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中国人患休闲病 缘何放假比上班还累?

导读: 一放假,各种不适找上门 休假为何比上班还累 还债型。 工作 焦虑 型。 突击健身型。 睡眠颠倒型。 计划不周型。

 根据调查:中国人不太会休闲。中国人的休闲往往带有一些功利性,达不到真正休闲的效果,从而让人过度疲劳,陷入亚健康的危机中。

  “休闲娱乐”本应是人们紧张情绪的调节剂,提高生活质量的催化剂,但在生存压力井喷式暴发的环境下,这种闲适变得有些奢侈,也有些走形了。前不久,央视发布了10万人参与的《CCTV2011—2012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中国人日均休闲时间不超过3小时,其中8%的受访者休闲时间为零。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的是国人日益透支的健康和疲惫压抑的心理,有人形象地称这种现象为“休闲病”。

  一放假,各种不适找上门

.hzh{display:none;}

  其实,所谓的“休闲病”并不是新说法。早在2008年,它就被荷兰心理学家温格霍茨教授研究发现并命名,指的是平时工作马不停蹄,到了周末、假期或者工作压力刚刚解除的时候,出现恶心、头痛等病症,而这一诊断在很多人身上应验了。

  早上6点半,赵女士在刺耳的闹铃声中惊醒,爬起来草草梳洗一下,就抓起包直奔地铁站,赶往公司。因为最近刚接了一个大项目,身为项目主管的她不敢怠慢,连中午吃饭的时间都在开会。这段时间,加班成为她生活的重心,常常是别人都进入了梦乡,她才踏上回家的路。等到项目结束的那个周末,她和同事庆祝完回家,第二天就开始头痛、发烧、上吐下泻。像赵女士这样的大有人在,《生命时报》联合《12580生活播报》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近6000人里,六成人在假期里会出现各种不适。温格霍茨教授当年在调查研究了2000名当地人后,还得到了以下结论:“休闲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疲惫、肌肉疼、恶心以及感冒或流感;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染上这种病。

  为何忙的时候没累病,放假了反而病倒了?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耿同超教授分析说,人在精神紧张的时候,身体处于兴奋状态,各种应激激素会被调动起来,免疫力也得以提高。一旦精神彻底放松,上述应激状态解除,免疫力也就随之下降,于是原先积累的劳损以及潜伏的病菌就一起“发力”,把人撂倒。温格霍茨教授指出,这种“休闲病”归根到底是压力所致,尤其爱找追求完美、责任心重、对自己要求高的人,而这类人在工作中很纠结,在工作之余也不善于休闲。很多人在星期一、长假刚结束时萎靡不振,也是“休闲病”闹的。

  休假为何比上班还累

  上班时累得“吐血”,心里发誓周末和假期一定要好好歇歇,可假期临近,好像又上紧了新的发条,给自己安排了一大堆事。这样的情形你一定不陌生,记者在采访后总结发现,假期过得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还债型。

小周两口子都是外企员工,平时忙得脚不点地,孩子不得不放在年迈的父母那里照看。到了周末和假期,他们才能腾出工夫共享天伦之乐。周六,一个人陪母亲去看病,一个帮忙料理家务、购买日用品;周日,他们再带孩子去外面玩。两天下来,俩人累得腿都酸了,周一还得打起精神去上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深心理咨询师刘宝锋说,这种情况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人群中非常多见,他们对父母和孩子负有长期的责任,应该保持持续关注和随时沟通,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理人情问题,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式的,突击式地给予,未必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工作

焦虑

型。

刘先生刚刚晋升,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工作非常努力。到了节假日,他不但24小时开机,还把大量工作带回家做。有时因为放心不下,还得到单位加班,弄得自己疲惫不堪。刘宝锋认为,这种休闲病类型缘于过分焦虑,“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把工作生活混为一谈,再把工作中的情绪带进生活,造成家庭矛盾,就得不偿失了。”

  

突击健身型。

很多白领喜欢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打球,放长假了则背上行囊走进深山去玩“穿越”。初衷是好的,可平时没时间锻炼,猛地一下练过头了,也会出现问题。北京体育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陆一帆教授说,运动需要本着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个体化的原则,如果平时不运动,放假了攒到一块运动,一是效果不好,二来容易发生扭伤、拉伤等意外。健身最好一周3—4次,集中锻炼的方法不可取。疯狂娱乐型。耿同超告诉记者,一到节假日,各大医院的急诊科大夫都非常紧张,因为这个时候来的都是重病号。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一位40岁的李先生被120风驰电掣送来,一查是脑卒中。据家人描述,李先生和几个好友通宵达旦地打麻将,两天两夜没合眼,赢牌兴奋时,半边身子就不能动了。耿同超说,像这样的病例很多,放假一玩起来就没节制,不顾身体是否能够承受。有的老人不顾年纪,非要和年轻人较劲,外出游玩时不注意,轻的伤筋动骨,重的引发心梗、脑梗。

