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给身体“灭火” 按摩几个穴位轻松搞定

导读: 易怒头昏=肝火大 口腔溃疡=心火旺 穴位刺激 面部长包=胃火盛 冬季上火常见5症状 1咽喉肿痛 2口角或口腔长泡 3鼻塞难通、流鼻血 4嘴唇干裂 5皮肤干痒 饮食对症治疗八大上火类型 1清热解毒类 2苦寒制火类 3利湿泻火类 4攻下实火类 5凉血敛血类 6甘温除热类 7滋阴降火类 8补脏熄火类 结语:

冬季灭“火” 只需这招通通搞定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如果你能够发现这些秘密的话,那么很多疾病就会不药而愈了。比如,出现上火,口腔溃疡,口臭、额头长痘等这些问题的时候,其实几个穴位就能够轻松搞定了。

易怒头昏=肝火大

肝火大,常常表现情志激动易怒头昏,左侧脸上长痘(若右侧脸上长痘为肺火)。可以服用牛黄上清丸(牛黄安神丸主去胃火口臭,牛黄清心丸主去易烦躁的心火)。可以替代牛黄上清丸的穴位,按压在三焦经上靠小指侧的无名指指甲根处关冲穴。

口腔溃疡=心火旺

口腔溃疡,舌尖红或起泡,伴有焦虑烦躁多梦失眠,小便短赤发黄者,多为心火旺。泡莲子心慢慢品饮。

穴位刺激

1心包经上的中冲穴(中指尖正中间稍离开指甲处)可以替代莲子心的作用,可以用拇指甲掐此穴。

2心俞穴(后背心脏投影的位置,两手下垂,两下缘连线与脊柱交汇处再向上数两个棘突的凹陷处向两侧旁开2指的位置),用采血针刺2-3下然后拔火罐,留罐2-3分钟,罐内有出血一般不超过5毫升即可。然后从罐上方指压进气取罐。

面部长包=胃火盛

凡在鼻子周围长包伴有口臭的属胃火,可以强刺激足阳明胃经的商阳穴(在食指靠拇指侧的指甲根画一横线与甲沟交汇处),先将手指往指尖捋几下,然后用采血针针刺商阳穴,手下垂滴2-3滴血即可。刺血是去火的最有效的方式。或用较钝的牙签刺激此穴感到疼痛2-3分钟即可。

冬季上火常见5症状

1咽喉肿痛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会出现咽喉疼痛的现象,其实这就是上火的症状,一般都是因为实火引起的。

2口角或口腔长泡

一到冬季,口角炎以及口腔长泡的情况非常的多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腔溃疡,这是上火的症状之一。患有口腔溃疡的患者十分的痛苦,不仅食不下咽,同时连说话都十分的困难。

3鼻塞难通、流鼻血

鼻塞难通、鼻腔干燥流血等,这些都是上火的表现。

4嘴唇干裂

一到冬季,很多女性容易出现嘴唇干裂的情况,除了干燥的因素之外,上火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去撕咬死皮,否则的话不但会导致干裂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破皮出血。

5皮肤干痒

皮肤出现干痒也是冬天上火的症状之一,有的人严重的话还会出现一粒粒的小红点,这样的话不仅仅就是上火了,还可能过敏了。

饮食对症治疗八大上火类型

1清热解毒类

如菊花、黄瓜、板蓝根、番茄、竹笋、绿豆、豆腐、芹菜、荸荠、菱角、马齿苋、金针菜等,多有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2苦寒制火类

如苦瓜、苦菜、厥菜、丝瓜、田螺、茄子、小米、荞麦、兔肉、田鸡等,可以寒凉之性化热降火,多用于实火症。

3利湿泻火类

如冬瓜、西瓜、薏仁、扁豆、大麦、苋菜、甜瓜、赤小豆、黑鱼、鸭肉、鲤鱼、鲫鱼、泥鳅、莴笋、绿豆芽、鸡内金等,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4攻下实火类

如大黄、知母、黄连、黄芩、香蕉、芹菜、马铃薯、芝麻、桃仁、海蜇、白萝卜等,适用于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口干口苦、腹胀纳差等症候。

