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养心的夏季作息时刻表,养生的最高境界!

导读: 最养心的夏季作息 1、早起晨练养阳养心 2、午时养心宜小睡 3、下午喝杯养心茶 4、傍晚放松利身心 5、夜间养心要泡脚 养心有三法 1、清火养心 心思过重的女性在夏季多有心火和肝火: 抽烟喝酒的男性要去肺火、胃火: 老年人脏器功能下降,容易有肾火和肺火: 2、养阴扶阳 3、补气补血

“春养肝,夏护心,秋养肺,冬补肾,四季养脾胃”,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那么,夏季最正确的养心方式是怎么样的呢?

炎夏往往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如何安排作息,在高温季节养护心脏尤为重要。

最养心的夏季作息


1、早起晨练养阳养心

晨练促进阳气升发,但切记不要起床后立刻锻炼。适量饮用一杯白开水,再进行短时地晨练,运动不要太剧烈。

2、午时养心宜小睡

午时是指11时~13时,这个时候心经当令,是养心的关键时刻,最好的做法是小睡片刻。午睡能够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

有资料显示,午睡还可大大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病机会。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心也是很有好处的。


3、下午喝杯养心茶

夏季炎热,与心血管病关系密切的钾元素,以及其他人体微量元素易随汗液流失,夏季常喝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

除了茶叶水,还可调配一些简单的中药茶,清热解暑兼养心安神。

用荷叶和莲子芯泡水,能够养心益智、清心火、解暑热。

用西洋参6片、麦冬10粒,开水浸泡代茶饮,适合暑热所致的神疲虚弱乏力、头晕、口渴、汗多者。

对于心火上炎所致的心烦失眠、口腔溃疡,用莲子6克、栀子6克、酸枣仁6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心除烦安神之效。

4、傍晚放松利身心

夏季傍晚可以做一些伸展性、放松性的运动,以放松骨骼肌肉为主,可以促进夜间睡眠。

运动方式推荐缓慢地散步,做扩胸运动,双手上举过头,频率为每分钟10~15次即可。

舒展肢体的运动能够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5、夜间养心要泡脚

夏季湿气较重,湿邪最易侵袭人体的脾脏。湿邪困脾,久之易伤心阴。

夜间泡脚配合按摩涌泉穴,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先将双手掌搓热,以右掌按摩左脚涌泉,左掌按摩右脚涌泉。

养心有三法

夏季养心要把握三个原则:清火养心、养阴扶阳、补气补血。

1、清火养心

夏季“灭火”要分人群、分类型。

心思过重的女性在夏季多有心火和肝火:

心火导致的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舌红等症状。可用竹叶5克泡水代茶饮,平时吃些苦瓜、草莓等降心火的食物,经常按摩少府(握拳后小指按着的手掌处)、少冲(小指内侧,距指甲角0.1寸)穴位。

肝火导致的爱发脾气、头痛、头晕、口苦等症状。可以用菊花5克泡水喝,降火明目,配合按摩太冲(足大趾和二趾间缝隙向上的凹陷处)、行间(足大趾和二趾连接处)。

抽烟喝酒的男性要去肺火、胃火:

肺火导致的咳嗽、咳痰、嗓子疼。要注意清润、化痰,可以多吃白萝卜、雪花梨、莲藕、百合、枇杷等,每天按摩鱼际、少商(拇指外侧,距指甲角0.1寸)两个穴位。

胃火导致的脸上长痘、口气重、便秘等问题。要多吃绿豆、苦瓜、苦菜、黄瓜、西瓜、冬瓜、薏米,平时按摩内庭(足二趾和三趾连接处)、厉兑(足二趾外侧,距指甲角0.1寸)两个穴位。

老年人脏器功能下降,容易有肾火和肺火:

肾火导致的五心烦热、头晕、腰酸耳鸣等症状。可吃黑木耳、枸杞、桑葚等滋阴之品,平时按摩太溪(足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 处)、涌泉(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二穴。

肺火导致的干咳、便秘。可用冰糖、银耳、雪花梨一起煮水喝。

年轻人夏季爱喝冰饮料、吃高热量食物,多有肺火和脾胃火:

要注意健脾利湿,多喝绿豆汤,也可用竹叶或荷叶3克泡水喝。

2、养阴扶阳

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宜顺时而养,养护体内阳气。

但夏季不能一味养阳,因为临床上单纯的“阳虚”或“阴虚”很少,多见阴阳两虚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故而应“养阴扶阳”。

饮食以滋阴润燥的食物及水果为主,如怀山药、芝麻、鸭肉、荸荠、甘蔗等,平时可以用百合、沙参等滋阴润肺的中药材泡水、熬粥或煲汤。

如果有阳虚的症状,如怕冷、腰酸腰冷痛、头昏耳鸣等,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来滋阴补阳,且不上火。

