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不必拘泥朝五晚九

导读: 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养生 精神调养和运动养生不可少

  晨型人———指坚持晚上早早睡觉,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的人,是一种为了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中保留快乐,因而早起听音乐、看书、听广播的生活方式。据了解,“晨型人”的概念来自日本,以“你的未来,决战早晨!”为口号。

.hzh{display:none;}

  “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是古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所谓‘晨型人’只是现代人将中国自古而来的养生之道赋予了一个新名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健科主任陈瑞芳教授指出,早睡早起这种养生方式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但对于20-30岁且工作繁忙的年轻人来说,并无必要刻意调整习惯,“强制作息”,“晨型”只是养生方式中的一种,并非缺此不可。只要生活规律、三餐定时、劳逸结合,也能做一个健康人。

  

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养生

  据《黄帝内经》记载:“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万岁乃去”。陈瑞芳解析,这就是中医中“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才会健康长寿。

  谈起现在流行“晨型人”的养生现状,陈瑞芳解析:“古人生活单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若用于现代都市的繁忙生活,这种‘朝五晚九’的作息方式就有些牵强了。”

  她认为养生因人而异,一种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她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养生。“养生就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什么是健康的生活习惯?陈瑞芳表示,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按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来做,“阴阳是天地间的变化规律,若把一天分阴阳,白天是阳,晚上是阴。如果晚上阳气得不到休息,第二天哪里有精神?因此,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便是健康的生活习惯。

  提到饮食,陈瑞芳特别强调三餐须“定时”,且缺一不可。“古人懂得养生之道,饮食是有规律,有节制的。简单来说,按时吃饭,吃饭要吃个八分饱,好吃的不能多吃。”

  在起居方面,她指出,起居,不仅是起床、睡觉,还包括日常的活动。“起居要有规律,每天的起居都要按规律来。”

  陈瑞芳强调,在网络上流传的“晨型人”早睡早起的养生方式应该是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的,但对于生理年龄尚处于20-30岁且工作繁忙的年轻人来说,并无必要刻意调整习惯,“强制作息”,“‘晨型’是中医自古已有的养生方式,需要提倡,但现代社会,晚上12点前入睡,早上8点前起床也可算作‘早睡早起’。”

  她特别提醒,中医养生保健学中有“以待日光”的说法,因此,日出阳气上升后老年人再外出活动,比日出前就出外晨练更好。尤其在寒冷的冬春,身体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过早外出活动,容易因寒气入侵而致病。“其实,只要生活规律、三餐定时、劳逸结合,不管老人还是年轻人都能做一个健康人。”

  

精神调养和运动养生不可少

  除了规律的生活外,陈瑞芳表示,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保持开朗的心境,也是养生之道。“过激、过久的情志刺激容易成为致病因素。”

  她建议人们通过养生活动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尽量地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对人体的影响,积极创建良好和睦幸福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氛围。要做到安然恬静、情绪稳定、胸怀开朗、心情舒畅而达到养精蓄锐。”

  最后,陈瑞芳表示,运动养生是养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运动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使人体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旺,增强体质,还能以‘动’济‘静’,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她提醒,对于形体的锻炼,要求要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并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收到动形以养生的功效。“冬季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锻炼方式因人而异,选择个人所能承受的运动,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

老年人冬季养生必知 五个养生知识保健康

  老年人身子虚弱,抵抗力低下,所以老人要想健康的度过寒冬,必须注重冬季养生问题。那么老人冬季生的方法有哪些呢?老人冬季养生保健知识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您一一道来。

  1、饮食:多温少寒,补肾助阳

  传统养生学将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平性3大类。冬季气候寒冷,为了御寒保暖,人们应该多食用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而少食用寒凉生冷食物。温热性质的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石榴、乌梅、鳝鱼、鳙鱼、鲢鱼、鳟鱼、虾、海参、鸡肉、羊肉、狗肉、肉桂、辣椒、花椒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选择具有补肾助阳作用的饮食,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


  2、精神:宁静为本,保精养神

  冬季主蛰伏闭藏,所以冬季养生的核心就是“伏藏”二字。为了保证人体阴阳精气之伏藏,就需要保持精神的安宁和情绪的稳定,以保护人体的精气和精神。冬季之时,寒风凛冽,万物凋零,易引起人的悲伤之感。所以,人们应该尽量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刺激,多到室外晒晒太阳和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使自己的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并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让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和喜悦。

