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最缺乏的教育

导读: 1、缺乏爱心 2、需要表扬和鼓励 3、需要更多的关怀

 因为国家国情的不同,其实中国小孩接受的教育和国外的小朋友也是不一样的。但是都知道中国的教育有缺失,这些缺失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缺乏爱心

  妈妈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培养的孩子情感智商往往出众,他拥有较高的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更容易在生活中遥遥领先。

  

2、需要表扬和鼓励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自责,使他们会为了获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险。对孩子们来说,一时间内只能吸收有限的表扬,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3、需要更多的关怀

  在短时间内,妈妈们通常关注所谓重要的事──捕捉孩子们的情况,辅导功课。然而在我们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孩子们渴望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更希望与妈妈一起共度美好时光。这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仅需拥有一种嬉耍的态度,一种愿意把做功课的时间变成嬉戏或把做家务转化为游戏的态度。

为何孩子“越学越笨” 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的因素

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的因素

1.过高的学习目标。

有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和智商发展情况,一味分派学习任务,又不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永远不知道该怎么学,每次尝试都失败,很少能体验到“赢”的感觉。这样,不用家长说,他都会觉得自己很笨。

2.过早的知识传授。

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过早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其实这些知识并不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孩子虽然能鹦鹉学舌地死记硬背一些,却不理解,所以并不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反而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

3.过多的负面暗示。

心理学研究发现,外界言语和行为暗示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影响巨大。一些父母的口头禅就是说孩子“真笨”,有时是火冒三丈地批评、责骂;有时是发扬谦虚的优良传统,比如说“我儿子就是没脑子”;还有时不是批评,而是昵称,比如说“小笨蛋,不能这样做”。但无论本意如何,孩子接受到的都是“自己很笨”的信息,久而久之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开始自我怀疑,潜意识会拒绝新的知识进入记忆库,从而真的“变笨”。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长处。就算学习成绩差,也不该被贴上“笨孩子”的标签。家长要认识孩子的弱点,更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能,带着欣赏和鼓励的眼光,孩子会变自信。

首先,要让孩子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人在成功时,大脑会释放快乐激素“内啡肽”,驱使孩子重复这一体验。从这个角度看,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所以,做游戏、做手工、做家务时,不妨鼓励孩子大胆尝试,适度引导。比如,当孩子参加手工比赛,但捏出来的老虎像兔子,家长切不可嘲笑甚至羞辱,而要指导孩子重新认识两者的区别,并协助做好。

其次,鼓励孩子探索。每一次探索都是学习的机会。但不要给孩子设定太高的目标,而要“为孩子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就可以摘到苹果”。

再次,保护孩子的兴趣。前苏联一位教育家给孩子上课,准备了一个“发言球”,一边往下扔,一边提问,谁接到球就回答。有人表示不解,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但教育家回答说,没有“发言球”,孩子就可能没有了发言的兴趣。

最后,允许孩子失败。发展心理学家指出,孩子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大多是靠他人的态度来认识自我。父母对孩子的失败经历要给予足够的包容,不要用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也不要劈头盖脸地责骂,而要让他明白,失败人人都会碰到,勇敢、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多动症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家庭教育多动症的孩子有以下要点:

1、立即反馈,一旦多动症的孩子出现了良好的行为表现,就应该迅速的赞许和表扬,让孩子能够立即知道自己做的怎么样。

2、频繁反馈,正常的儿童每天只需要几次反馈就能够起到督促和鼓励的作用,对于多动症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反馈,频繁反馈让孩子始终都能知道自己做的怎么样,该如何做。

3、突出反馈,由于多动症儿童常常对一般的鼓励和赞许敏感性低,难以调动积极性,因此需要突出的有威慑力的反馈。

4、先鼓励后惩罚,对于多动症的孩子我们要规定出良好的行为规则,要孩子按规则去做,那么孩子按规则做了给予表扬,避免进行惩罚。

5、事先计划,家长对多动症孩子制定一个计划,按照计划的步骤每一步进行调整。

6、保持连续性。

以上的这些原则需要保持连续性,不连续、不可预测,以及反复常常导致行为失败。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