  

睡眠颠倒型。

根据央视的调查,大多数国人的休闲时间都是在看电视和上网中度过的,用一位网友的话说,就是“晚上不睡,天亮躺倒,起床就上网,一上一整天”。有的年轻人喜欢“夜生活”,大晚上拉帮结伙去唱卡拉OK、泡酒吧、逛夜店,天亮才回家。等上班了,再趴在办公桌上“倒时差”,一天昏昏沉沉。刘宝锋说,不要把休闲当作另一种必须完成的工作,休闲娱乐不能盲目跟风、随大流,要结合个人喜好,找到真心喜爱、得心应手的方式,那才是最健康的。

  

计划不周型。

还有一类人就像勤劳的“小蜜蜂”,白天工作做不完,晚上接着干,有时还得通宵达旦,其实很多工作都是无用功,“穷忙”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没有计划好时间。

上班族养胃忌讳 过度劳累易患病

  现在的上班族上班地点一般都处于繁华地段,一到吃饭必定纠结去哪吃?吃什么?有时常常耽误了自己的胃。胃病常常来犯,过度疲劳、饮食无规律、狼吞虎咽等都是诱发的原因。

 

 1、忌精神紧张

  一个人在紧张、烦恼、愤怒时,其不良情绪可通过大脑皮质扩散到边缘系统,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直接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分泌出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缩、幽门痉挛、排空障碍,胃粘膜保护层受损,造成自我消化,形成溃疡。

 

 2、忌过度疲劳

  无论是体力劳动或是脑力劳动,如果疲劳过度,都会引起胃肠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调,胃酸过多而粘液减少,使粘膜受到损害。

 

 3、忌酗酒无度

  酒精本身可直接损害胃粘膜,酒精还能引起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反过来加重胃的损伤。

 

 4、忌饥饱不均

  饥饿时,胃内的胃酸、蛋白酶无食物中和,浓度较高,易造成粘膜的自我消化。暴饮暴食又易损害胃的自我保护机制;胃壁过多扩张,食物停留时间过长等都会促成胃损伤。

 

 5、忌饮食不洁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诱因之一,在溃疡病人中,该菌的检出率高达70~90%,而溃疡病治愈后,该菌亦消失。溃疡病人可通过餐具、牙具以及接吻等密切接触传染,不洁的食物,也是感染的原因之一。

 

 6、忌晚餐过饱

  有些人往往把一天的食物营养集中在晚餐上,或者喜欢吃夜宵或睡前吃点东西,这样做,不仅造成睡眠不实,易导致肥胖,还可因刺激胃粘膜使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溃疡形成。

 

 7、忌狼吞虎咽

  食物进入胃内,经储纳、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才能排入肠内。如果咀嚼不细、狼吞虎咽,食物粗糙,就会增加胃的负担,延长停留时间,可致胃粘膜损伤;另外细嚼慢咽能增加唾液分泌,而使胃酸和胆汁分泌减少,有利于保护胃。

冬季易患六种疾病 如何预防避免中招

  冬天到了,不少在冬季异常活跃的疾病又开始蠢蠢欲动,一不小心中了这些“健康杀手”的招,这个冬天就不好过了。日前我们走访了有关专家,将冬季易发疾病进行了盘点,帮助大家认清这些“杀手”的特征,及时防范。

  流感

  

杀伤力:

秋冬交替时最大的天气变化无疑是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变大。因此首先要提防的就是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主要分为流感和普通性感冒两种。流感的最大危害是引发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它会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感染提示:

起病急、怕冷、高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发烧在39摄氏度以上,还会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攻击对象:

年老者、体弱者、儿童;患有糖尿病或肿瘤等慢性病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对抗招数:

  1.注意保暖,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

  2.增加户外活动,提高抵抗力。

  3.多饮水,多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由于病毒经常变异,预防的最好方法是接种当年最新的疫苗。

  肺炎

  

杀伤力:

在美国,每年约有200万人得肺炎,其中4万~7万人死亡;在所有死亡原因中列第六位,是最常见的致命性感染。在发展中国家,下呼吸道感染通常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仅次于腹泻。

  

感染提示:

肺炎之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以突发短期寒战开始;持续寒战为另一种疾病。然后出现发烧,呼吸时患侧疼痛,咳嗽,呼吸困难等。其他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周身不适和肌肉疼痛。开始咳嗽时可能无痰,但一般逐渐变成带脓或带血丝的痰液。

  

攻击对象:

体弱人群;发生流行性感冒的人群;群体接触密切者;慢性病患者,如肺病、慢性支气管阻塞病、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等;长期吸烟者;免疫力低下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对抗招数:

  1.保持工作、生活环境通风换气(特别是高档装修和使用中央空调的单位要定时开窗通风),必要时可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

  2.尽量减少到人群集中的地方活动。

  3.注意增减衣物,加强户外锻炼。

  4.一旦发生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早期诊断治疗。

  

特别提醒:

不要随意服用预防药物。食醋熏蒸和服用板蓝根不能阻止该病传播,滥用药物有害无益。

 

 咳嗽

  

杀伤力:

冬天天气寒冷,抵抗力差,由于呼吸道感染,剧烈咳嗽、咳痰等常会引起自发性气胸,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感染提示:

咳嗽原因很多,但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疾病;肺和胸部感染性疾病;百日咳、流感等感染性疾病。

  (2)理化因素: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或肺部及邻近器官肿瘤,以及空气污染、吸烟造成的气雾刺激皆可导致咳嗽。

  (3)过敏因素: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细胞增多症;血管神经性水肿皆可引起咳嗽。

  

攻击对象:

儿童和体弱人群。

 

 对抗招数:

  1.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疾病对肺的进一步损害。

  2.防治感冒,减少或减轻咳嗽。

  3.避免重体力活动,适量锻炼身体。

  4.注意用中药调养,根据病情或在医生指导下可选用木香顺气汤、补肺汤、人参保肺丸、金匮肾气丸、金水宝等。

  5.无论什么时候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流鼻血

  

杀伤力:

鼻子不通气、流鼻血早已司空见惯,在寒冷的冬季,血管脆性增加,“出血”事件相对来说比较常见。然而你也许不知道,这些看似不足挂齿的小病背后却可能隐藏着足以威胁生命的重症!据专家介绍,鼻塞可由鼻腔肿瘤、息肉、鼻腔结构畸形等引发,流鼻血的原因则有可能是急性白血病。

  

感染提示:

一般而言,90%以上的鼻出血是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例如鼻子受外伤、天气干燥、慢性炎症、鼻腔结构畸形和鼻腔血管瘤等。冬季,鼻腔受到干燥空气刺激,导致鼻腔内黏膜干燥,血管更易发生破裂。除此以外,某些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流鼻血。例如有些女性月经来之前或者经期会流鼻血,中医称之为“倒经”,这是因内分泌失调造成的,在绝经期的妇女中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攻击对象:

任何人。

  对抗招数:

  1.要知冷知热,尽可能保持身体的恒温。

  2.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

  3.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定点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4.保持个人卫生,不要用手抠鼻子。

  5.增加空气湿度。

  6.口服避孕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戒烟,以免使鼻腔黏膜干燥,引发流鼻血。

  皮肤瘙痒

  

杀伤力:

通常一开始只会有搔痒问题,可是渐渐的可能就会因为抓得过猛,导致皮肤发炎、引发红疹、湿疹,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细菌感染。

  

感染提示:(

1)洗澡后常出现,多从腺体分布较少的小腿开始,然后向上延伸直至全身。

  (2)可见皮肤干燥、鳞屑、抓痕等。

  (3)瘙痒呈阵发性发作,忙时轻、闲时重,有昼轻夜重的特点,尤其是在睡前,常常瘙痒难忍,会影响入睡。

  

攻击对象:

干性肤质的人和中老年人。

  对抗招数:

  1.必须改掉自己抓了再抓的坏习惯。

  2.平时需要接触水或清洁剂时,事先戴上手套,避免手再度受到伤害。

  3.及时到医院就诊,请专家帮忙。

  

特别处方:

冬季是皮肤瘙痒症的多发季节,每天适量饮茶有助于防止皮肤瘙痒。因为茶叶里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锰,它对人体皮肤有着显著的保护作用。

  关节炎


  

杀伤力: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共有一百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两种,最易在冬天发病。目前,全世界共有3.55亿关节炎患者,其中1.9亿患骨关节炎,超过1650万人患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骨关节炎严重者可丧失全部活动能力,而类风湿关节炎病程达到两年者,其骨破坏率即为50%,病情严重者寿命大约缩短10~15年。

  

感染提示:

关节炎起病通常急剧,关节红、肿、热、痛明显。游走性疼痛出现快,消失的也快。主要发生在膝,踝,肩,髋等大关节,小关节的关节炎很少见。风湿性的关节肿胀时间短,多在1-6周内自然消肿。

  

攻击对象:

凡是承受重量的关节都会发生变化,尽管大多数症状只是到年事增高后才显现出来,但能影响所有年龄的人,包括儿童在内。

  

对抗招数:

  1.经常锻炼身体,保持正常体重可减少患骨关节炎的危险。

  2.防止过度疲劳,避免让关节经受长期压力可降低患关节炎的几率。

  3.改变过量饮酒等生活习惯有助于防止关节炎恶化和出现并发症。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