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五穴位赶走小毛病 止咳按厥阴俞穴

导读: 止鼻出血 穴位与治疗: 穴道指压法止咳 止咳的穴位及指压法: 快速止牙痛 快速止牙痛的穴位与指压法: 治疗颈部扭筋(落枕) 治疗颈部扭筋(落枕)的穴位及指压法: 治疗手腕或脚脖子扭筋 治疗手腕或脚脖子扭筋的穴位及指压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毛病,比如说牙痛,咳嗽等等,遇到这种情况时,大部分人都是选择通过药物治疗,其实除了药物治疗,点穴方法也是赶走这些小毛病的最佳方法,通过穴道按压法,来帮助你解决这些小病痛,当然此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情况还是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穴位的按摩方法有哪些。

  止鼻出血

  头部受到撞击或鼻子受到打击才会流血,这是因局部血管受伤而引起,不必过分担心,但是如果属于突然出血,则不可忽视。因为这种突然性鼻出血有可能是因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等病因所引起的出血。

  一般常见的成人鼻出血,大都是因“上火”而引起,但也有因感情变化、气候变化等环境变化和营养状态变化而出血,这种情形常见于一般年轻男女。但是女性在月经时期或妊娠之时,也有可能突然出血。

  鼻出血时,最重要的是应了解原因,如果属于鼻子以外的原因,则应医治。如果属于高血压的鼻出血,与其立刻止鼻血,不如让它流出来好。

  穴位与治疗:

  止鼻血的穴道在第五颈椎,因此只要在第五颈椎处用手刀轻劈即可。首先一面吐气一面轻劈,如此不断重复,就可立即止鼻出血。

  穴道指压法止咳

  咳嗽是想咳出喉咙、气管、支气管内的异物,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若有异物进入气管之内,则在咳痰之时也会一并咳出。总之,咳嗽的产生是因痰或空气中灰尘、汽车废气、瓦斯、烟味等刺激气管所产生。如果是喉头炎、支气管炎的话,因它直接刺激气管所以才会咳嗽,支气管炎咳嗽时会连及胸部。其他如胸膜、食道、肝脏、心脏有病之时,也会产生反射性咳嗽。

  咳嗽是因身体受到刺激的防御作用,如果一味吃药,想抑制咳痰的话,会使痰积累在气管,得到反效果,这点必须加以注意。暴饮暴食、疲劳过度等等都会对咳嗽有害,平常必须加以注意,在咳嗽初期,就应医治。

  喉头炎会使声音嘶哑,因此在咳嗽时,先用热毛巾将颈部烫温之后再用穴道指压法治疗,就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如果颈部附近感到凉冷可能会继续恶化。如果是气喘吐痰的话,大都是支气管炎。此时在胸部和背部用温湿布使它保持温暖的话,颇具特效。

  止咳的穴位及指压法:

  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是“厥阴俞”穴,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不论是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立即止咳。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另一种方法是在锁骨中间“天突”穴采用相同指压方法,止咳效果也非常显著。如果小孩的话,不妨减轻压力,增加次数,也会收到相同的止咳功效。

  快速止牙痛

  牙痛大多是因蛀牙的齿髓炎所引起,疼痛程度也因坏蛀程度而异。例如喝冷饮后感到疼痛,这只是一二度的轻症状,喝热饮疼痛的话属于第三度轻症,如果连平时也疼痛不堪,这是齿髓炎所引起,证明炎症已经侵入齿槽部,已是相当严重。

  还有一种是平时会感到疼痛,但是吃冷热饮食却不痛,这种情形并非疼痛已经治好,可能是在不知不觉中更加恶化地从齿根腐坏,应该特别注意。如果有上述情形而不加以治疗,则齿髓神经必然坏死,使病情更加恶化。

  快速止牙痛的穴位与指压法:

  快速止牙痛时,上下齿的穴位是不同的。如果上齿牙痛,则应指压“迎香”穴道。“迎香”穴位于鼻翼旁1厘米左右两处,只手压就会有疼痛感。此穴位不仅对防止上齿牙痛有效,连鼻子不通也有效。如果下齿牙痛,则左右手指相互交叉,用拇指放在上面的手的中指向桡骨延伸,寻找一压就有痛感之处。

