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八大黄金穴位, 常灸可调根本!

导读: 1、大椎穴:驱寒补阳的人体“太阳”! 2、足三里:调和脾胃,补后天之本! 3、三阴交:女性的不老穴位! 4、中脘:胃病、胃痛必灸穴位! 5、天枢:肠道的清道夫! 6、气海:一穴暖全身! 7、神阙:一个完美的穴位! 8、命门:藏有生命之火,补先天之本!

人体穴位有很多,其中有八个是我们养生中最常用到的穴位,我们在给灸友们提供艾灸建议时也是常用到的,它们可调脾胃,扶正气,强根本!

那么,正气又是什么呢?通俗的来讲就是人体的抗病能力、免疫力、自愈力,是人多根本!正气强了,才能抵御病邪的入侵,才能健康长寿。

1、大椎穴:驱寒补阳的人体“太阳”!

在我们的身体上,有这样一个养护阳气的穴位——大椎穴,只要用艾灸点亮它,就能让自身这个“小太阳”发光发热,红日当头,滋生出源源不断的能量,就可以从一点通诸经,振奋一身之阳气,提高人体免疫力!

大椎穴传统中医称它为“诸阳之会”,是人体的“阳中之阳”,并且还地处人体战略要地,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大椎穴不通,将会堵塞7条经络!分别是督脉、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胆经、胃经,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足三里:调和脾胃,补后天之本!

足三里堪称人体穴位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不管是专家还是入门级的灸疗爱好者,无不知其“大名”。足三里位于膝眼外下四横指,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功能,且宫寒、慢性妇科炎症、卵泡发育不良,都用得上这个“明星级的穴位”。

大多数女性疾病的灸疗调理,都需要艾灸足三里。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常导致气血亏虚、气虚血弱的问题,而气虚血弱是引发女性诸多妇科疾病的根源。艾灸足三里可调和脾胃,增强脾胃的“水谷运化能力”,改善女性的气虚血弱,这就能从源头上治疗妇科疾病。

3、三阴交:女性的不老穴位!

对女性来说,三阴交穴尤其重要,可以说是女人的“不老穴”。它是妇科病的“灵丹妙药”,有人就把它称为“女三里”。经常艾灸或按揉此穴,能帮助女性维持年轻,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三阴交是脾、肝、肾三条经络交集的穴位,能调理月经,改善皮肤。因为脾化生气血,统摄血液。肝藏血,肾精生气血。而女人只要气血足,月经不调等问题都会消失。其实女人脸上长斑、痘、皱纹,其实都与月经不调有关。

4、中脘:胃病、胃痛必灸穴位!

中脘在胃的中部,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对于脾胃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脾胃病的常用穴。刺激中脘穴之后,胃的蠕动会增强,表现为幽门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

中脘为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5、天枢:肠道的清道夫!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针剌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的功效。

除了艾灸,按摩也是天枢穴位很好刺激方法,按摩方法:将自己两掌平放于中腹,两中指正对于脐中,稍加用力后顺时针方向揉动,令腹内有热感为佳。经常按摩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动力,调理便秘、治疗腹胀、肠鸣、痛经、肾炎等。

6、气海:一穴暖全身!

有一句俗语叫“气海一穴暖全身”,很形象地说明了气海穴的作用。气海穴位于两肾之间,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元阳之本,真气 生发之处,更是人体生命动力之源泉。气海穴是人体先天元气汇集之处,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元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处,更是人体生命动力之源泉,具有培补元气、回阳固脱的作用。

凡是元气不足、元气虚弱的人都可以通过刺激它得到改善。通过刺激此穴能够鼓舞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转循环自动不息,生命因此得以维持。古书气海穴记载气海穴为男性“牛气之海”,也就是说它是精力的源泉。因此“气海”充实,则百病可治,永葆强壮。

7、神阙:一个完美的穴位!

神阙穴是一个完美的穴位,既能减肥养颜,又能调和百病!艾灸神阙具有补脾肾,益精气,抗老驻颜之功,有活化细胞、润肤驻颜、紧致肌肤的作用。因为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功能,所以还可用于体弱多病的人强身健体、老年人的回春延年 。神阙有减肥的功效,艾灸它可以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脂肪的排出,同样的道理,如果是水肿的话,小便不利索的话,也可以艾灸它。

我们在调理女性问题的时候,时常会添上神阙穴,因为女性体质属寒,寒气重,喜欢往下走,故而很多女性都有宫寒、手脚冰冷的毛病,而艾灸神阙可以温补下元,祛除寒气。神阙置于阴脉之海的任脉上,是阴中之阳,与人体卫气营血想对应。古时候就开始有人熨脐,灸脐,以温中祛寒,调和营卫,疗效出众。

8、命门:藏有生命之火,补先天之本!

