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饮食误区 肥蟹+啤酒

  进入秋季,鲜嫩美味的螃蟹成了不少市民餐桌上的美食,市内各大小食肆更纷纷推出五花八门的“螃蟹宴”。然而,人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并不知道,由于螃蟹是一种含蛋白质(蛋白质食品)异常丰富的食物,所以很多身体患有疾病的人是不宜进食的,例如患有肝炎、心血管疾病、胆囊炎、感冒等疾病的人,一旦进食螃蟹,不仅会引起消化不良,而且还有可能会加重本来的病情。

  此外,与螃蟹搭配进食的食物也很有讲究,一旦“误搭”就很容易引起腹泻、腹痛的症状。特别是男士(男士食品)们多爱喝啤酒,在这个螃蟹肥美的季节少不了呼朋唤友海吃海喝一番,这就正中了吃“螃蟹别喝啤酒”的大忌,因为两种食品都含有高嘌呤,吃多了会引起痛风的。

  螃蟹热销医院腹泻病人增加记者昨日从市内不少医院了解到,随着螃蟹销售旺季的到来,因为吃螃蟹而闹肚子的病人最近也多了起来。

  据广州邮电医院消化(消化食品)内科主任余少平介绍,上星期,他们一个晚上就收了四五名腹泻病人,一问病史,几个小时前都曾经在饭店吃过螃蟹。余少平告诉记者,时下正值螃蟹大量上市的季节,不少市民为了一饱口福,买了很多回家,一顿连吃几只螃蟹,晚上又着了凉,结果就开始腹泻、肚子痛。

  而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医生则告诉记者,最近不断有病人因为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来求诊,希望中医能开几服助消化的药,当中还有不少是长期病患者。据医生了解,他们都曾经吃过螃蟹。市一医院中医科主任潘锦瑶指出,螃蟹确实是一种美味而且营养丰富的食物。

  螃蟹中所含的蛋白质是鱼肉和猪肉的好几倍,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钙食品)、磷和铁(铁食品)等微量元素(微量元素食品)。然而,恰恰是因为螃蟹所含营养太丰富,再加上从中医角度看螃蟹属于“寒性”的食物,所以并非人人都能受得了。

  患肝炎、胆囊炎不宜吃螃蟹潘锦瑶指出,对于身体健康(健康食品)的人来说,螃蟹吃多了可以引起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而对于一些本身患有疾病的人来说,吃了螃蟹更会加重病情,所以这些病人是不宜进食螃蟹的。“

  第一类就是肝炎患者。”潘锦瑶说,肝炎患者的胃黏膜容易出现充血,胆汁分泌失常,“可以说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都比较差,因此对螃蟹中所含的蛋白质是难以消化、吸收的,这类病人进食螃蟹后常常会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排在第二位的忌食螃蟹者要数患有心血管病的病人。

  潘锦瑶说,螃蟹除了富含蛋白质,还有很高的胆固醇,“众所周知,摄入过多胆固醇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轻则消化不良,重则可能会成为中风、心脏病发作等的诱因。”患有胆囊炎、胰腺炎的病人同样不宜吃螃蟹。

  “这两种病都属于消化系统的问题,螃蟹中大量的蛋白质进入这些病人的消化系统,无疑会加重他们胆囊和胰腺的负担,对病情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引起疾病的急性发作。”潘锦瑶说。

  另外,中医还认为,由于螃蟹是水生动物,属于“寒性”,所以一些脾胃虚寒的人进食后也不容易吸收。感冒发烧的病人也不适宜吃蟹,以免加重症状。此外,一些本来就有过敏史的病人,吃螃蟹后,因蟹中含有异种蛋白质会产生过敏反应。

