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刮痧的按摩手法

背部刮痧的按摩手法 背部刮痧的方法 背部刮痧的好处

  背部刮痧的按摩手法

  手法操作:将美体刮痧精油在背部抹匀,手持方形牛角刮痧板;

  第一步:刮脊柱,美容师站在顾客头位,从颈部发际开始,一手安抚一手刮至大椎骨,使用刮痧板的1/3部位,走到侧边,一手安抚一手刮,一小段一小段的刮至腰部,使用平板刮至尾椎骨;重复十至二十遍。

  第二步:刮两条膀胱筋,从肩筋开始一手安抚一手刮,刮至腰部使用平板刮至环跳,收力打圈;

  第一步:刮肩胛骨缝,由肩颈筋开始弧形刮拭;

  第三步:刮天宗穴,从上向下刮;

  第四步:刮大板筋;

  第五步:刮肋骨缝;

  第六步:刮手臂至手掌(先中间再两侧)。

  背部刮痧的好处

  1、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2、防病保健

  背部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好的疗效。

  3、舒筋通络

  背部刮痧,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刮痧是常见的疗法,在如今也非常盛行,但是这种疗法也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所以大家想要刮痧最好先了解刮痧的顺序以及手法,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刮痧效果。

背部刮痧的方法 背部刮痧的禁忌

背部刮痧的方法 背部刮痧的禁忌 背部如何刮痧

  背部刮痧的方法

  背部刮痧通常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方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具体方法如下:

  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别刮拭与督脉紧邻的华佗夹脊穴所在的经络。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刮痧板紧贴皮肤,力度均衡渗透。

  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5、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背部刮痧有什么禁忌

  1、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导致创口感染和扩散。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2、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病情。

  3、患有皮肤溃疡等皮肤病:因为刮痧要刮皮肤表层,若有溃疡,容易破裂感染,加重病情。

  4、患有血友病或白血病:由于刮痧会使局部充血,血小板少者应慎刮。需要刮痧的部位有外伤:比如手臂挫伤、背部破皮或腿部骨折等。

  5、孕妇:特别是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能刮痧,否则容易引起流产。

  6、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此类人群最好不刮痧,若要刮痧也应谨慎,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手法尽量放轻。刮痧会引起局部疼痛感,刮痧后不注意避风寒会导致感冒等。

  以上就是有关背部刮痧的方法以及背部刮痧的禁忌了,如果你是刮痧禁忌中出现的人群,那么小编提醒你千万不要自行刮痧,否则后果会很严重。》》精彩阅读:夏季宜刮痧刮痧有3个保健作用

头部按摩手法 头部的按摩养生方法

擦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表面往返摩擦。动作应缓慢,不要用力,要有节奏地进行,切不可以忽快忽慢,要均匀适度。这种手法能起到舒筋活骨的作用,可以提高皮肤温度,洁肤,使皮肤具有光泽,改善汗腺与皮脂腺的功能。

按法:

用中指的指腹在合适的穴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地进行按摩。要求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操作部位,配合呼吸有节奏地平衡操作。力度应由轻到重,逐渐增加。用力的轻重,应视按压的部位不同,也应考虑被按摩者的舒适程度。按法能够疏通经络,开导闭塞,化滞镇痛,舒展皮肤。可以降低过度的神经兴奋,放松肌肉,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变淋巴管内的淤滞状态。

摩法:

用手指或指腹在所选定的穴位或体表的某部位上做与皮肤平行的轻缓的回旋移动。要求按摩时动作轻柔、缓和,不要时轻时重。这种手法有和中理气的作用,能消积导滞,消炎退热,消肿散寒,调节气血,止痛消皱。能改善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提高局部皮肤温度,促使衰老细胞脱落,加速血液、淋巴循环。

拿捏法

将拇指与食指,中指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弯曲成弧形,在所选定的穴位或肌肉丰满的部位,一握一松地用力拿捏,常用于颈背部斜方肌或肩部三角肌部位的按摩。拿与捏的区别在于,从手形上看,拿法是呈弧形的,捏法是呈钳形的。拿法施力的面积比较大,捏法则比较小。操作时,以手指的活力来带动操作部位。拿法刺激性较小。操作时应舒缓有力,动作要连贯、协调,由轻渐重。拿捏法能开导闭塞的经脉,调和气血,疏松肌腱。可以加强血液的循环,改善局部新陈代谢,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收缩能力。

拍法:

双手或单手手掌附着于皮肤,上下交替,有节奏地轻拍所选定的穴位或某一部位。动作要用力适度,不可重拍,要注意节奏,要用腕力而不是臂力。能行气止痛,放松肌肉,消除疲劳。

敲法:

两手合掌上下做有节奏的击打。按摩时要求腕关节放松,手指要有反弹力,速度可快可慢,以被敲部位感觉舒服为宜。能镇静安神,消除肌肉疲劳。

捏提法:

用拇指和食指捏起面部皮肤做一个瞬间动作。力度要轻,捏提面部皮肤的面积要小,一捏一放要有规律。这种按摩手法能够刺激皮肤,防止肌肉松弛,延缓皮肤衰老。刺激皮脂腺体与汗腺,保持皮肤光滑、润泽

啄法:

双手自然弯曲,指端在面部皮肤上做快速的连续点状接触,方向与面部垂直,以雀啄式做上下击打动作。啄法全靠腕力,两手指尖触及被按摩处,用力不可过重,尤其是对于眼部的时候,应以被按摩部位感觉舒服为宜。此法用力轻而缓慢,能起到抑制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用于眼部,有消除眼部疲劳、预防眼袋的作用。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