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七招解决产妇涨奶不通问题

   很多新妈妈会发现宝宝生下来了,虽然十分高兴,但诸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最先出现的无疑是涨奶这个让人既尴尬,又难受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各位新妈妈带来的便是涨奶的原因以及产妇涨奶不通怎么办?产妇涨奶疼痛难忍怎么缓解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涨奶的原因

  涨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产生涨奶的原因一般来说只有两个,即正常涨奶和不正常涨奶。

  

  1、正常涨奶

  正常涨奶是没有问题的,乳房涨,但孩子吃完奶后,乳房就软了。生完宝宝前三天,涨奶,属于正常现象,妈妈不要太紧张,多让宝宝吸,宝宝吃不完的奶,吸出来了。

  2、不正常涨奶

  如果孩子吃奶时,乳房疼,有肿块,局部变红,或者妈妈有发烧,这一般就是乳腺炎了,所以要和正常的奶涨有区分。

  产妇涨奶不通怎么办

  1、让宝宝尽早吸乳

  让宝贝及早开始吸吮,在出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哺喂母乳,这样乳汁分泌量也会较多。由于宝宝的吸吮能力很强,小嘴巴特别有力,因此可以通过吃奶这种方式来疏通妈妈的乳腺管,使乳汁排得更加顺畅。注意哺喂次数,约2-3小时1次,以移出乳汁,保证乳腺管通畅,预防涨奶。

  如果乳汁分泌过多,宝贝吃不了,应用吸奶器把多余的奶吸空。这样既解决新妈咪乳房胀痛,又能促进乳汁分泌。

  2、以宠爱的方式按摩

  适当的按摩同样可以有效的缓解涨奶现象,按摩可以自己动手,毕竟自己的身体自己最了解,也便于控制按摩的力道。

  在洗净自己的双手后握住整个乳房,均匀用力、轻轻地从乳房四周向乳头的方向按摩、挤压,这样做能帮助疏通乳腺管,促使皮肤水肿减轻、消失。在按摩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乳房的某一部位胀痛特别明显,可在该处稍稍用力挤压,排出淤积的乳汁,以防此处乳腺管堵塞,导致乳腺炎。

  3、配合使用吸奶器

  如果宝宝因为某些原因无法用吸吮来帮助妈妈排空乳房,那就应当选择一款吸奶器了。

  在挑选吸奶器时,要注意其吸力必须适度,使用时乳头不应有疼痛感。建议选择有调节吸奶强度功能的吸奶器,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吸奶器的压力和速度。但是在使用吸奶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尤其是乳晕部位皮肤有破损的新妈咪,以免细菌入侵感染。

  患有乳头皲裂等情况的新妈咪,这个时候必须对其做好及时的清洁措施,同时在每次喂奶后还可以用乳汁均匀的涂抹,这样同样可以有效的缓解皲裂情况。

  4、选择宽大的乳罩做支托

  对于肿胀、下垂的乳房可以使用柔软的棉布制成宽大的乳罩来加以支托,这样不仅能改善乳房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回流,还有助于保持乳腺管的通畅,从而减少乳汁的淤积,减轻乳房的胀痛感。

  注意,新妈妈不能戴过紧的乳罩,因为这样的乳罩可能会抑制乳汁分泌。

  5、冷敷vs热敷双管齐下

  热敷可使阻塞在乳腺中的乳块变得通畅,乳房循环状况改善。哺乳前,可以用湿热的毛巾热敷乳房几分钟,随后配合轻柔的按摩和拍打动作,使乳房和乳晕软化、减轻涨奶感,而且哺乳时应先喂感觉涨奶明显的那侧乳房。

巧用牛奶有妙招 解决皮肤多种问题

巧用牛奶解决多种皮肤问题

想必您还不知道吧?牛奶对治疗很多皮肤病也有用处,巧用牛奶,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皮肤病的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1.牛奶治痔疮:

在牛奶中加入捣碎的葱,把它敷在患处,1日1次,两周一个疗程。

2.牛奶治牛皮癣:

牛奶小火煮开3分钟后,将奶倒出。将锅壁上一层白膜刮下来,涂在患处即可。经常涂擦有一定效果。

众所周知,喝牛奶、牛奶浴都是通往“肤如凝脂”这一最高境界的捷径,而适当地利用牛奶自制面膜,也未尝不是居家美眉的法宝。

3.牛奶治神经性皮炎:

在250ml牛奶中倒入100g菜子油(橄榄油最好),把它拌匀后倒入加有温水的浴盆中。每周浴疗1次,每次泡15分钟。

4.牛奶治口腔溃疡:

用棉球蘸冰过的牛奶,然后用棉球轻压溃疡15分钟,冰牛奶的低温可以起到消炎作用,而牛奶中的蛋白质能够加速伤口的愈合。

5.牛奶治日光性皮炎:

俗称晒斑,以牛奶液稍加水(牛奶和水50∶5)进行湿敷,每次15~20分钟,一日2~3次。

6.牛奶治肤色斑:

把鲜牛奶和75%药用酒精按3: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睡前用它擦拭皮肤色斑。

以上介绍了用牛奶可以解决的多种皮肤问题,你是否也学会了呢?牛奶的用涂可是千元变万化的,不同的制作方法所得出的功效也不同,心动不如行动,如果您也有以上皮肤病,不如现在开始动手试试牛奶的功效吧!

