问:手足口病是不是一定会在手、足、口、臀等部位发病?
答:这个不一定,有的患儿可能只有一两个部位发病,也有的患儿全身都有症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的发病区域一般比较明显。
手的发病区域集中于肘关节以下,一般多发于在手掌部位,手背也可发生,如虫咬状,多为针尖样的小泡,绿豆大小的疱疹,周围分界较为清晰,为独立水疱,水疱之间互不相连。足部集中于膝关节以下,特别多发于脚掌。臀部多发于肛门附近;嘴巴多发于咽峡部两侧或者软腭部位,多为化脓性疱疹。
2、问:感冒、麻疹、水痘和手足口病比较容易混淆,应怎样区分?
答:其实这个不难区分,很多从症状上就能看出一个区别。如感冒通常表现为咳嗽、流鼻涕、低烧等症状,但是不会有皮疹。手足口病也会出现发烧,但极少会流鼻涕,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手、足、臀等部位出现皮疹。
麻疹早期也会咳嗽、流鼻涕,有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但后期形态不同。麻疹是以斑丘疹为主,出疹时皮疹越多发烧越厉害,特 在第2~3天会出现高热的现象。麻疹分布的部位多为耳后头面部开始,然后遍布全身,在口腔部可能有黏膜白斑。而手足口病主要在手、足、口、臀部四个部位。这两种病无论从发病部位和形态都是有所区别。
水痘一般为向心性分布,多发生于躯干部,四肢比较少,1~2天就完全出齐,可遍布全身部位。形态上,水痘多有丘疹、斑疹、结痂、水疱甚至痂皮,四种皮疹同时存在。水痘一般比较大,跟手足口病的细小皮疹明显不同。
3、问:如何确诊孩子患了手足口病?
答:诊断多分为两大类。一为临床诊断,二为确诊病例。有临床皮肤表现,即可进行临床诊断。若有临床症状且病原学检查进行确诊称为确诊病例。病原学诊断即通过抽血检查抗体或者检查粪便都可进行病原学诊断。检查大便时,不建议从家里带到医院,一般使用肛拭子取样进行检查。
三、如何预防手足口病?避免病从口入
手足口病之所以会备受关注,无疑是因为它较强的传染性,以及重症致死的可能性。对于家长来说,事先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应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问:手足口病传染性这么强,应该如何预防?
答: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避免“病从口入”,首先要做好个人的卫生状况,喂养婴幼儿时要洗手,奶瓶、奶嘴按规定消毒,学龄前的孩子要教育他们饭前便后要洗手,日常生活可以煮的东西如衣服、抹布、毛巾等可用开水烫洗,手足口病病毒在100℃时3分钟可被杀死,50℃时则需15分钟。应有的玩具可用含氯消毒水进行消毒。
其次,在手足口病高发季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减少被感染的机,如学校出现手足口病患者要注意及时隔离,另外加强室内空气流通。
第三,个人免疫抵抗力低也容易感染手足口病,因此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加强营养,增强孩子的机体抵抗力。
2、问:听说吃一些中成药比如板蓝根、大叶青、金银花等能预防手足口病是吗?
答:板蓝根、大叶青、金银花等中成药都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或接触过手足口病的病人时,服用确实具有一定预防作用。但是平时不建议多吃,否则可能导致小孩子体质下降。
3、问:手足口病得过之后会不会获得免疫力?
答: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另外,由于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有20多种,每种病毒都可导致该病发生,故得过一次还可发生其他类型手足口病。
四、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对症治疗即可
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孩子终究还是患了手足口病,这个时候很多家长的关注点就会移到轻症还是重症的问题上来,万一孩子是手足口病重症怎么办?万一从轻症变成重症怎么办?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1、问:当孩子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手足口病?什么时候该上医院?
答:当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呕吐、头痛等症状时,家长要仔细检查孩子的手、足、口腔等部位,如出现皮疹或疱疹,要提防是否患上手足口病。如果孩子出现精神萎靡,持续高热、惊厥惊跳、手脚颤动、胃口不好、持续呕吐等情况可能是重症先兆,要尽快送医进行检查治疗。手足口病重症先兆不明显,可能会突然发生症状,并在4~6小时内突然加重。
2、问:手足口病要怎么治疗?
答:手足口病一般需要对症处理,即针对病人出现的症状来用药治疗。轻症病人发烧就服用退烧药,呕吐就注意补液,也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板蓝根、金银花、病毒唑等,补充维生素C。重症病人可能合并一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脑炎 、肺水肿、呼吸衰竭等,这需要医生对症进行治疗。
3、问:轻症手足口病能否转为重症?有办法避免吗?
答:是有这个可能的,但是概率较小。 EV71病毒感染患者转为重症概率相对较大,而柯萨奇病毒或其他病毒,转为重型的可能性比较小。这个没办法彻底避免,但是可以通过病原学检查进行预防。若感染EV71,并伴有手脚颤抖、抽筋、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不振等,需注意警惕转为重症。此外,如果出现白细胞过低或过高、血糖过低等情况,也较容易转为重症,需尽早进行治疗。
4、问:大众对手足口病的理解有哪些误区?
答:大家对手足口病的理解有2个极端:
1)家长对手足口病太过恐惧,一出现症状就要求住院,实际上手足口病多数都是轻症无需住院,需进行客观判断后再进行选择。如果是单纯皮疹,无全身症状者,观察即可。
2)家长没发现皮疹,就不放在心上,实际上皮疹和病情无必然联系,甚至有些皮疹不典型反而症状比较严重,手足口病重点需观察病情,进行客观评价。