  这些穴位指压时,都应一边吐气一边按压10秒钟之久。如此反复20次,上下齿的疼痛会立即减轻,治疗下齿牙痛的指压穴道法,置于上方的拇指可以左右相互更换。

  治疗颈部扭筋(落枕)

  早上一觉醒来,颈疼,无法起床——这种经历相信大家都有,这种情形叫“扭筋”,俗称落枕。这种症状有的一二个小时就会恢复,可是有的一连三四天仍疼痛不已,再加上采用不恰当的疗法,不但会增加痛苦,甚至会数日无法转动脖子。

  扭筋时除了感到疼痛,脖子也无法向左或向后看,连身体也无法转向对方,全身宛如僵硬之感。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不自然睡眠方式,颈部经长时间压迫,使颈部肌肉变硬所致。如果使用高度与平常相异的枕头,或是硬度不同的枕头,时常会发生扭筋现象,其他如疲劳或直接吹冷气时也会引起相同的症状。

  扭筋时最易被侵害的是僧帽筋和胸乳突筋。由于此处血液不畅才引起扭筋,因此在治疗扭筋时,应该使收缩的肌肉松弛,使血管扩张,使血液流畅。指压穴道之前,应先用热毛巾敷在颈筋后才治疗,如此便能事半功倍。

  治疗颈部扭筋(落枕)的穴位及指压法:

  在颈窝旁2厘米处的“眼点”,一面吐气一面用力压6秒钟(压到稍微感疼痛程度),连续3次。其次在第四颈椎旁2厘米处采用同样要领连续压10次。再用手刀劈颈窝5次。只要按照上述顺序,连续1-3次,就能使你的颈部转动自如,也不感到疼痛(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指压时,也可以指压颈和肩膀交界的“肩根”,指压方法和肩井指压法相同)。

  如果扭了筋而想勉强扭动,则会更加疼痛,招致反效果,使原本很快就可治愈的病拖到1-2个星期才能治愈。

  治疗手腕或脚脖子扭筋

  手和脚的关节痛几乎都因扭伤或挫伤。扭(挫)伤原因很多,凡跌跤时用手撑地、手腕易挫伤、滑雪时脚易扭伤。日常所见的扭挫伤都是位于手脚的关节处。一般扭挫伤时,关节附近都会肿痛,如果任意甩动会徒增伤痛。

  轻微的扭伤,关节会微微作痛,稍微严重的话,会肿胀,而且有内出血现象,严重的挫伤,关节上下都会浮肿,有时会发热。为何扭挫伤会导致这种情形呢?这是由于关节在平常所能转动范围内转动,而包围关节一带的关节包或关节相连的韧带,勉强的被拉所致。如果剧痛或严重肿胀时,有可能是骨折或骨裂,应到整形外科治疗。

  如果挫伤严重,则勿加以按摩,否则会使内出血或炎症更加严重,如果因此使骨骼异常那就太划不来了。挫伤时首先用湿布包住患处,如果处置不当,则会继续疼痛。

  治疗手腕或脚脖子扭筋的穴位及指压法:

  治疗手腕扭伤最有效的是指压“阳池”。以手腕为中心,往不痛之处弯曲,用拇指一面吐气一面强压10秒钟才放手,如此重复3次。如果是脚脖子话,指压“解溪”也很有效。指压要领同前,在指压后肿消、痛止。

按摩八穴位赶走毛病 急性阑尾炎按阑尾穴缓解疼痛

  按摩穴位是很好的养生方法,保健功效强大,找对正确的按摩穴位,配上正确的按摩方法,能够防病治病。下面小编就教大家八个穴位的按摩方法,赶走身体各种毛病,一起来看看。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是进食油腻食物后,右上腹绞痛,阵发性加重,常伴有右肩背疼、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等,严重时全身黄疸。这时可按压“胆囊”穴止疼。在小腿外侧膝关节下方可以摸到一个突起,此处下方的凹陷处再向下两个拇指宽的地方就是“胆囊”穴。