  “有的人吃完螃蟹之后全身出现红色风团,有的是长小红疹子,瘙痒难忍,严重的还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吃螃蟹宜黄酒忌喝茶据专家介绍,有的市民吃螃蟹的时候喜欢喝茶,认为这样可以帮助消化,而有的人在吃完螃蟹之后还吃柿子,结果都出现了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这是因为这两种食物里的鞣酸跟蟹的蛋白质相遇后,会凝固成不易消化的块状物,容易引起“胃柿团病”。此外,还有的市民认为吃螃蟹后喝红糖水可以驱寒,但潘主任却认为“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

  因为糖水属于甜食,容易在体内产生积滞,不利于消化。”特别是,男士们多爱喝啤酒,在这个螃蟹肥美的季节少不了呼朋唤友海吃海喝一番这就正中了吃“螃蟹别喝啤酒”的大忌,因为这两种食品都含有高嘌呤,吃多了会引起痛风的。潘锦瑶指出,即使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人,吃螃蟹也不应过量,“一顿吃一个已经非常多,超过一个螃蟹就算超量了。”

  另外,市民如果想驱除蟹的寒,可以在食用时喝点白酒或者绍兴黄酒,烹调的时候加入姜、紫苏等佐料。进食螃蟹后如果感觉腹胀,可以吃消滞的中成药。与此同时,专家还提醒,市民烹饪河蟹时,不仅要干净,而且一定要把蟹完全煮熟,最好经高温煮熟煮透20至30分钟才吃。吃蟹时,蟹鳃、蟹胃不能吃。

  另外,不要吃醉蟹、生蟹。生蟹虽然鲜美,其实蟹体内不但可能附有各种病毒、细菌,还可能寄生肺吸虫囊幼,仅靠浸泡在黄酒、白酒里等,是无法达到彻底杀菌消毒效果的。潘锦瑶指出,进食螃蟹后如果不但出现腹胀,而且还有上吐下泻的症状,则有可能是螃蟹被细菌污染了,患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小贴士健康吃蟹“四部曲”

  1.买蟹看活力。买时可用手指逗弄河蟹的眼睛(眼睛食品),也可将螃蟹翻转身,若能迅速弹转翻回表示活力强。

  2.吃蟹前可把蟹放入淡盐水中浸一下,使其吐出污水和杂质,煮前先洗刷干净。

  3.螃蟹的鳃和胃吃不得。打开蟹壳,两侧呈灰白色条状、柔软的就是鳃条,应取下弃除;在蟹壳前半部、眼睛下方,呈三角形的就是胃,要小心分离后取出。

  4.不要吃剩蟹。蟹肉容易腐败变质,最好即蒸即吃,如果吃不完应倒掉不要留至下一顿。

(实习编辑:朱燕梅)

健康饮食 饮食减肥的七个误区

  现在减肥的人没有年龄限制,即使是更年期的妇女,减肥的人也大有人在,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年龄层,在减肥的时候都要注意避免七个误区。

  误区一:节食吃代餐包

  病患危机:胃癌

  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个21岁的花季女孩患上了胃癌。这虽然让人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罪魁祸首却是反复减肥:为了快速瘦身,她一度每天只吃香蕉,甚至光喝白水,经过地狱式减肥终于瘦了下来,但总处于饥饿状态的她,忍不住时就会暴食一顿,开始陷入了节食-暴食的恶性循环,一段时间后,胃终于抗议了。

  几年前因为胃癌而去世的34岁美食家原晓娟也曾经总结了自己身体受损的原因:“我没有善待自己的胃,饮食极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而且常常节食减肥,这样反复折腾,胃成了身体上最薄弱的器官。”

  健康提醒:节食,报复会在10年后到来

  研究发现,如果你从25岁时就开始用节食来保持身材,10年后你的健康状况将会因此受损。节食使到达胃部的食物只有那么一点点,胃的运转能力和承受力也会随之逐渐下降,而与此同时,胃还要忍受浸泡在多余胃酸中的折磨,长期下去,患胃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误区二:催吐、强运动、吃减肥药

