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八穴位赶走毛病 急性阑尾炎按阑尾穴缓解疼痛

导读: 急性胆囊炎 落枕 闪腰 急性阑尾炎 按涌泉穴 按合谷穴 叩劳宫穴

  按摩穴位是很好的养生方法,保健功效强大,找对正确的按摩穴位,配上正确的按摩方法,能够防病治病。下面小编就教大家八个穴位的按摩方法,赶走身体各种毛病,一起来看看。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是进食油腻食物后,右上腹绞痛,阵发性加重,常伴有右肩背疼、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等,严重时全身黄疸。这时可按压“胆囊”穴止疼。在小腿外侧膝关节下方可以摸到一个突起,此处下方的凹陷处再向下两个拇指宽的地方就是“胆囊”穴。

  落枕

  落枕多因夜间睡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所引起。患者经常是一觉醒来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这时,只要按摩特定的“落枕穴”,就能缓解疼痛。“落枕穴”位于手背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向上半个拇指宽处。用食指或中指指腹侧面用力来回按压。

  闪腰

  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多由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闪腰时可按摩“腰痛点”,非常显效。“腰痛点”位于手背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无名指与小指之间,手腕横纹与掌指关节的中点,一侧两穴,左右共四穴。腰扭伤后可交替按压这四个穴位。

  急性阑尾炎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腹痛开始的部位多在上腹痛、剑突下或脐周围,约经6—8小时或十多小时后,腹痛部位逐渐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腹痛固定后,原来初发部位的疼痛可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当阑尾炎发作时可按压“阑尾穴”以缓解疼痛。“阑尾穴”位于小腿前侧,膝关节髌骨下缘向下五个拇指宽,小腿骨外侧一中指宽。

  按涌泉穴

  动作要领:将左脚放到右膝上,右拇指按压左涌泉穴,双脚轮换各按摩5分钟以上,以搓热为好。

  取穴方法:五个足趾背屈曲,足底掌心前面(足底中线前三分之一处)正中之凹陷处。

  作用:按摩此养生穴位防治各种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便秘等病效果较明显。“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是身体要穴之一。

  按合谷穴

  动作要领:一手拇指张开,虎口拉开,另一手拇指按压穴位进行揉按,两手交换按压1~2分钟。

  取穴方法: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上,拇指关节前弯曲,拇指尖所指凹陷处即是穴位。

  作用:按摩此养生穴位具有通经镇痛、解表清热、开窍醒神、熄风之功效。主治头面五官疾病,治牙痛有特效。

  叩劳宫穴

  动作要领:一手握拳以曲骨处叩击另一手的劳宫16次,再换手叩16次。

  取穴方法:握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轻压掌心,中指与无名指两指间即是穴位。

  作用:按摩此养生穴位清热泻火,开窍醒神,能除心烦,治心火过盛引起的口腔溃疡,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

按摩穴位防治八疾病 百会穴风池穴解头痛

  日常生活中,我们身体总会出现一些小毛病,遇到这些小毛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吃药,其实这些“常见病”如果情况不严重,并不一定要急于吃药,通过传统的中医穴位按摩不仅可以养生保健,还能达到“按到病除”的功效。下面中医专家给大家介绍如何按摩穴位治疗疾病,一起来看看。

  按压眼部四周的穴位缓解眼睛疲劳。

按摩方法:循着眼眶骨,由双眼内上眼角往外,轻轻按压眉毛内侧的缵竹穴、眼睛内侧的睛明穴、眼睛下缘落泪处的承泣穴、额头两侧的太阳穴等,直到感觉酸胀,这样能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并刺激整个眼部周围肌肉,舒缓不适。但是眼压高、青光眼、高血压者或眼睛有红肿热痛时,切忌按摩穴道。

  百会穴、风池穴解头痛。

按摩方法:按压百会穴,能让全身气血通畅。按压手腕的神门穴有镇定放松的效果。按揉太阳穴,则可以缓解偏头痛的困扰。如果头痛偏在前额,试着按摩合谷穴。如果是后脑疼痛,可将双手抱头按压“风池穴”。

  “迎香”治鼻炎、“少商”平咳嗽。

按摩方法:刺激迎香、印堂穴可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的法令纹处,印堂穴则在两眉头中间,两个穴道都能发散鼻部郁热,按压至感觉发热即可解决困扰。如果喉咙痛或咳嗽,可按按天突穴及少商穴。天突穴位于胸骨柄上缘中部微凹处,是气息出入的要塞,可平喘、化痰、理气。少商穴属肺经,是治疗咽喉症状的特效穴,能缓减咽喉疼痛。

  “风池、天宗”缓解肩颈酸痛。

按摩方法:针对颈部的不适,可双手抱头按风府及风池穴。风府穴在后脑发际往上约1指幅中央处,风池穴则位于后颈部两侧,发际与脊椎外侧筋处,是颈部肌肉起点。从风池穴循着发际慢慢按到耳朵,都能放松颈部。舒缓肩部僵硬,可试试天宗穴,位在上背部,约在肩胛骨的中央,取穴方法是上半身直立,左手贴在右肩二分之一处,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碰到的点就是天宗穴。