如何解决孕妇水肿问题 只需四招搞定

准妈妈在怀孕28周(差不多7个月)以后,身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浮肿,当用手指对肿起的部位按下去后,皮肤会明显的凹下去而难以立即恢复,这就表示你遭遇了孕期水肿。

水肿部位最常见的是脚掌、脚踝、小腿。有时候,胳膊和脸部也会出现轻微的肿胀,严重者还可能全身水肿。

【造成水肿的“真凶”】

孕期为了宝宝的生长,孕妇的血容量会逐渐的增加,比非孕期约增加40%左右。一般在34周达到高峰,并在这个水平上一直维持到产后两周,然后逐渐恢复到怀孕前水平,随着血容量的增加,组织间液也会增加,从而出现水肿现象。

孕期血容量增加时,血浆的增加比血球等的增加要多,所以,血液成分会相对稀释,孕期的血浆渗透压较非孕期降低。这样就使血流中的水分容易渗透到组织间液中,从而造成下肢水肿。

随着怀孕周数的增加,准妈妈胎盘分泌的激素及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多,造成体内钠和水分滞留,体内水分积存,尿量就会相应减少,于是就出现了水肿现象。

同时,准妈妈的子宫也逐渐增大,骨盆内的压力增高,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这是下肢浮肿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更有一些准妈妈合并较重的贫血,血浆蛋白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周围的组织间液中,从而造成水肿。

一般而言,正常的孕妇水肿多发生于下肢,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身体的多个部位都发生了水肿,以及其他身体异常情况时,你就要注意了,小心是病理性水肿!

【生理性和病理性水肿】

孕妇水肿分两种情况,生理性水肿(正常的水肿)和病理性水肿(多由疾病造成)。

1、生理性水肿

一般来说,正常孕妈的水肿现象,对宝宝不会有多大影响,会随着宝宝的出生而消失。所以准妈妈可以不必太过担心。

症状:

①体质方面

: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体重增加正常,产检时尿液检测没有尿蛋白。

②水肿情况

:一天不同时间中,水肿的部位不同,如果把脚抬高1小时,腿部和脚踝的水肿会减轻。站着的时候下肢出现水肿,清晨起床时水肿消退。

应对方法:

①可以适当做些孕妇保健操,比如坐着时要适当伸展腿部,动动脚趾、旋转脚踝关节,伸展小腿肌肉。

②在白天休息,平躺时可以抬高双脚,坐着时可以在脚下放一张矮凳垫脚;睡觉时建议采取左侧卧位,可改善胎盘血液供应。

③可以进行局部按摩减轻肿胀,从脚向小腿方向逐渐向上进行按摩,从而有助于血液返回心脏。

病理性水肿

有别于以上的生理性水肿的症状,体重增加速度较快、血压过高,尿液检测中有过多的尿蛋白,饮食也不正常。

水肿通常由踝部开始,逐步发展到小腿、大腿甚至腹部。用手轻按肌肤时,肌肤下陷、没有弹性、肤色暗蓝等,严重的还会引起大腿外侧发麻、指尖刺痛,或感觉丧失。

病理性水肿多由疾病造成,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脏病、心脏病或其他肝脏方面的疾病等。

这些疾病不仅会对准妈妈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对胎儿的健康也造成很大的危害。

【预防孕妇水肿的日常小方法】

除了病理性水肿,大部分的孕妇水肿都是孕期的正常现象。但水肿时的不便也给准妈妈们带来了诸多困扰。所以若要预防水肿的发生,或想避免让水肿变得更严重,不妨试试这些小方法。

1、着装方面

尽量选择宽松棉质的衣物、舒适宽大的鞋子和有 弹性的袜子,尽量不压迫到脚踝及小腿。

准妈妈们尽量不要选择合成革或不透气的劣质旅游鞋,以免加重浮肿和跌跤。

2、饮食方面

少吃盐和糖,多吃清淡的食物,孕4月后常规补钙,还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有助维护肾脏功能并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豆瓣菜、苹果和柑橘等,避免食用高盐、加工、腌渍或罐头食物。

营养不良的准妈妈,要多补充优质的蛋白质,比如动物类食物、奶制品和豆制品。

3、作息方面

为促进血液循环,躺着时选择平躺或者左侧卧,并在脚下垫一个枕头之类的东西,尽量让脚高于心脏,有利于血液循环。

另外,睡前将双脚抬高15~20分钟,还可以起到加速血液回流、减轻静脉内压的双重作用。

4、运动方面

孕期中的准妈妈要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着,可以到公园散散步,多走走路,坐着时不要跷二郎腿,要常常伸展腿部,工作的准妈妈可以在脚下垫个小板凳,以便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充足的睡眠以及防冻保暖也是相当重要的。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