  病患危机:神经性厌食症

  香港艺人袁洁莹曾经因为减肥而患上厌食症,几天不吃东西也没有感觉,体重一度掉到31公斤,她曾对媒体说,患上厌食症使她一度感到厌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科陈珏博士曾对54例厌食症病人做了专项研究,发现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中女性占88.9%,在起病诱因中,“怕胖”排第一位,占77.8%。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减肥方式多种多样,比较集中的有回避导致发胖的食物、过度运动、自我引发排便和自我诱发呕吐。神经性厌食症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患上这种病,就算自己想治愈都很难。

  健康提醒:节食,要减量不减质

  即便想减肥也要吃三餐,只是适当地控制主食和肉类,循序渐进地进行。建议水果和蔬菜不要减,牛奶不要减,牛奶的含钙量比较高,对女性非常重要。

  误区三:三餐只吃苹果

  病患危机:营养不良

  不吃肉和主食,只吃蔬果或香蕉,减肥虽然有效,但长期下去危险多多:因为我们身体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如果肉和主食一点都不吃,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就会严重不足,摄入的能量大大减少,导致营养不良、贫血、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概率大大提高,进而影响身体的各个机能,破坏身体健康。减肥药可以减少体内脂肪的吸收,但是也会同时影响了各种维生素与脂肪酸的吸收量,因而也会造成营养素的缺乏。

  健康提醒:体重忽上忽下抵抗力差

  美国癌症研究中心曾对百余位体重超标的健康女性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人当中有3/4的人反复减肥过,每次减重超过4.5公斤。在测试她们的体内自然杀伤细胞时发现,那些体重反弹次数最多的人(5次以上),体内自然杀伤细胞数量最少,而数年内体重保持恒定者这一细胞数量最多。

  误区四:只吃素不吃荤

  病患危机:骨质疏松症

  骨科医生常用“沉默病”来比喻“骨质疏松”,这是因为骨质疏松早期没什么症状。专家认为,年轻女性如果过度盲目减肥,很容易导致将来患骨质疏松症。一般蔬菜和水果中钙含量少,更重要的是几乎不含脂肪,会导致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影响钙与骨结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在节食18个月以后,体重虽减了7磅,但是骨密度也会随之下降。

  健康提醒:预防骨质疏松越早越好

  预防骨质疏松症,首先,钙的摄入相当重要,多吃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乳酪、绿叶菜、大豆等。其次,平时还应注意去除喝咖啡、喝可乐等危险因素。特别是办公室白领一族,要注意多接触阳光,每周要坚持2-3次运动。

  误区五:只吃肉不吃饭

  病患危机:情绪低落

  美国营养学家罗伯特·阿特金斯认为,人们要想减肥,不能依靠一味拒绝肉类来进行,反而应该多摄入脂肪和蛋白质,少吃碳水化合物,阿特金斯食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吃肉减肥法。只吃肉不吃饭的减肥法可以更耐饥饿,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但是会造成肾脏的过度负担,这种饮食习惯已经使得英国1/3的成年人患上了肾脏疾病。吃肉减肥还容易引起血液中脂肪含量升高,对心脏健康十分不利,过多的脂肪摄入还会提高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而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还得出另一个结论——吃肉减肥会带来情绪低落。

  健康提醒:建议“新吃肉饮食法”

  肉可以吃,吃肉的时候最好去掉外皮,这样能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量。保证摄入多种维生素和充足的钙质,这些营养并不会妨碍减肥。每天喝2升水,能有效改善因为吃过多肉带来的身体缺水现象,缓解疲劳和便秘。吃大量的蔬菜,也能为身体补水、补营养。

  误区六:经常饿着、坚持素食

  病患危机:贫血、低蛋白血症

  食素者确实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虽然植物性食物也能补铁,但是吸收利用的效率比起动物血、红肉中的血红素铁就要差的远了。减肥最好的食物结构是,以碳水化合物供能为主,占总热量的40%-50%,脂肪减少,蛋白质要充足。如果食物结构不对,或者热量摄入减少,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表现为身体虚弱无力、头晕、心悸、嗜睡、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严重的可引起晕厥,甚至影响呼吸和心跳。