5凉血敛血类

如莲藕、梨、荸荠、生地、木耳、黄鳝、糯米、藕粉、荠菜、玉米须、芒果、鳗鱼、竹叶、白茅根、马齿苋等,可用于鼻衄、便血、尿血、牙龈出血等血热妄行的情况。

6甘温除热类

如党参、白术、白菜、荔枝、栗子、大枣、胡桃仁、百合、黑芝麻、燕窝、蜂乳、高梁、茴香、刀豆、芥菜、樱桃、石榴、乌梅等,适用于气虚火旺的病况。

7滋阴降火类

如甲鱼、海带、紫菜、海参、菠菜、猪血、猪肝、红糖、乌鸡、南瓜、蛤蜊、银耳等,多用于阴虚火旺、五心烦热、潮红盗汗、夜不能寐等症。

8补脏熄火类

如黑豆、山药、花生、牛乳、薏仁、白木耳、鸽蛋、鹌鹑、雀肉、鳝鱼、羊肉、狗肉、韭菜、桑椹等,适用于因脏腑虚弱所致的各种虚火症候。

结语:

冬天天气干燥,因此上火也是常见的事情,我们不要太担心,但是也不能够不防治。上火会导致很多症状的出现,中医认为,治疗上火其实方法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按住几个穴位就能轻松搞定了,大家可以试试哦。

按摩10个养生穴位 轻松按走身体小疼痛

一、头痛:百会穴能解头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中医按摩养生。的确,中医按摩是一种很不错的养生保健方式,能有效的祛除身上的一些疾病和病痛。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中医穴位按摩养生方法,帮大家按走身体的小毛病。

按摩方法:此时可以按压头顶的百会穴(两耳往上交会至头顶),能让全身气血通畅。手腕的神门穴(仰掌、握拳,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即是穴位)则有镇定放松的效果。大家熟知的太阳穴(在眉尾和眼角之间的凹陷处),可以缓解侧边头痛的困扰。如头痛偏在前额,试试按摩合谷穴(将大拇指第一指节的横纹,贴放在另一手的虎口,大拇指的指尖处往下压,就是合谷穴)。如果是后脑疼痛,可将双手抱头按压“风池穴”(位于后颈部两侧,发际与脊椎外侧筋处,是颈部肌肉起点),舒缓症状。

二、失眠:合谷、神门穴帮助安神

按摩方法:先试试神门穴,取穴方法是仰掌,握紧拳头,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即是穴位,以以拇指掐按穴位,能镇静安神。合谷穴能行气止痛、内关穴友宁心安神,理气镇痛,纾缓心悸、胸闷及失眠症状的效果。

三、过敏性鼻炎、咳嗽:迎香治鼻炎、少商平咳嗽

按摩方法:过敏性鼻炎的症状缓解可刺激迎香、印堂穴。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的法令纹处,印堂穴则在两眉头中间,两个穴道都能散鼻部郁热,按压至感觉发热即可解决困扰。至于喉咙痛或咳嗽,试试天突穴及少商穴。天突穴位于胸骨柄上缘中部微凹处,是气息出入的要塞,可平喘、化痰、理气。少商穴属肺经,位于大拇指指甲根部内缘,是治疗咽喉疼痛咳嗽的穴位。

四、生理期不适:三阴交能止痛去寒

按摩方法:经痛时试试看刺激行间穴、三阴交。行间穴位于双脚足大趾与二趾之间,能帮助打通肝经,有助解除肝气郁滞之害。而位于脚外踝上方距离4指宽、在小腿胫骨内侧的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经过的交点,经期间单纯只有腹痛的人,应该是寒气太重、凝结小腹,刺激三阴交可以去除体内瘀血,生新血,止痛、去寒。其他生理期的困扰,可以试试按摩足部太溪(补肾阴,位于内踝尖和足跟上大筋的中点)、足三里(补气)、等穴道,均可解决生理周期不稳定。

