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究竟要不要吃?营养专家说出了真相……

导读: 每天一个鸡蛋的健康好处 鸡蛋最佳吃法排行榜 有益心脏排行榜 蛋白质最好消化排行榜 维生素保存排行榜

提起鸡蛋,可能没有几个人不喜欢吃。从古至今,鸡蛋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

在营养学界,鸡蛋一直有着“全营养食品”的美称。可是很多人认为鸡蛋黄会升高血脂,对健康不利。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

其实,蛋黄比窦娥还要冤枉。

每天一个鸡蛋的健康好处

每天吃一个鸡蛋,是一种饮食好习惯。可是很多时候,人们都只吃蛋白,把蛋黄扔掉,认为蛋黄胆固醇含量高会影响健康,其实这是个误区。

蛋黄富含优质蛋白、必需脂肪酸、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锌以及胆碱、甜菜碱、叶黄素等营养保健成分。虽然100克蛋黄的胆固醇含量有1510毫克,但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蛋黄摄入多会导致高血脂或心脏病。

蛋黄所含的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甜菜碱共同作用有利于降低血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叶黄素、玉米黄素加上胆碱和卵磷脂有利于降低心脏病的危险。

而维生素A、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有利于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变性。蛋黄如果和富含钾、钙、镁和维生素C的绿叶蔬菜一起吃可以均衡营养。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蛋类摄入量为40~50克。健康人一日一个全蛋对身体有益。

蛋黄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无论用什么方法烹调,营养成分变化都很小。由于蛋黄被蛋白包裹着,烹调时和空气接触较少,而且不会直接受高热影响,营养成分能保存得比较完好。不过,蛋白的营养吸收率会受不同烹调方法影响。

鸡蛋最佳吃法排行榜

水煮蛋、蒸鸡蛋、荷包蛋、炒鸡蛋……不同做法对它的营养吸收有着很大影响。要想吸收最多的蛋白质、对心脏有益、补充维生素,就要选择最适合你的那一种做法。

有益心脏排行榜

第一名:带壳水煮蛋。不加一滴油、烹调温度不高、蛋黄中的胆固醇也没接触氧气,因此是对心脏最有益的吃法。

第二名:水煮荷包蛋。

第三名:蛋花汤和蒸蛋。

第四名:煎荷包蛋。

第五名:摊鸡蛋。用少量的油,小火煎成的蛋饼,因此蛋黄中的胆固醇氧化不多。

第六名:炒鸡蛋。鸡蛋打散后再炒,蛋黄中的胆固醇和空气接触较充分,氧化较多。鸡蛋比较吸油,用油量也较大。

蛋白质最好消化排行榜

第一名:带壳水煮蛋。有研究显示,水煮蛋的蛋白质消化率高达99.7%,几乎能全部被人体吸收利用。

第二名:煎荷包蛋和摊鸡蛋。这两种做法的蛋白质消化率为98%。

第三名:炒鸡蛋。蛋白质消化率为97%。

第四名:蒸鸡蛋。蛋白质消化率92.5%。

维生素保存排行榜

第一名:带壳水煮蛋。加热温度低,营养全面保留。

第二名:蒸蛋。加热温度较低,核黄素、叶黄素等水溶性维生素损失少。

第三名:水煮荷包蛋。加热温度较低,水溶性维生素有少许损失。

第四名:煎荷包蛋。加热温度高,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都有损失。

第五名:摊鸡蛋。加热温度高,所有维生素都有损失。

第六名:炒鸡蛋。加热温度高,维生素损失较多。

平常用餐可用鸡蛋、豆制品和坚果替代一部分肉类。比如,午餐选择鸡蛋、绿叶菜、主食的搭配可提供丰富的卵磷脂、叶黄素、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健骨和控制体重。

需要提醒的是,鸡蛋可能含有沙门氏菌,直接吃生鸡蛋、用生鸡蛋拌牛肉、用开水冲蛋花等并不是好方法,长期这样吃有害健康。

煲汤要选什么肉?营养专家的煲汤秘诀,不学就太亏了!