春季幼儿勿忘防治手足口病

春季防治手足口病

以儿童为高发人群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5岁以下儿童。

手足口病的初期发病症状类似感冒,可能出现持续4至5日的发烧。

患者的手掌、脚掌,有时臀部会出现无痛疱疹,口腔内伴有疼痛溃疡。

少数患者特别是小于3岁的幼儿,病情或进展迅速。

发病不到一周,或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甚至导致死亡。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在患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患过手足口病的患者也能再次感染。

防治手足口病,应先从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做起,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及学校应对日常用品及时消毒,同时注意检查幼儿手心、脚心等部位,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送诊。

夏季手足口病高发时节 如何最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脚气偏方

1电吹风治脚气

首先用肥皂洗净脚部,并用干毛巾抹干水分。将电吹风开到热风档,对着脚底、脚侧和脚趾缝等患处反复吹4~6分钟,由于趾缝间的湿气重,为炎症和溃烂常发处,故最好掰开脚趾对着趾缝吹。热风将湿气吹干后,霉菌即失去赖以生存的温床,同时因为热风温度在50℃以上,可杀伤大量霉菌。如此吹毕既止痒,又消除异味。12小时后,患处原有的白色鳞屑相继脱落,代之以新长的皮肤,趾缝间的溃烂明显好转。次日穿鞋袜前,再次使用电吹风吹几分钟。上述方法每天一次,坚持三天即可明显好转。较传统药物疗法,电吹风法操作简易,且省时省钱,无药物副作用。

2风油精治疗脚气

脚气是致病性皮肤丝状真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而风油精中含有的薄荷脑、樟脑、桉叶油、丁香酚、水杨酸甲酯等正好能够清凉、止痒、杀菌、抗菌,对脚气能起到针对性作用。桉叶油和丁香酚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外用皮肤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杀菌作用尤其明显;薄荷脑、樟脑可加快皮肤药物穿透速度,而不会对皮肤造成严重刺激和损伤,非常有利于风油精在皮肤局部发挥疗效。因此,风油精还可广泛应用于因真菌感染而发生的其他皮肤病。