五、肠胃功能失调:顺时针按摩肚脐周围的穴道

按摩方法:胀气令人坐卧难安,按压内关穴及天枢穴有助消除胀气。内关穴在手腕横格纹以上距三指处,以大拇指用力按压,不适感会逐渐消失。而天枢穴在肚脐左右两边2寸(约3指)处,可促进肠胃蠕动。便秘时,以指尖按压中脘穴(肚脐正上方4寸处)、孔最(肘横纹下4寸处)、天枢穴、合谷穴,都有助肠胃收缩。或者依照升结肠(右腹部从下往上)、横结肠(肚脐上方由右到左)降结肠(左腹部从上往下)顺时针方向搓揉,会按到腹部促进肠胃蠕动的穴道,也有助排便。

六、胃痛:按揉足三里穴

胃痛时,可用双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痛麻胀感后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七、眼睛疲劳:顺着眼框骨按摩眼部周围至感觉酸胀

按摩方法:循着眼眶骨,由双眼内上眼角往外,轻轻按压眉毛内侧的缵竹穴、眼睛内侧的睛明穴、眼睛下缘落泪处的承泣穴、额头两侧的太阳穴等,直到感觉酸胀即可,能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并且刺激整个眼部周遭肌肉,舒缓不适。

八、降血压:按压劳宫穴

高血压 者生气、暴怒、激动或劳累时,血压可急剧上升,此时按压劳宫穴(屈指握拳,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九、肩颈酸痛:大范围按摩肩颈及上背部

按摩方法:解除颈部的不适,可双手抱头按风府及风池穴。风府穴在后脑发际往上约1指幅中央处,风池穴则位于后颈部两侧,发际与脊椎外侧筋处,是颈部肌肉起点。专家提供的简易方法是,从风池穴循着发际慢慢按到耳朵,其中有许多穴道,都能放松颈部。舒缓肩部僵硬,可试试天宗穴,位在上背部,约在肩胛骨的中央,取穴方法是上半身直立,左手贴在右肩二分之一处,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碰到的点就是天宗穴。不过如果背部穴道自己按不到,可以请家人朋友帮忙。

十、手脚冰冷: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

按摩方法:按压涌泉(可滋阴补肾,脚掌底前半凹陷处,第2.3脚趾趾缝延伸到足跟连线约三分之一处)、关元(肚脐下3寸)、足三里都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不舒服的症状。涌泉穴更被称为“长寿穴”,是肾经的首穴,《皇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也就是肾经之气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常常按摩涌出穴能防治哮喘、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等多种困扰。

冬季如何预防感冒 按摩八个穴位抗感冒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抵抗力差的人很容易被感冒缠身,所以要注意预防感冒,那么冬季如何预防感冒呢?可以在专业医师处进行对症的拔罐、艾灸治疗。此外按摩这8个穴位有预防感冒的作用,可以缓解这些感冒症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十指梳头:

除拇指外两手指并成一字形,(两小指在中央)置于前额头发边缘,两拇指置于太阳穴。用指尖和指甲向后梳。小指经过神庭、上星、百会、后项、脑户、风府到哑门,同时两拇指由太阳穴经耳后风池到脖颈,反复一分钟。

  

2、拿晴明: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捏住两眼的内眼角凸起部分手不离开,连捏带揉一分钟。

 

 3、洗鼻

:两手搓热用两中指腹紧按鼻翼两侧沿鼻梁向上搓到内眼角,再搓回原位,反复搓一分钟。

 

 4、揉风池

:两手拇指分别紧按脑后风池穴,按揉一分钟。

  

5、揉太阳

:两手拇指腹分别压住左右太阳穴按揉一分钟。

  6、揉迎香

:双手食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一分钟。

 

 7、可揉外劳宫

:腹痛腹胀、肠鸣腹泻等也可用此法。位于手背中央与内劳宫(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相对。拇指的指端着力于外劳宫处做环旋揉动,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有节律,揉动的幅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揉100-150次。

 

 8、干洗脸

:两掌心紧按两腮下部,手指向上同时两中指按鼻两侧,用力向上搓擦。经双眼到上额时两掌左右分开,掌根经太阳穴耳前回到原位。反复一分钟。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