  落枕

  落枕多因夜间睡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所引起。患者经常是一觉醒来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这时,只要按摩特定的“落枕穴”,就能缓解疼痛。“落枕穴”位于手背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向上半个拇指宽处。用食指或中指指腹侧面用力来回按压。

  闪腰

  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多由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闪腰时可按摩“腰痛点”,非常显效。“腰痛点”位于手背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无名指与小指之间,手腕横纹与掌指关节的中点,一侧两穴,左右共四穴。腰扭伤后可交替按压这四个穴位。

  急性阑尾炎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腹痛开始的部位多在上腹痛、剑突下或脐周围,约经6—8小时或十多小时后,腹痛部位逐渐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腹痛固定后,原来初发部位的疼痛可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当阑尾炎发作时可按压“阑尾穴”以缓解疼痛。“阑尾穴”位于小腿前侧,膝关节髌骨下缘向下五个拇指宽,小腿骨外侧一中指宽。

  按涌泉穴

  动作要领:将左脚放到右膝上,右拇指按压左涌泉穴,双脚轮换各按摩5分钟以上,以搓热为好。

  取穴方法:五个足趾背屈曲,足底掌心前面(足底中线前三分之一处)正中之凹陷处。

  作用:按摩此养生穴位防治各种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便秘等病效果较明显。“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是身体要穴之一。

  按合谷穴

  动作要领:一手拇指张开,虎口拉开,另一手拇指按压穴位进行揉按,两手交换按压1~2分钟。

  取穴方法: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上,拇指关节前弯曲,拇指尖所指凹陷处即是穴位。

  作用:按摩此养生穴位具有通经镇痛、解表清热、开窍醒神、熄风之功效。主治头面五官疾病,治牙痛有特效。

  叩劳宫穴

  动作要领:一手握拳以曲骨处叩击另一手的劳宫16次,再换手叩16次。

  取穴方法:握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轻压掌心,中指与无名指两指间即是穴位。

  作用:按摩此养生穴位清热泻火,开窍醒神,能除心烦,治心火过盛引起的口腔溃疡,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

按摩五穴位赶走春困 按风池穴可提神

  春天来了,人们很容易就会感到身体疲乏、精神萎靡,总是懒洋洋的。尤其是上班族,本来就睡眠时间不多,上班时更是容易疲劳犯困,工作时,开会时,上班路上,总是打哈欠想睡觉。这就是春困使然。那么,春困怎么办呢?“以下五按摩穴位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春困”。

  1、风池穴:

  沿着耳垂一直向后推,所摸到的一个凹陷地方就是。按摩此穴可提神,同时缓解眼部疲劳。

  按摩方法:

  保持身体正直,双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风池穴,头后仰,拇指环形转动,可感到此处有明显的酸胀感。

  2、太阳穴: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按摩此穴不仅能够提神,还可以缓解头痛。

  按摩方法:

  双手拇指或食指分别置于两侧太阳穴,轻柔地环形转动。还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双手掌根部稍用力按摩。

  3、百会穴:

  在头顶正中心,两耳尖直上连线的中点。按摩此穴可以提神醒脑,升举阳气。

  按摩方法:

  身体端正,双手指叠按于穴位,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同时可做轻柔的环形按揉。

  4、内关穴:

  距离手腕掌面横纹的中点之上有两个横指,两根筋之间的凹陷处。按摩此穴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可以缓解春季疲劳的恶心、胸闷、心慌等症状。

  按摩方法:

  用拇指尖在穴位上持续用力按压或者绕圈按揉。

  5、足三里:

  在外膝眼下四横指处。按摩此穴可强身壮体,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还可以有效缓解胃肠道疾病的多种症状。

  按摩方法:

  手自然展开,用拇指尖在穴位上持续用力按压或者绕圈按揉。乔红伟医师表示,以上各穴位每次按摩3分钟至5分钟,早晚可以各做一次。

  同时提醒大家,“春困”有时也是疾病的表现,比如肝炎前期的低热嗜睡现象;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因体虚引起的困乏。对于疾病所引起的“春困”,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