老火靓汤是老广的至爱,不同季节、不同人群皆有不同要求。日常饮食,多选用排骨、鸡、乌鸡、猪蹄、猪肺等搭配不同药材、食材来煲汤。

这些肉类煲汤,有没有区别呢?

猪瘦肉,老少咸宜

一般而言,无特殊情况要求,多用瘦猪肉,老少皆宜。

《随息居饮食谱》认为,猪肉“强肌肉,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猪肉甘咸微寒,补肾益胃、滋阴润燥、益气养血,适合病后恢复见气阴不足、消瘦羸弱、血虚津燥者。

当不能辨别自己体质来添加药材时,可考虑清炖瘦肉汁。清炖瘦肉汁颜色清亮、气味清香。

取2~3两(100~150克)瘦猪肉(或猪腱肉),切成小粒状或绞成肉碎,放入炖盅,加入2~3片生姜,用文火炖煮1~1.5小时,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以形补形,内脏少吃

中医古老理论有“以形补形”之说,平素也有在秋季或久咳者选用猪肺来煲汤,胃脘不适者选择猪肚,骨折、筋骨不利者选择猪蹄等。

猪肺甘平,补肺、止咳、止血,用于肺虚咳嗽者的食疗方,亦可添加百合、南北杏、菜干等润肺益肺。

猪肚甘温,补虚损、健脾胃,对脾虚食少者尤宜,民间亦常添加砂仁、白果、陈皮,或莲子、芡实、淮山,或猴头菇,或石斛、沙参等或温补或平补,以益脾胃。

但猪肺及猪肚等毕竟是内脏,胆固醇及脂肪含量较高,不宜长期食用,尤其是肥胖、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等患者。

猪蹄肥腻,不宜多吃

猪蹄甘平,补气血、润肤、通乳,广州人有产后吃“猪脚姜”的习俗,以及哺乳的妇女喝猪蹄汤,以通乳、增加乳汁。

猪蹄含有蹄筋、猪皮等丰富的胶原蛋白,是骨折、筋伤等患者青睐的食材之一;爱美人士,也想要通过它来增加胶原蛋白的补充,从而增加皮肤弹性。

《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认为,猪蹄比猪肉更补。但猪蹄本身就是一种高脂肪食物,煲出来的汤也比较肥腻,所以选猪蹄来煲汤要慎重。

另外,胶原蛋白丰富的食物,并非进食后就直接到达皮肤产生美容效应,反而可能因过多摄入脂肪,而导致肥胖。

补血生肌,可选牛肉

除了猪肉,牛肉、鸡肉等也是常用的煲汤料。

牛肉分黄牛肉和水牛肉。黄牛肉性温,水牛肉性凉,均能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特别适合脾虚食少、形体瘦弱、贫血等症状者。

由于牛肉所含的营养成分对促进肌肉生长有益,且牛肉富含铁,故想长肌肉及贫血者可多选牛肉、牛腱等,加入红枣、枸杞、党参等药材,或用红萝卜、莲藕等来煲汤。

牛肚也可用来煲汤,功效与猪肚相仿,但可能更有嚼劲。

营养不良,可选禽类

鸡肉也是很方便找到的材料,甘温大补,很多营养不良、食欲不佳、病后羸弱体虚、产后羸弱者都用鸡肉煲汤。

确实,鸡肉也有温中补气、补精填髓之作用。妇女可能更适合用补肝益肾、补气养血的乌鸡来进补调理。

建议先把鸡皮及可见脂肪去掉后,再加入药材、食材来煲汤。

若体质尤其虚弱,可考虑选择鸽子或鹌鹑,民间有“一鸽胜九鸡”、“鹌鹑补五脏”的说法,而且鸽子、鹌鹑的蛋白质含量比上述肉类更高,也容易吸收,且脂肪含量低,是不错的选择。

干燥的秋冬季,我们可以选择补气益阴的白鸭肉来煲汤。除此,鸭肉尚有利水消肿,对慢性肾炎及水肿者适宜。比如萝卜枸杞鸭肉汤、沙参玉竹老鸭汤等,就是秋冬的应季汤水。

与鸡肉相似,鸭肉也有较厚的脂肪层,在烹饪前,建议先将脂肪层清除。

煮面、熬汤时出现的泡沫到底要不要撇掉?真相来了!

