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首发报告 解析长寿三要素

导读: 102岁“雕刻大师”:平常心,长寿第一要素 105岁长寿老人:坚持走路是第二法宝 养肾,长寿第三根基 40—65岁,生命的“一道坎” 中医释疑:肾虚的人早衰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11年6月17日报道,一项来自美国洛杉矶老年病学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百岁老人数量与日俱增,尤以美国为最。

  “人生七十古来稀”是古人的标准,而今别说八九十岁,就连活过100岁也并非遥不可及。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11年6月17日报道,一项来自美国洛杉矶老年病学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百岁老人数量与日俱增,尤以美国为最。百岁老人最多的国家中,美国位居第一,其次是日本、法国、瑞典、意大利等。

  102岁“雕刻大师”:平常心,长寿第一要素

.hzh{display:none;}

  “从来不想伤心事,凡事平常心”,芝加哥102岁的罗伯特·希克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了自己的“长寿箴言”。1957年的一次飞机失事,夺走了其独子小罗伯特的生命;第一任妻子与希克曼共度30年后,撒手人寰;第二任妻子也在结婚34年后先他而去。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我很少记起。我现在能想到的只是小学时老师的表扬,还有5岁时和小伙伴玩的情景。”他指着自己精心打理的花园说:“我这一辈子都很开心,看看这里的景色,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而今,希克曼老人每天的生活就是自己开车去教堂做礼拜,接着看报纸、做饭。

  105岁长寿老人:坚持走路是第二法宝

  105岁的无锡市民王老太太,就是靠着这种坚持不懈的“运动精神”,创造了一个百岁老人30多年来没有吃过一粒药的生命奇迹。

  家住无锡市区,今年105岁的“百岁老人”王老太太告诉记者:走路是最有益于全身健康的运动,既舒筋强骨,又畅通气血。她年轻时行医就走路,上午门诊,下午出诊,不坐车,翻山涉水,一走几十公里是常事。退休后,她更有时间走路了,每天坚持2个小时,胸背笔挺,双手轻摆,步子不大但频率很快,走到微微出汗后再缓步前行。现在105岁了,她仍然背不驼,腰不酸,睡眠也好。

  中国科学院院士沈自尹教授点评:“人老腿先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国内外多项研究提示,步行是对付生活方式病、维护健康的最佳良策。

  养肾,长寿第三根基

  “健康”、“长寿”这两个词是不可分离的,健康是长寿的基础,长寿必须以健康为前提。

  说到健康,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亚健康。什么是亚健康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定义,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研究,人群中真正健康者(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人群总数的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通常称为“亚健康”状态。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上海、北京等地区的人群健康状态进行双盲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65%左右。这足见亚健康状态应该引起国人何等的重视。

  一般来说,心神不宁、睡眠不好、频繁起夜、易出虚汗、面色憔悴、持续性腰背酸痛、视物模糊等都是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由于这些表现都不甚严重,常常被人们忽视。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国民体质呈总体下降趋势:全国有约2亿高血压病患者,近1亿糖尿病患者,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万,慢性疾病患病率快速上升,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这些都和亚健康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专家指出:现代医学上说的起夜、失眠、腰酸、易出虚汗、精力下降等亚健康状态,从中医的角度讲,多与肾虚密切相关。

  40—65岁,生命的“一道坎”

  调查研究表明:高血压的易患年龄为40—65岁,冠心病的易患年龄为40—65岁,肿瘤的易患年龄为40—65岁。知识分子阶层受这些疾病的拖累尤为严重,目前,我国知识分子阶层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左右,比全国人均寿命约低10岁。

.hzh{display:none;}

  40岁,常常被人们称为身体“报警”年龄。40—65岁,被称为易形成疾病期。因为长期处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忽视了很多身体的报警信号,致使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肿瘤等疾病的形成。这时养生的要点:1.定期体检,即使发现小病也应及时治疗;2.听从专家指导,重视每一个养生细节,积极调理身体;3.调整情绪,保持乐观。

  专家指出:人如果在易形成疾病期,采用科学的补肾方法及时调理精、气、神,纠正腰酸、失眠等一系列不健康的现象,压力再大,活到100岁仍然是可能的。

  为什么能这么说呢?我们常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就是元气。元气在哪里?就在我们的肾里。人就是靠元气活着,元气用尽的一天,生命就终结了,元气充足,则人长寿。

  中医释疑:肾虚的人早衰

  研究发现:人体内的“自杀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速,西医无法有效阻断,中医5000年的文化积淀在抗衰延寿方面却优势凸显。我国传统医学强调“肾乃命门”,可见“肾”与人能否长寿息息相关。

  “肾虚”是目前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病证,它暗示人体正从健康向疾病方向转化,表现为身体各个系统各种功能,包括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失调。如果不及时治疗,肾虚就相当于“慢性自杀”,长此以往,身体就会出现真正的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贫血、前列腺增生等。肾中的精气源自两个方面:一是父母给予的先天禀赋;二是后天饮食中所化生的精微物质。人从幼年开始,由于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就有换牙齿、长头发等变化;发育到青春时期,肾的精气充盈,达到“100分”产生了一种称为“天葵”的物质,于是男子就能产生精子,女子就开始按期排卵,出现月经、性功能逐渐成熟,有生育的能力。人的精力也在这个时期最充沛,思维也最敏捷。从30岁左右开始,随着年龄增长,肾中精气开始出现生理性的不足。40岁以后,往往开始出现肾气亏虚,如果不及时补养,就可能越来越虚。近年来,中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成倍上升。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也趋于年轻化。