夏季昼长夜短,阳气充盛,阴气不足。因此夏季的睡眠时间也要做一定的调整,就寝时间为晚上10:00~11:00,早晨起床时间为5:30~6:30为宜。

3、补气补血

夏季闷热潮湿,动不动就大汗淋漓。

“卫气属阳,行于脉外”,人体的卫气如同卫士守护着我们的体表,卫气虚就会导致“卫表失固”。

中医认为“气随汗脱”,汗出得越多,卫气流失就越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夏季养生要注重补气。

常用的补气食物如小米、粳米、莜麦、扁豆、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黄鱼等。

气虚比较明显的,如出现精神不振、气短懒言、乏力,可用生晒参、西洋参泡水喝,补气旺神。

夏天出汗过多时要补充盐分,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佐以少量咸菜,可以增进食欲。

每天按摩脾腧穴(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和足三里穴(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可改善气虚。

此外,养心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保持平和心态。保持笑口常开,恬淡虚无,不仅有利于改善血管功能,还能协调人体各脏器,保你健康度过炎炎夏日。

最养心夏季作息时刻表 养生的最高境界了

“春养肝,夏护心,秋养肺,冬补肾,四季养脾胃”,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那么,夏季最正确的养心方式是怎么样的呢?

炎夏往往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如何安排作息,在高温季节养护心脏尤为重要。

最养心的夏季作息


1、早起晨练养阳养心

晨练促进阳气升发,但切记不要起床后立刻锻炼。适量饮用一杯白开水,再进行短时地晨练,运动不要太剧烈。

2、午时养心宜小睡

午时是指11时~13时,这个时候心经当令,是养心的关键时刻,最好的做法是小睡片刻。午睡能够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

有资料显示,午睡还可大大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病机会。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心也是很有好处的。


3、下午喝杯养心茶

夏季炎热,与心血管病关系密切的钾元素,以及其他人体微量元素易随汗液流失,夏季常喝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

除了茶叶水,还可调配一些简单的中药茶,清热解暑兼养心安神。

用荷叶和莲子芯泡水,能够养心益智、清心火、解暑热。

用西洋参6片、麦冬10粒,开水浸泡代茶饮,适合暑热所致的神疲虚弱乏力、头晕、口渴、汗多者。

对于心火上炎所致的心烦失眠、口腔溃疡,用莲子6克、栀子6克、酸枣仁6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心除烦安神之效。

4、傍晚放松利身心

夏季傍晚可以做一些伸展性、放松性的运动,以放松骨骼肌肉为主,可以促进夜间睡眠。

运动方式推荐缓慢地散步,做扩胸运动,双手上举过头,频率为每分钟10~15次即可。

舒展肢体的运动能够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5、夜间养心要泡脚

夏季湿气较重,湿邪最易侵袭人体的脾脏。湿邪困脾,久之易伤心阴。

夜间泡脚配合按摩涌泉穴,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先将双手掌搓热,以右掌按摩左脚涌泉,左掌按摩右脚涌泉。

养心有三法

夏季养心要把握三个原则:清火养心、养阴扶阳、补气补血。

1、清火养心

夏季“灭火”要分人群、分类型。

心思过重的女性在夏季多有心火和肝火:

心火导致的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舌红等症状。可用竹叶5克泡水代茶饮,平时吃些苦瓜、草莓等降心火的食物,经常按摩少府(握拳后小指按着的手掌处)、少冲(小指内侧,距指甲角0.1寸)穴位。

肝火导致的爱发脾气、头痛、头晕、口苦等症状。可以用菊花5克泡水喝,降火明目,配合按摩太冲(足大趾和二趾间缝隙向上的凹陷处)、行间(足大趾和二趾连接处)。

抽烟喝酒的男性要去肺火、胃火:

肺火导致的咳嗽、咳痰、嗓子疼。要注意清润、化痰,可以多吃白萝卜、雪花梨、莲藕、百合、枇杷等,每天按摩鱼际、少商(拇指外侧,距指甲角0.1寸)两个穴位。

胃火导致的脸上长痘、口气重、便秘等问题。要多吃绿豆、苦瓜、苦菜、黄瓜、西瓜、冬瓜、薏米,平时按摩内庭(足二趾和三趾连接处)、厉兑(足二趾外侧,距指甲角0.1寸)两个穴位。

老年人脏器功能下降,容易有肾火和肺火:

肾火导致的五心烦热、头晕、腰酸耳鸣等症状。可吃黑木耳、枸杞、桑葚等滋阴之品,平时按摩太溪(足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涌泉(脚底中 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二穴。

肺火导致的干咳、便秘。可用冰糖、银耳、雪花梨一起煮水喝。

年轻人夏季爱喝冰饮料、吃高热量食物,多有肺火和脾胃火:

要注意健脾利湿,多喝绿豆汤,也可用竹叶或荷叶3克泡水喝。

2、养阴扶阳

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宜顺时而养,养护体内阳气。

但夏季不能一味养阳,因为临床上单纯的“阳虚”或“阴虚”很少,多见阴阳两虚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故而应“养阴扶阳”。

饮食以滋阴润燥的食物及水果为主,如怀山药、芝麻、鸭肉、荸荠、甘蔗等,平时可以用百合、沙参等滋阴润肺的中药材泡水、熬粥或煲汤。

如果有阳虚的症状,如怕冷、腰酸腰冷痛、头昏耳鸣等,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来滋阴补阳,且不上火。

夏季昼长夜短,阳气充盛,阴气不足。因此夏季的睡眠时间也要做一定的调整,就寝时间为晚上10:00~11:00,早晨起床时间为5:30~6:30为宜。

3、补气补血

夏季闷热潮湿,动不动就大汗淋漓。

“卫气属阳,行于脉外”,人体的卫气如同卫士守护着我们的体表,卫气虚就会导致“卫表失固”。

中医认为“气随汗脱”,汗出得越多,卫气流失就越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夏季养生要注重补气。

常用的补气食物如小米、粳米、莜麦、扁豆、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黄鱼等。

气虚比较明显的,如出现精神不振、气短懒言、乏力,可用生晒参、西洋参泡水喝,补气旺神。

夏天出汗过多时要补充盐分,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佐以少量咸菜,可以增进食欲。

每天按摩脾腧穴(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和足三里穴(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可改善气虚。

此外,养心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保持平和心态。保持笑口常开,恬淡虚无,不仅有利于改善血管功能,还能协调人体各脏器,保你健康度过炎炎夏日。

揭秘:长寿养生的最高境界33法

  长寿几乎是世界各民族的追求。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强大的帝王,也不能免俗地求仙、服用灵丹妙药,以求长生。其实长寿养生并非难事,长寿养生的最高境界33法就能够让你延年益寿。

  

  1.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2.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

  3.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是从本身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4.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5.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6.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7.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本身的感觉,相信本身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8.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9.人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坚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坚持清醒,坚持健康。

  10.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本身才是真正的内因。

  11.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12.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13.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14.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15.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16.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17.能静则仁,有仁则寿,有寿是真幸福。

  18.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

  19.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

  20.人在生病的时候最忌讳是嗔恚心起。这个时候一定要安然顺受,让心安定。然后慢慢调理,健康很快恢复。心安才能气顺,气顺才能除病。否则心急火上,肝气受损,加重病情。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

  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寂然无念,是无心心也。

  21.子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

  22.睡时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23.午时属心,此时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

  24.人生一切事业,皆以精神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强弱,全赖心神之静定不乱,一个乱字,足以妨碍一切工作。

  25.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本身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26.修行要诀:寂照照寂切忌用力成佛作祖无他秘密。

  具体要求:不许任何部分用一点气力,包含意念、呼吸、肢体,做到:眼不观,耳不闻,鼻不嗅,舌不尝,口不纳,心不想。此是唯一条件。若有所思所闻所觉,即是用气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气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气力。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内出纳,而浑身八万四千毛孔中有了动作,或张或翕,此时无我无身无气无心,天然心归本位。所谓引火归元,又名水火既济,为治疗百病之总诀。

  27.为了养生而死的,占十分之三。到底怎么回事?是原因是太爱惜本身的身体了。为了这副臭皮囊,怕受辱,怕受宠,怕吃亏,怕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这样,他那颗心整天缩成核桃样,像是被狗反复啃过,怎么能不死。越怕死,越死得快。你要是养生,就得不怕死。只有不怕死,才能远离死。真正不怕死的人,走路不会遇上老虎,就是遇上老虎也不吃他。打仗遇不上刀枪,就是遇上,刀枪也不伤他。为什么?原因是他不把死当回事,不怕死,死也就没法了。养生,并不是修道的目的,但是修道的人已经看透了生死,所以不再怕死,既然已经不再怕死,那么死也就不再是问题。生死这一关过去,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因此,修道的人能够长生。没想到长生,反倒能长生。一心想着长生,反而死得快。长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带现象。

  28.人有病,人还不以为有病,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知道本身有病的人有多少呢?

  29.天天三更半夜还在网上的人,本身就是养生的大忌。包含一些所谓的名医也是这样。还有,他们的心量也是斤斤计较,试问这样的人连本身都保不住,还怎么医人呢?

  30.别贪那个小便宜,大便宜也别贪。一个贪字就含着祸。贪,患得患失会导致人得心脏病。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现。

  31.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32.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原因是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着天地的精华。

  33.人在松静的状态下,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在吸气时,实际除了肺在吸气,整个身体是在把体内的气向外排,即把人的气释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气时,实际人是在通过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气。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