命门穴里蕴藏的命火为全身阳气之根,乃“生气之原”,对全身各脏腑的生理活动,有温煦、推动的作用。故曰“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能促进人体脏腑机能,另外能推动水液代谢,司肾关之开合。

命门之火为一身阳气之根,人体五脏六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之源。若久病伤肾,或年老肾亏,或房事过度等,将致肾阳虚损,命门火衰。命门火衰证的临床表现为肾阳虚证症状兼见精神萎靡,面色晄白或黧黑,畏寒怕冷,男子阳痿精稀清冷,女子胞宫寒冷不孕等症。

这八个穴位,男女都可灸,常灸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因为他们补的是根本!

艾灸时间:四肢每穴15-20分钟,腰腹部每穴30-50分钟,可以多买几个艾灸盒同时灸,一次灸不完可以分两天灸完,艾灸顺序是背部、腹部、腿部,上到下左到右,劳动节这几天可以每天都灸,因为艾灸一般是一个礼拜休息1-3天。

人体七大黄金穴位 关元穴调节内分泌

  中国人对于穴位养生都非常热衷,按摩穴位养生功效很多,强身健体防病。虽然知道穴位的养生功效,但是知道正确找穴位的人却很少,而且穴位还非常难找,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人体七大“黄金穴位”,来了解下它们分别都有哪些功效,如何取穴和按摩,一起来了解一下。

  【气海穴】促进肠道消化

  气海穴为任脉的首要穴道,为丹田之所在,称为生气之海。按摩气海穴有强壮作用,还能促消化、益气通阳。

  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是说气海穴有强壮全身的作用。临床验证,气海穴确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及防卫功能的作用。对先天体质虚弱、后天劳损太过者有很大的保健作用。按摩气海穴的好处可以帮助解决大便不通、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取穴与按摩: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气海穴1次,每次按压15分钟,每分钟按压15次。

  【关元穴】调节内分泌治痛经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常常按摩关元穴,可以起到治痛经、补肾虚、促进血液循环、强身健体的功效。

  取穴与按摩:

  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四指横放即为三寸)。

  可用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足三里】按摩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有些人吃东西就发胀、老是嗳气、胃痛,也可用来调理脾胃,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就能增加胃肠消化道动力。

  专家建议: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可以增加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一般建议早上或者晚上,用大拇指按摩即可。

  取穴与按摩: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合谷穴】镇静止痛、治疗感冒

  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如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取穴与按摩:

  用拇指第一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合谷穴的生活妙用

  治疗感冒:如果有轻微感冒时,可以按合谷穴,左右各个各按摩十分钟,按摩完后再喝一杯热开水,出出汗,感冒就可以缓解。

  鼻子过敏:平常有鼻子过敏的人,也可以常常按压合谷,如果有耐心,持之以恒,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缓解黑眼圈:在床上、书桌旁、沙发上,按压合谷穴非常顺手,随时可按,治疗黑眼圈有一定疗效。

  治疗牙痛:按摩并经常艾灸合谷穴还能治疗牙疼、牙龈炎、舌炎、腮腺炎等。比如,牙疼时,按压合谷穴5分钟后,疼痛会减轻,如果有牙龈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穴能起到一定疗效。

  【涌泉穴】改善体内循环促进代谢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乃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人类的足底部含有丰富的末梢神经网,以及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等器官,它与人体各个系统、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推搓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效地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节律的运动性,从而促进了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

  取穴与按摩: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涌泉穴。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处,作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的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

  【膻中穴】活血通络治疗“气”病

  在人体躯干的黄金分割点上。膻中穴的具体位置为人体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按摩膻中穴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还可治疗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等症。

  按摩膻中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消化道内腔径等作用,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证,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

  取穴与按摩:

  仰卧,男性于胸骨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处定取,女性则于胸骨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定取。

  按摩时一般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每次按摩10来秒即可,6次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

  【风池穴】缓解头晕头痛

  风池穴是一个祛风散寒、疏解头部经络、治疗头晕头痛的要穴,它在耳后稍下的位置(即颈后凹陷处)。其能治疗揉眼、眨眼等由颈椎病引起的眼睛供血不足、减缓偏头痛、治疗鼻塞晕眩等症状。