  专家点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中老年人肾中精、气的过度消耗与透支,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密切相关。肾虚,不但导致机体精、血及微量元素的全面流失,促使体质变得更加虚弱,还加速了机体细胞的衰老。

甲功三项报告解读

1、促甲状腺激素(TSH)

TSH检测是查明甲状腺功能的初筛试验。游离甲状腺素浓度的微小变化就会带来TSH浓度向反方向的显著调整。因此,TSH是测试甲状腺功能非常敏感的特异性参数,特别适合于早期检测或排除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中枢调节环路的功能紊乱。 分泌TSH的垂体瘤的患者血清TSH升高,TSH是甲状腺癌术后或放疗以后采用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

增高:原发性甲减,异位TSH分泌综合征(异位TSH瘤),垂体TSH瘤,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

降低:继发性甲减,第三性(下丘脑性)甲减,甲亢CTSH瘤所致者例外,EDTA抗凝血者的测得值偏低。

2、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游离甲状腺素(FT4)

FT3、FT4是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甲状腺素)的生理活性形式,是甲状腺代谢状态的真实反映,FT3、FT4比T3、T4更灵敏,更有意义。FT3、FT4测定的优点是不受其结合蛋白质浓度和结合特性变化的影响,因此不需要另外测定结合参数。

FT3含量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亢进或低下有重要意义,对甲亢的诊断很敏感,是诊断T3型甲亢的特异性指标。

FT4测定是临床常规诊断的重要部分,可作为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的监测手段。当怀疑甲状腺功能紊乱时,FT4和TSH常常一起测定。

TSH、FT3和FT4三项联检,常用以确认甲亢或甲减,以及追踪疗效。

友情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提及药品相关信息,均需在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作家罗洪:要长寿就要多动脑多运动

  罗洪姓姚,原名自珍,罗洪只是她的笔名。只是因为当时她喜欢看罗曼·罗兰的小说,就取了一个“罗”字,又因为当时桌上正放着一本画家洪荒的画册,就又取了一个“洪”字。罗洪是成名于上世纪30年代的著名作家。

  1910年11月,她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一个普通职员家庭。父亲是一所工业专科学校的化学教员,经济虽然拮据,但特别喜欢买书和订阅期刊,这些对罗洪有着一定的影响。1929年,罗洪从苏州女子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在《真美善》杂志发表散文和短篇小说,此后就一直笔耕不辍。1996年,已是87岁的她,完成了《孤岛岁月》一书。如今,她已接近百岁的高龄,但依然笔耕不止。今年6月,《上海文学》又刊发了她的新作《磨砺》。百岁作家坚持创作并推出新作,在中国的文坛可谓史无前例。

  虽然年近百岁,但罗洪还是精神矍铄,行动自如。她的长寿得益于心境平静,宠辱不惊。这句话对生活中的罗洪来说,并不是过谦之词。她曾在《我的养生经》一文中写道:“现在养生话题,对中老年颇有吸引力。只是我谈不出。我觉得自己的处世平淡,日常起居亦平常,更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生活,以宽以待人的态度来与人交往。”晚年的罗洪过着平静而有序的生活。每天早晨5点起床,漱洗完毕后,准时收听6时的早新闻。上午读报、看书。她订有《文汇报》、《参考消息》等5份报刊,读一些现代小说。午饭后,小睡几十分钟,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起床后就要构思写作。她晚年的作品《孤岛岁月》《罗洪散文》就是这样问世的。她将自己的爱和恨、歌颂和鞭挞写成了作品,为20世纪中国的新文学,留下了自己那颗赤诚的心。

  罗洪说,要长寿就要多动脑、多运动。由于职业习惯,平时坐着看书写作时间较多,这是一种脑力的活动。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脑子要多用,手脚也要多动。她一生坚持劳逸结合,动静配合,看书写作后,必然要下楼走动。散步是她常用的一种活动方式,平时格子爬多了,就到住宅周围走走,每次大约要走半个小时。

  在饮食上,罗洪是以清淡为主。她认为,吃东西要三分饥,不可十分饱。吃太饱是伤身之举,不是养生之道。平时,她的早餐以泡饭为主,半碗足矣,佐之酱菜,油氽花生。中饭则是二荤一素一汤,或者二素一汤,米饭半碗,晚餐也是如此。她没有挑食的习惯,排骨、红烧肉、五花肉都吃,但油腻不能太重。她说:“吃得清淡,活得自在。”她有早晚喝酸奶的习惯,为了养胃也是为了睡眠,却没有吃各种保健品的习惯。平时她以枸杞泡茶饮用,这是因为她平时一直注意用眼卫生,不至于使眼睛过度疲劳,以至她到了老年依然可以不戴眼镜看书写作。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