现代人,即便再五谷不分、四肢不勤也知道饮食要卫生和健康。例如不少人喝汤时喜欢撇去上面一层的泡沫、油脂。认为这些泡沫不干净或不卫生。那么真的如此吗?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聊一聊,为什么煮汤时会产生泡沫?以及这些泡沫成分是什么?

煮肉时产生的泡沫

给肉焯水或直接煮生肉,初期产生的泡沫,其实是肉中的血液受热被挤压出来所形成的,其中还包括部分的脂肪等。此时产生的泡沫,不能说不卫生,只是影响了汤的口感和视觉感受,可以撇去,如果嫌费事也可以不撇去。

焯水后的肉,再煮汤,同样会产生泡沫,此时的泡沫成分是蛋白质、脂肪,这是肉汤中的主要营养,是不需要撇去的。

煮饺子、面条时产生的泡沫

其实不管是大米还是小麦,其中都含有蛋白质,大多属于不完全蛋白。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有蛋白质溶解到水中,出现泡沫。其次,淀粉糊化让液体变得粘稠,加热后,水中溶解的空气以及水蒸气挥发出来,让液体出现泡沫。

不过这些泡沫是没有必要撇去的,既干净又卫生,还不影响口感。甚至在制作蛋糕、米糕时,泡泡的存在会增加食物的口感,让食物呈现蜂窝状,更容易消化。

豆浆表面的泡沫

豆浆表面的泡沫主要由于大豆蛋白和皂苷产生,只要高温煮开,是可以食用的。但是由于这些泡沫的存在会导致豆浆假沸现象,一般在90℃时,豆浆就开始沸腾。而假沸的豆浆其中的毒素还没有被完全破坏,如胰蛋白酶抑制剂,会导致人体出现中毒现象。

想要健康安全的饮用豆浆,最好在豆浆沸腾后再煮15-20分钟。

泡茶时的泡沫

泡茶时产生泡沫的物质称之为茶皂素,具有抗菌和抑制脂肪吸收的作用。所以,喝茶时这层泡沫不必去掉。但是,对于人体的疾病来说,茶叶中的茶皂素保健作用太小。

不过茶叶中泡沫吃存在可以让茶更富有口感。抹茶,便属于一种吃茶方式,通过茶筅刷出浓厚的泡沫,让茶的口感丰富、细腻,以及增加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溶解。我们平时泡茶时,茶叶中真正容易水的营养物质不足35%。点击蓝字了解更多:减肥坚持喝这种茶 让你不再肥胖告别“小腹婆”

果汁表面的泡沫

虽然果汁表面的泡沫口感非常不好,还影响美观,但千万别撇掉,这层泡沫中含有丰富的水果酵素,对人体有抗衰、美容、净化血液的作用。

但是,如果果汁放时间长,泡沫会变黑、失去活性。所以鲜榨的果汁要尽快饮用。

啤酒中的泡沫是什么

啤酒是一种以麦芽、水、啤酒花为主要原料的饮品,经过发酵,啤酒中会含有二氧化碳。

同时,啤酒在酿造过程中,会含有来自原料的蛋白质、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会类似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在倒酒过程中,而二氧化碳挥发,带起来很多泡泡,而蛋白质和多肽形成的表面活性剂,会让泡泡持久、稳定和不易破碎。

不过,啤酒表面的泡泡真的不必担心,反而具有营养,这也是啤酒被称为“液体面包”的原因之一。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