具体使用方法是每天睡前用温水洗脚后,用棉签蘸适量风油精涂于患处,一般连续使用5天,就能基本达到止痛、止痒的作用。如果伴有水疱,应先用针将水疱挑破,再用风油精。

3食疗偏方治疗脚气


黄豆米皮糠:取黄豆100克,米皮糠160克,将黄豆与米皮糠用水炖熟吃。


麦芽煎:取麦芽适量,用水煎服。


青鱼煮韭黄:取青鱼500克,韭黄250克,将青鱼洗净,加韭黄煮食。


冬瓜赤小豆:大冬瓜一个,赤小豆130克。将冬瓜切盖去内瓤,装入赤小豆,放糖水中煨熟淡食,或焙燥为丸食,或加水煮至烂熟,分二、三次食。


花生红枣凤瓜汤:取花生90克,红枣10粒,鸡脚10只,瘦肉120克,陈皮1/4个。红枣去核,与余料齐洗净。鸡脚连同瘦肉飞水冲净。陈皮水先煲沸,加入各材料煲2~3小时,调味即可。佐餐食。

脚气很容易复发的,所以在平时大家应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和干爽,如穿着透气性好的全棉袜子,不穿未干透的鞋袜,洗脚后晾干脚部再穿鞋袜,注重对脚部的护理,以免脚气复发。

多见于成年人,男女皆可发病。往往夏季加重,冬季减轻,时轻时重,长期迁延。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鳞屑角化型脚气。

脚气的症状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或伴有裂口,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足底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鳞屑角化型:好发于足跟、足缘部。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皮肤干燥、角质粗厚、脱屑,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常年不愈,大多数患者由糜烂型、水疱型转化而成。

家庭用药

(1趾间有糜烂、渗液者,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强的药,最好先使创面收敛干燥再用药。可以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取其粉末用温水溶解至水呈浅粉红色,颜色不要太深,浓度太高反而会腐蚀皮肤)湿敷,然后外用油剂或粉剂,待皮肤干燥后改用盐酸特比萘芬霜剂或软膏。

(2如果皮肤角化增厚严重,抗 菌药物很难渗透吸收,可以先用10%水杨酸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等使角质软化,再用抗真菌药。皮肤干裂明显者,可以每次用温水以1:50比例稀释皮康圣液抗菌液浸泡15-20分钟,使角质软化。皮肤干裂明显者,可以每次温水浸泡后局部涂油膏,然后用塑料薄膜封包,外缠绷带,24~48小时后除去

(3足部起小水疱,未破溃者,可以先用3%硼酸溶液浸泡,然后选用霜剂。

(4足癣合并细菌感染,原则上应先局部抗细菌感染。可以用呋喃西林溶液或1∶2000黄连素溶液湿敷。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用中药煎剂浸泡。如用马齿苋30克,生地榆30克,明矾10克,水煎后浸泡或湿敷,每日20~30分钟,待感染控制后,再用抗真菌药物外涂。严重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如头孢氨苄胶囊、麦迪霉素、红霉素等。

  手足口病的治疗

  一、西医

  1、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

  (1)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2)呕吐难以进食者给予输液。当口腔因有糜烂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3)口腔溃疡给予青梅散、金霉素鱼肝油或锡类散外涂,疼痛剧烈涂以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并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4)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

  (5)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2、手足口病可能结合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进行治疗

  (1)并发脑膜炎者按照脑膜炎治疗

  (2)并发心肌炎者按照心肌炎治疗。

  二、中医

  (1)双花防毒饮。方剂:金银花10g,野菊花10g,蚤休15g,茯苓10g,甘草3g。制法:上药加水300ml,浸泡30分钟,以武火(大火)煎煮沸腾,改用文火(小火)煎煮15分钟,煎成药液150ml。每日1剂,药液分2~3次服,连续服用7~10天。3岁以下婴幼儿可减量服用。

  (2)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方剂;

  (3)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对出现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

  (4)治疗口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本文Hash:6a2005ecb5c89b16d930f77b7d3c6cdbb9c104b6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