  健康提醒:育龄女性要特别注意补铁

  育龄女性出现缺铁性贫血多是因为月经过多丢失铁造成的,是一种慢性失血,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萎缩,毛发易脱落。建议女性平时不要全素食、偏食,多吃鱼、蛋、瘦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忌喝浓茶,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能减少铁的吸收。

  误区七:不吃主食、服用减肥药

  病患危机:心脏病

  主食吃得少,会导致坏胆固醇增加,大大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研究人员研究了320名肥胖者,一组几乎不吃主食,另外一组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占一天总热量的55%,几周后两组人都减轻了6公斤,可主食吃得多的那组坏胆固醇降低了7毫克每公升,而不吃主食的那组坏胆固醇却上升了12毫克每公升。此外,服用减肥药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因为有些不正规的减肥药中可能含有不应有的药物成分,如甲状腺素等,受其影响会引发心脏疾病。

  健康提醒:爱护心脏你要做到以下3点

  1、每周吃2次鱼。当吃鱼的次数达到每周1次甚至每天1次时,可以大大减少心脏病发作的概率,这里所说的鱼是指富含ω-3脂肪酸的金枪鱼、鲭鱼、鲑鱼和沙丁鱼等。

  2、保证每天20克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有效降低人体内坏胆固醇的含量,每天最好摄入15-30克,比如,早上吃全麦面包,晚饭喝杂粮粥,多吃蔬果。

  3、青睐豆制品。豆制品中含有一种天然的植物化学物质异黄酮,有助于把危害动脉的坏胆固醇从人体中清除出去。

  以上就是利用饮食减肥的七个误区,大家在进行治疗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这些误区,不能因为减肥而伤害了身体的健康。

警惕 这些饮食误区小心要人命

  饮食是人类获取营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饮食上应掌握科学获取营养的方法,而在目前,却存在不少获取营养的误区。饮食不对,易让疾病缠身,饮食不健康能够缩短我们的寿命,那么我们有什么不健康的饮食误区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

  误区一、鸡鸭鱼肉中才有优质蛋白

  动物性食品中的蛋白质确实质量高,但是廉价的豆类和含油种子如花生、葵花子等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误区二、炒鸡蛋放味精破坏鲜味

  鸡蛋中含有氯化钠和大量的谷氨酸,这两种成分加热后天生谷氨酸钠,有纯正的鲜味。味精的主要成分也是谷氨酸钠,炒鸡蛋时假如放进味精,会影响鸡蛋本身合成谷氨酸钠,不但破坏鸡蛋的鲜味,对菜肴起不到增加鲜味的作用。

  误区三、用小火炒菜

  维生素C、B1都怕热,怕煮,据测定,大火快炒的菜,维生素C损失仅17%,若炒后再焖,菜里的维生素C将损失59%。所以炒菜要用旺火,这样炒出来的菜,不仅色美味好,而且菜里的营养损失也少。烧菜时加少许醋,也有利于维生素的保存。还有些蔬菜如黄瓜、西红柿等,最好凉拌吃。

  误区四、水果一定比蔬菜的营养好

  事实上,大多数水果的营养价值不如日常的蔬菜。

  误区五、瘦肉不含大量脂肪

  一般来说,猪肉的瘦肉中的脂肪含量是各种肉中最高的,达25%—30%,而兔肉最低,仅为0.5%—2%。鸡肉(不带皮)的脂肪含量也比较低。牛肉的脂肪含量一般在10%以下,但如果是肥牛,即便是里脊部位也布满细细的脂肪点,脂肪含量甚至超过猪肉。

  误区六、多吃植物油利于长寿

  人群调查和实验证明,动物脂肪摄入量高的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植物油摄入量高的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确实低一些,但奇怪的是,两类人的寿命并没有大的差别。经调查,原因是植物油摄入高的人癌症发病率比较高。如果多吃植物油,最好能够补充摄入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

