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 如何掌握掌形

导读: 杨式太极拳掌形: 杨式太极拳掌形要求:

  太极拳众多流派中,杨式太极拳因其的柔,所著称,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点,所以才能自成一家,吸引不同的太极拳爱好者,今天小编就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杨式太极拳如何用掌的问题,一起看看吧。

  杨式太极拳的掌与几乎所有非太极拳武术的掌都是不同的。几乎所有非太极拳武术的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都是不出现的,比如非太极拳武术最常见的侧立掌,四指并拢挺直、拇指屈曲紧贴隐藏于掌内,攻击人是用小指一边的掌侧。

  杨式太极拳掌形:

  杨式太极拳的掌却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经常出现的。例如日常生活里将自己的手平放在桌面上,一般都是手指自然伸开、四指略微分开、拇指与食指不是很分开、掌心没有与桌面相接触,也就是掌心是微凹的,而这样的掌形就是杨式太极拳的掌形。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杨澄甫先生等太极拳家所描述的手掌形态就是这样的。杨澄甫先生对于太极拳掌形的传授,郑曼青先生在《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中是这样记载的:“杨师澄甫之分释太极拳诸要点如下……手指非并亦非直,要从开中求合、曲中求直方可,尤要者须气注乎掌心劳宫穴而后达乎指尖。”杨澄甫先生的这些陈述应该认为就是关于太极拳手指形态规矩的经典说明。杨氏弟子们都是遵循这一经典规矩的。

  如《李雅轩杨氏太极拳精论》记载李雅轩先生说:“太极拳的出掌,掌心也是空的,五指略舒,不可挺直,掌意含虚,以有灵机性为宜。其意义是为了便于变动,此谓之自然掌。”又说:“如虎口撑得太圆了,就不免手上要用上劲;用上了劲,就又与太极拳要周身放松的道理不相合了。”赵斌先生对此也有具体的说法。其著作《杨氏太极拳真传》中是这样说的:“手掌不可硬直,亦不可弯曲,微成凹形即可,虎口不可太开,四指似离未离。”李雅轩与赵斌先生的这些话显然都是对杨澄甫先生有关太极拳掌形传授的具体补充。

  杨式太极拳掌形要求:

  从上述这些说明中可以知道练太极拳时手指总的规矩应该是“五指略舒”,就是五指既要舒展,不能呈握铅球那样的“弯曲”,又不能呈直线那样的“硬直”。这样五条手指之间就必然会是有缝隙而指与指之间又不是完全张开的。这就是所谓的“开中求合”、“四指似离未离”与“手指非并亦非直”。正因为手指是这样“略舒”的,手掌心是不会与五个手指端在同一个平面(或者立面)上的,就是说整个手掌是略微呈凹形的。

  也这就是所谓的“掌心也是空的”、“掌意含虚”与“手掌微成凹形”,这也是所谓的“开中求合”。五指中的拇指与其它四指应该怎样呢?从李雅轩先生所说的“虎口”不应该“撑得太圆”,反映“虎口”是应该有一点弧形的。或者说拇指应该有点往四指方向微微弯曲的;如果拇食两指呈圆形了或者是角度太大了,那就是“虎口太开”了。那么,这样的手掌形态与日常生活里将自己的手平放在桌面上手的形态往往就是相同的。

  实际上,练太极拳四指分开的程度、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角度,各名家的表现是不一的。尤其是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角度,有的名家拇指与食指的间距约可容纳一条拇指这样的大小;有的名家要大些,有的名家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角度甚至大到大约有70至80度,而且拇指背翘。有的老前辈就批评这样的名家没有得到这一方面的真传,说这样的拇指与食指大张是错误的。那么,拇指与食指这样的张开角度是属于“虎口太开”了吗?“虎口太开”了又有什么不好呢?对此,许多人不是怎么在意。

如何练好太极拳 掌握七要点效果翻倍

  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提升,很多人也都加入到了太极拳健身的行列,那么如何才能收获更好的养生功效,获取更好的健身效果呢?如何练好太极拳呢?以下为大家介绍了练习太极拳要注意的七大要点,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一、关键是找好老师:

  一位优秀的太极拳老师有以下特点:

  1、轻松柔和:架势平稳舒展,动作柔和。

  2、连贯均匀:从起势到收势的整套动作都紧密衔接,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身体重心始终在一个平行线上前后左右移动。

  3、圆活自然:在打太极拳过程中手臂的动作带有弧形。

  4、协调完整:整套动作上(手)下(脚)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一体,以腰为轴,用腰部力量自然带动四肢。

  5、刚柔相济:既轻灵又稳重、既柔和又有力。

  第二、人到心到:

  学习时要保证内心的宁静,找到与老师能互动的感觉。边聊天或者边看别人扭秧歌边打拳是毫无效果的。注意力不集中,自己内心不能安静下来是学不好太极拳的。

  第三、准备活动:

  正规的老师有一套规范的准备活动,大约需要30分钟。它吸收现代运动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结合太极拳的项目特点又重点突出。首先从颈椎的小关节开始,严禁快速旋转颈部的活动。要慢慢进行,以防有颈动脉型颈椎病的发作(头晕甚至导致跌倒)。

  肩部关节是我们身体内可以做动作方向最多的关节,但生活方式和老化使得很多方向的活动退化了,因此肩部动作都要拉开到位,并停留几秒钟。在做上肢肌肉活动时,心率开始跳得快一点,身上开始发热。然后腰部脊柱关节缓慢左右旋转,接着髋关节、膝关节都分别进行旋转牵拉。接下来是四肢和全身较大范围和力度的活动以及整理活动。做完后全身发热,肌肉韧带拉开,以保证习拳中不受伤。

  第四、动作到位:

  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每一个定势动作先做到位,然后搞清楚定势之间的过程走向。与做广播体操不大一样的是学习过程要长得多,前者可能只需要一周就能大致比划的做下来。后者例如最简单的太极拳简化24式至少需要2个月能比划到位就不错,真正掌握精髓还需要长期演练。

  第五、马步适度:

  很多人中年以后开始学习太极拳,总有一部分人因为膝关节疼痛而退出,一方面马步不宜过低,保持在100度以上,膝关节不要超过足尖的高位马步即可。还要注意足(脚尖)、膝、肘相对,意即膝关节与脚尖保持一致方向,以免膝关节扭曲受伤。

  第六、坚持不懈:

  习练太极拳至少保证每周3~4次,最好每天一次。坚持数年必有效果。锻炼虽不能返老还童,但到老年后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人人想要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

  第七、重内轻外:

  有一句精辟的话“走内不走外”。对于那些已经掌握基本武术动作的人,要体会身心松的感觉,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动作姿势上,看起来好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无论对于防身还是健体作用不大。这也是针对现在大多数打拳的健身者的忠告。

如何练习太极剑 掌握三种腿法

  现如今很多人喜欢练习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等健身运动进行锻炼身体,那么你知道如何练太极效果会更好吗?介绍了关于太极剑在练习时应该注意的几种腿法、身型、身法,同时,还介绍了练习太极剑的主要步型等等,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多多的学习一下,会有所收获!

  太极剑腿法

  (一)分脚

  支撑腿微屈,另一腿屈膝提起,然后小腿上摆,腿自然伸直,脚面展平,脚不得低于腰部。

  (二)蹬脚

  支撑腿微屈,另一腿屈膝提起,脚尖上翘,以脚跟为力点蹬出,腿自然蹬直,脚不得低于腰部。

  (三)摆脚

  支撑腿微屈,另一腿从异侧经胸前向外做扇形摆动,摆幅不少于135度,脚面展平,不得低于肩。

  主要平衡

  (一)提膝平衡

  支撑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在体前屈膝提起,膝高过腰,小腿自然下垂内收,脚面展平。

  (二)拧身平衡

  支撑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在身后屈膝提起,脚面展平,脚底斜朝上,上体微前倾,向支撑腿同侧拧转。

  眼法

  目视剑(剑指)或动作的方向,做到精贯注,意动势随,神态自然。

  主要身型和身法

  (一)头

  做到虚领顶劲,下颏微内收。

  (二)肩

  保持松沉。

  (三)肘

  自然下坠。

  (四)胸

  自然舒松。

  (五)背

  自然放松,舒展。

  (六)腰

  自然放松,以腰为轴带动四肢。

  (七)脊

  自然正直,不可前挺后弓和侧倾。

  (八)臀胯

  臀要松垂收敛,胯不可左右歪斜。

  (九)膝

  伸屈要柔和自然。

  风格特点

  端庄典雅,柔中寓刚;轻灵沉稳,剑势缠绵。

  太极剑主要步型

  (一)弓步

  前腿全脚着地,屈膝前弓,膝部不得超过脚尖;另一腿自然伸直,脚尖内扣斜朝前方约45度,两脚横向距离10-20厘米。

  (二)虚步

  一腿屈膝半蹲,全脚着地,脚尖斜朝前,另一腿微屈,脚前掌着地于体前。

  (三)马步

  两脚开立下蹲,间距约三脚,两脚外撇约30度,两膝与脚尖同方向,不可超过脚尖。

  (四)仆步

  一腿全蹲,膝与脚尖稍外撇;另一腿自然伸直,平铺接近地面,脚尖内扣,两脚着地。

  (五)丁步

  一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屈膝腿上。另一脚以脚前掌点于支撑脚内侧。

  (六)歇步

  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脚尖外撇,全脚着地,后脚脚尖在前,脚跟离地,臀部接近脚跟。

  (七)独立步

  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大腿高于水平。

  (八)平行步

  两脚分开,脚尖朝前,屈膝下蹲或自然直立,两脚外缘同肩宽。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