  顺时针按肚脐周围治肠胃功能失调。

按摩方法:按压内关穴及天枢穴有助消除胀气。内关穴在手腕横格纹以上距三指处,以大拇指用力按压,不适感会逐渐消失。而天枢穴在肚脐左右两边2寸(约3指)处,可促进肠胃蠕动。便秘时,以指尖按压中脘穴(肚脐正上方4寸处)、孔最(肘横纹下4寸处)、天枢穴、合谷穴,都有助肠胃收缩。如果胃痛时,可按摩或热敷足三里(膝关节下方3寸)、按压中脘穴、天枢穴都能减轻疼痛。

  按三阴交去生理期不适。

按摩方法:女性经痛时可刺激行间穴、三阴交。行间穴位于双脚足大趾与二趾之间,能帮助打通肝经,有助解除肝气郁滞之害。而位于脚外踝上方距离4指宽、在小腿胫骨内侧的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经过的交点,若经期间只有单纯腹痛,刺激三阴交可以去除体内淤血,生新血,止痛、去寒。其他生理期的困扰,可以按摩足部太溪(补肾阴,位于内踝尖和足跟上大筋的中点)、足三里等穴道。

  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

涌泉穴被称为“长寿穴”,是肾经的首穴。按摩方法:按压涌泉处、关元(肚脐下3寸)、足三里都能促进血液循环。

  “神门穴”帮助安神

。按摩方法:仰掌,握紧拳头,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就是神门穴,以拇指掐按穴位,能镇静安神。

  按压穴道若为保健目的,以一次按压15—20秒,再休息5秒,反复做10—15分钟;若为解除疼痛,则要持续按压到感觉痛点有舒缓迹象。力道不要按到疼痛难受。

按摩可治疗七种疾病 按摩落枕穴缓解落枕疼痛

  按摩不仅仅是休闲,而且还是一种治疗病患的好方法,人们之所以会把它当做是一种休闲的方式,那是因为按摩的时候能够给我们来带放松和舒适的感觉。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按摩可缓解哪些疾病吧,一起来看看。

  闪腰

  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多由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闪腰时可按摩“腰痛点”,非常显效。“腰痛点”位于手背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无名指与小指之间,手腕横纹与掌指关节的中点,一侧两穴,左右共四穴。腰扭伤后可交替按压这四个穴位。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的主要表现为当进食了比较油腻的食物之后,右上腹部位出现明显的绞痛,阵发性加重,而且还时常会伴有右肩背疼、恶心、呕吐以及发热寒战等症状,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出现全身黄疸的现象。

  这时可按压“胆囊”穴止疼。在小腿外侧膝关节下方可以摸到一个突起,此处下方的凹陷处再向下两个拇指宽的地方就是“胆囊”穴。

  落枕

  落枕多半是因为夜里睡觉的姿势不当或者在睡眠中颈部收到了风寒所导致的一种现象,是一种非常多见的正常的现象。

  患者经常是一觉醒来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这时,只要按摩特定的“落枕穴”,就能缓解疼痛。“落枕穴”位于手背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向上半个拇指宽处。用食指或中指指腹侧面用力来回按压。

  急性阑尾炎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腹痛开始的部位多在上腹痛、剑突下或脐周围,约经6—8小时或十多小时后,腹痛部位逐渐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腹痛固定后,原来初发部位的疼痛可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当阑尾炎发作时可按压“阑尾穴”以缓解疼痛。“阑尾穴”位于小腿前侧,膝关节髌骨下缘向下五个拇指宽,小腿骨外侧一中指宽。

  按涌泉穴

  动作要领:将左脚放到右膝上,右拇指按压左涌泉穴,双脚轮换各按摩5分钟以上,以搓热为好。

  取穴方法:五个足趾背屈曲,足底掌心前面(足底中线前三分之一处)正中之凹陷处。

  作用:按摩此养生穴位防治各种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便秘等病效果较明显。“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是身体要穴之一。

  按合谷穴

  动作要领:一手拇指张开,虎口拉开,另一手拇指按压穴位进行揉按,两手交换按压1~2分钟。

  取穴方法: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上,拇指关节前弯曲,拇指尖所指凹陷处即是穴位。

  作用:按摩此养生穴位具有通经镇痛、解表清热、开窍醒神、熄风之功效。主治头面五官疾病,治牙痛有特效。

  叩劳宫穴

  动作要领:一手握拳以曲骨处叩击另一手的劳宫16次,再换手叩16次。

  取穴方法:握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轻压掌心,中指与无名指两指间即是穴位。

  作用:按摩此养生穴位清热泻火,开窍醒神,能除心烦,治心火过盛引起的口腔溃疡,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