  误区七、烧好的菜不马上吃

  有人为节省时间,喜欢提前把菜烧好,然后在锅里温着等人来齐再吃或下顿热着吃。其实蔬菜中的维生素B1,在烧好后温热的过程中,可损失25%。烧好的白菜若温热15分钟可损失维生素C20%,保温30分钟会再损失10%,若长到1小时,就会再损失20%,假若青菜中的维生素C在烹调过程中损失20%,溶解在菜汤中损失25%,如果再在火上温热15分钟会再损失20%,共计65%。那么我们从青菜中得到的维生素C就所剩不多了。

  误区八、吃素不吃荤

  时下素食的人越来越多,这对防止动脉硬化无疑是有益的。但是不注意搭配、一味吃素也并非是福。现代科学发现吃素至少有四大害处:一是缺少必要的胆固醇,而适量的胆固醇具有抗癌作用;二是蛋白质摄入不足,这是引起消化道肿瘤的危险因素;三是核黄素摄入量不足,会导致维生素缺乏;四是严重缺锌,而锌是保证机体免疫功能健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一般蔬菜中都缺乏锌。

  误区九、大鱼“吃”掉钙

  高蛋白饮食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所在。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A:每天摄入80克的蛋白质,将导致37毫克的钙流失;B:每天摄入240克的蛋白质,额外另补充1400毫克的钙,将导致137毫克钙的流失。这说明:额外补充钙并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钙流失。这是因为过多的摄入大鱼这些酸性食物,易使人们产生酸性体质。而人体无法承受血液中酸碱度激烈的变化,于是,身体就会动用两种主要的碱性物质——钠和钙——加以中和。当体内的钠用光了的时候,就会启用身体内的钙,所以,过量摄入大鱼而不注意酸碱平衡,将导致钙的大量流失。

  误区十、睡前应否小餐

  临睡前吃食物,往往会增加胃的负担,特别是巧克力、咖啡这类刺激性食物,不但刺激你的胃,还会刺激神经中枢,使你晚间处于兴奋状态,难以入眠导致休息不足,早晨起来就会面庞浮肿,神色疲倦。

  误区十一、狂吃肉和蛋,导致铁“滚蛋”

  现在的孩子大都爱吃各种肉类,就是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家长也认为:只要多吃富含铁锌的肉鱼蛋,蔬菜水果吃不吃无所谓。结果是:不但孩子的体重蹭蹭地往上“窜”,而且一检查照样患有缺铁性贫血。因为人们膳食中所摄入的瘦肉、动物内脏、蛋黄中的铁多为三价铁,不易被人体吸收,只有在有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富含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存在的情况下,转化成二价铁才能被人体充分地吸收和利用。而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在蔬菜和水果(如猕猴桃、柠檬、鲜枣、酸枣、橘子、草莓、苹果)中含得最多。

  如果一味地只吃瘦肉、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而不吃或少吃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中的铁质就不能被人体吸收与利用,造成营养的极大浪费,出现缺铁性贫血。

  误区十二、饮用水越纯净越好

  事实上,人们身体所需要的很多元素,一部分就是从饮水中获得的。含有某些微量元素或化合物的矿泉水甚至能够对某些疾病有疗效。蒸馏水本身几乎不含溶质,能够把人体中的一些物质溶解出来,对于一些金属元素中毒的人有好处,但正常人常喝可能造成某些矿物质的缺乏。

  误区十三、没有咸味的食品就不含盐

  盐是氯化钠,然而除此之外,钠还有各种化合物形式。因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所以动物性食品毫无例外都含较多的钠。此外,加工食品中也含有大量的钠。因此即使您吃没有咸味的食品照样可以获得不少钠。

  误区十四、含有多种氨基酸的食品都是高级营养品

  氨基酸本身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它只是蛋白质的组成单元。食品中含有蛋白质,也自然含有氨基酸。廉价的玉米和土豆中照样含有多种氨基酸。健康人既然具有消化蛋白质的能力,就完全可以从普通食物中获得氨基酸,也就没有必要喝什么昂贵的氨基酸营养液。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