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全民齐抗病 家长谨防儿童手足口病

  有个成语叫“多事之秋”。夏秋交替,气候变化大,也正是各种疾病多发的时候。记者走访医院了解到,受气温变化影响,近来,感冒和腹泻患者一直有增无减,其中尤以小朋友居多。忽冷忽热的天气,也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步入“危险期”。此外,受开学影响,我市又出现了多起手足口病新增病例,家长需引起重视。

  小宝宝腹泻可以不吃药

  “我的宝宝拉肚子拉得厉害,可怎么办?”一位母亲焦急地询问医生。此时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时期,而许多拉肚子的小朋友都是只有不足两三岁的小宝宝。

  年龄这么小的宝宝,若是打针,必然又哭又闹,十分困难。“可是吃药,他一边拉肚还会呕吐,刚吃下去的药一会儿就吐出来了。有没有什么不用打针吃药的好办法啊?”母亲求助道。

  市中医院针灸科专家刘桂林说,秋冬季的儿童腹泻,与夏季多发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不同,它主要是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这类腹泻可以采取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只需要推拿一到两次,最多不超过3次,就可基本治愈。

  据了解,一些中药肚脐贴治疗儿童腹泻也很有效,可以采取此方法进行外用治疗。每贴可在白天贴两个小时,然后在晚上睡前再贴上,一般情况下三贴便可见效。宝宝肚皮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

  很多家长看着腹泻后的小宝宝面黄肌瘦,脸色惨白的样子,往往十分心疼,于是就老想给他进补,炖鸡烧鱼,甚至给他买炸鸡翅。苏北医院儿科主任朱玲玲提醒说,孩子腹泻的起因,就是肠胃不适,这时最忌讳的便是饮食油腻。给孩子做些清淡、易消化的浓小米汤或者山药粥,才是养胃又消食的正道。

  感冒和哮喘患者增加了

  入秋以后,昼夜温差加大,孩子的防备和调节功能较弱,忽高忽低的气温很容易造成孩子呼吸道感染。最近一段时间,因感冒发烧前往医院就诊的小朋友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另外,秋季天气忽冷忽热,人体抵抗力降低,是流感多发季节。

  咳嗽也是此时易发的呼吸道疾病。苏北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朱虹说,“许多平时不咳嗽的患者,此时也会经常咳嗽,而且是那种嗓子痒痒的、有点憋闷的咳嗽,且没有痰。通常持续的时间还比较长,吃药甚至打针也不是很管用。”

  另外,由于对气候、气压的变化非常敏感,哮喘病人此时也需特别注意,以免引起哮喘发作。

  市一院呼吸内科主任魏启宏提醒,夏秋之交,特别要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为自己和孩子添加衣服,预防感冒。一旦感冒流行,可用陈醋熏蒸居室,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预防感冒。

  而预防咳嗽,可以多吃秋梨润肺。每天吃1-2个,润燥润肠通便。有哮喘病史者尽量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

  手足口病似又“抬头”

  另据了解,最近半个多月来,我市手足口病的新增病例又渐渐增多。

  苏北医院儿科的手足口病统计数据显示,8月25日到9月7日这半个月的时间内,一共新增了7名手足口病患者。而在此前的8月14日至25日期间内,该院未发现一例新增患者。

  据分析,这应该是受到了幼儿园、小学集中开学的影响。而在开学后,小朋友彼此间的聚集以及频繁接触,将大大增加该病的传染途径和扩散可能。

  专家提醒,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特别是每年夏秋之交是发病的高峰期,9月是高峰期的最后一个月,4岁以下幼儿尤易得此病,家长需要特别注意。

  天越凉,心脑血管病越多

  夏秋交替时节,天气会忽凉忽热,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等到了晚秋季节,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将明显提高。医生提醒市民尤其是老年人,从现在起,在生活起居上就要多加注意,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市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张新江表示,气温忽凉忽热,会使人体血管时常处于从扩张到相对收缩,又从收缩到扩张的状态,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是一种健康威胁。此外,在天气凉爽时,一些心脑血管病患者会放松警惕性,日常起居和服药失去规律,遇燥热天气再度来临,容易导致疾病急性发作。

  专家提醒,夏秋之交,心脑血管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适量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疾病。感冒很容易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晨起后可以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要多喝淡茶,保护心脏功能。

儿童手足口病高发期 怎么有效预防

感冒和手足口病之间如何区别,家长们一头雾水。孩子经常在外面玩,该如何防止不中招?这更让家长们关心,我们现在就把关于手足口病的一些知识和预防措施跟大家好好分析一下!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宝宝,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被粪便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如果家里有5岁以下的儿童,回家后一定要先洗手,换过外套后再去拥抱孩子。对于孩子常玩的玩具要定期消毒,室内也要注意多通风。

此外,家长之间不要互相哄抱幼儿,如果家里孩子出现了手足口病症,家长注意不要带孩子去幼儿集中地,以免造成传染。

手足口病目前虽然没有疫苗预防,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在此,儿科医生提醒广大家长,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7至10天就能治愈,督促孩子饭前便后勤洗手,忌食生冷食物,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同时,呼吁幼儿园、小学等预防手足口病的重点单位,应加强晨检,尽早发现患病儿童,搞好园(校)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加强课室、宿舍及午休室通风,引导学生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家长和幼教老师必须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同时,提醒儿童饭前便后洗手,不要吮手指,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洁的食物,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

如果家里有患上手足口病的婴幼儿,只要注意休息,对症治疗、护理,一般都能很快恢复健康,不留后遗症。病程约一周,最长10天。因为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并且该病病发过程中,很容易感染到其他病毒和细菌,所以极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因此,家长要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直至痊愈。

小孩儿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家长要进来看一看

小儿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怎么办

1.及时去当地医院就诊,并根据医嘱用药。

2.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3.居家隔离14天,如果家中还有其他儿童,在这段时间,务必不要让他们有亲密接触。

4.密切观察病情,患手足口病后若出现新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嗜睡,精神状态差,肢体抖动,无力,抽搐;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紫,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四肢发凉,反复发热不退等,需及时再次就诊。

此外,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进行家庭消毒:

1. 奶嘴、奶瓶、餐具、手巾等物品用50℃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

2. 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500毫克/升擦拭消毒。

手足口病的小知识就到这里啦,希望各位宝宝们都能健健康康,茁壮成长~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