  减缓偏头痛:突发偏头痛时,可以用自己的两个中指重力按压双侧风池穴,一边按一边揉,连续按压3分钟,再配合按压患侧的太阳穴3分钟、合谷穴1分钟,偏头痛的症状即可缓解。

  治疗眩晕:颈动脉供血不足常会导致头晕头涨、恶心欲吐、耳如蝉鸣、不敢睁眼等,头部侧转活动时症状更为严重。这种情况也可以用指压自己治疗。指压双侧风池穴3分钟,然后再按压头顶部的百会穴3分钟,即可减轻头晕症状。

  取穴与按摩

  采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取穴姿势,以方便准确取穴并能顺利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人体七大黄金穴位 关元穴调节内分泌

   中国人对于穴位养生都非常热衷,按摩穴位养生功效很多,强身健体防病。虽然知道穴位的养生功效,但是知道正确找穴位的人却很少,而且穴位还非常难找,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人体七大“黄金穴位”,来了解下它们分别都有哪些功效,如何取穴和按摩,一起来了解一下。

  

  【气海穴】促进肠道消化

  气海穴为任脉的首要穴道,为丹田之所在,称为生气之海。按摩气海穴有强壮作用,还能促消化、益气通阳。

  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是说气海穴有强壮全身的作用。临床验证,气海穴确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及防卫功能的作用。对先天体质虚弱、后天劳损太过者有很大的保健作用。按摩气海穴的好处可以帮助解决大便不通、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取穴与按摩: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气海穴1次,每次按压15分钟,每分钟按压15次。

  【关元穴】调节内分泌治痛经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常常按摩关元穴,可以起到治痛经、补肾虚、促进血液循环、强身健体的功效。

  取穴与按摩:

  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四指横放即为三寸)。

  可用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足三里】按摩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有些人吃东西就发胀、老是嗳气、胃痛,也可用来调理脾胃,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就能增加胃肠消化道动力。

  专家建议: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可以增加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一般建议早上或者晚上,用大拇指按摩即可。

  取穴与按摩: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合谷穴】镇静止痛、治疗感冒

  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如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取穴与按摩:

  用拇指第一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合谷穴的生活妙用

  治疗感冒:如果有轻微感冒时,可以按合谷穴,左右各个各按摩十分钟,按摩完后再喝一杯热开水,出出汗,感冒就可以缓解。

  鼻子过敏:平常有鼻子过敏的人,也可以常常按压合谷,如果有耐心,持之以恒,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缓解黑眼圈:在床上、书桌旁、沙发上,按压合谷穴非常顺手,随时可按,治疗黑眼圈有一定疗效。

  治疗牙痛:按摩并经常艾灸合谷穴还能治疗牙疼、牙龈炎、舌炎、腮腺炎等。比如,牙疼时,按压合谷穴5分钟后,疼痛会减轻,如果有牙龈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穴能起到一定疗效。

  【涌泉穴】改善体内循环促进代谢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乃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人类的足底部含有丰富的末梢神经网,以及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等器官,它与人体各个系统、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推搓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效地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节律的运动性,从而促进了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

  取穴与按摩: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涌泉穴。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处,作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的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

  【膻中穴】活血通络治疗“气”病

  在人体躯干的黄金分割点上。膻中穴的具体位置为人体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按摩膻中穴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还可治疗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等症。

  按摩膻中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消化道内腔径等作用,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证,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

  取穴与按摩:

  仰卧,男性于胸骨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处定取,女性则于胸骨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定取。

  按摩时一般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每次按摩10来秒即可,6次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

  【风池穴】缓解头晕头痛

  风池穴是一个祛风散寒、疏解头部经络、治疗头晕头痛的要穴,它在耳后稍下的位置(即颈后凹陷处)。其能治疗揉眼、眨眼等由颈椎病引起的眼睛供血不足、减缓偏头痛、治疗鼻塞晕眩等症状。

  减缓偏头痛:突发偏头痛时,可以用自己的两个中指重力按压双侧风池穴,一边按一边揉,连续按压3分钟,再配合按压患侧的太阳穴3分钟、合谷穴1分钟,偏头痛的症状即可缓解。

  治疗眩晕:颈动脉供血不足常会导致头晕头涨、恶心欲吐、耳如蝉鸣、不敢睁眼等,头部侧转活动时症状更为严重。这种情况也可以用指压自己治疗。指压双侧风池穴3分钟,然后再按压头顶部的百会穴3分钟,即可减轻头晕症状。

  取穴与按摩

  采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取穴姿势,以方便准确取穴并能顺利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