  3、起居:早睡晚起,避寒保暖

  《黄帝内经》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在冬季应该早睡晚起,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在寒冷的冬季,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晚起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寒保暖。冬季天气寒冷,室内温度要适宜,室温应以18℃~25℃较合适,切忌温度过高或过低。被褥的厚薄应根据室温的变化适当调整,以人体感觉温暖而不出汗为度。外出所穿的棉衣应以纯棉布为宜,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特别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因为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背部侵入而引发疾病。每晚坚持用热水洗脚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能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改善睡眠和消除疲劳。

  冬季还应该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严寒的冬季,有些人因怕冷而紧闭门窗,使得室内的空气不能及时地流通而污浊不堪,影响健康。所以,冬季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特别是在天气晴朗时要及时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新鲜。

  4、运动:适度锻炼,持之以恒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说明冬季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寒冬季节,坚持室外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取得平衡,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肌体抗寒能力。有研究资料表明,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耐寒力强,不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冻疮等病,还能够预防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

  5、药物:适当服用一些增强抵抗力的保健产品

  现代医学也认为,人体在冬季时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增强,以促进机体产生热量抵御寒冷,应适量增强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并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

秋分如何养生 牢记五原则健康不生病

  秋分节气是24节气之一,秋分的到来预示秋季已经过去一半了,即将进去深秋时节,那你知道秋分该如何养生吗?秋分养生要注意些什么,才能够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不生病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秋分养生方法有哪些。

  秋分如何养生

  阴阳平衡不生病

  秋分,是秋季真正的开始。这个节气的特点是昼夜同长,所以我们养生时也要顺应时节,遵守“阴阳平衡”的原则,更好地调养身体。

  中医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一说,意思是,若体内阴阳平衡,则身体的各项机能就能很好地运作,心理状态极佳,而且对外界不良善的适应力、抵抗力都非常好,忍耐力强,天气变化强烈的时候也不容易生病。因此,我们秋分养生,一定要注意“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要想更好地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我们就要在日常饮食上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并结合自身需求,考虑时间、地区、年龄、身体状况等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宜的食物搭配,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机体“正气旺盛”。

  秋分一到防秋凉

  到了秋分,天气便会转冷,如果人体抵抗力差,不适应气候变化,寒邪之气就会刺激皮肤和呼吸系统,引起感冒。很多人觉得感冒是小病,其实不然,感冒对我们的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人在感冒时,抵抗力通常都会下降,如果感冒严重,还容易罹患其他疾病,甚至诱发肿瘤。

  有些末梢血液循环较差、体温调节能力弱的人,比如偏瘦、体虚的人以及老年人等,在秋分时节容易手脚冰凉。这种现象是自由律神经功能调节不畅、血管变细引起的,而手指、脚趾等部位运动较多,脂肪的储备较少,血管分布也比较少,因此很容易散失热量。

  到了秋分,我们一定要随着气温的降低及时添加衣物,尤其老人、孩子和体质虚弱的人,更要注意保暖,天冷的时候,可以把外套、帽子、手套、口罩等穿戴好,防寒保暖。除非是天气热或是到了温暖的地方,否则不要轻易因为心理烦闷、紧张、潮热或是运动后身体发热就立即脱去御寒的衣物。

  精神调养是养生的重要方面,秋天尤其要保持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避肃杀之气。建议多选择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消解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

  随着天气渐凉,就容易出现疲软、困乏等情况。为摆脱这种“秋乏”,最好在晚上10时前睡觉,早睡早起,适应“秋冬养阴”的原则,能够使人体尽快适应季节变化,保持充沛精力。

  无病就不需要进补

  如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进补要分清虚实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将适得其反。

  秋分防秋燥

  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如果不注意养生,当温度和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咳嗽。

  秋分后辛辣食物不宜多吃,可适当多食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秋梨、白萝卜、胡萝卜、藕、荸荠、甘蔗、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淮山、柿子,是克制秋燥的有效蔬果。现在还没到冬天大量进补的时节,因此,饮食最好以清淡为主。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