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长高几公分,这些人打断了自己的腿,断骨增高术有啥危害?

   中国人对身高有着深深的执念,这可能跟远古时候的动物性思维有关,那时候,身材越高大意味着能力更强。

  因此,到了现代社会,高个子更容易受到青睐。

  但身高到了一定年龄就成了定数,如果想要变成高个子,有没有什么办法呢?

  有需求就有市场!一种非常血腥的手术——断腿增高术应运而生。

  “断骨增高术”风靡印度,真的能让人变高?

  1.jpg

  图源:中国经济网

  在印度,这种人为改造骨头的增高方式也广受欢迎。来自西印度的24岁女孩科玛尔,天生长的矮小,她的身高只有137公分,因此经常受到人们的嘲笑,为此连工作都不好找。内心对长高怀有执念的她,决定去做这种断骨增高手术。为此,家里卖掉了地,才为女儿凑齐了手术的费用,最终,她增高了8公分。

  其实不光是在印度,国内也有对长高怀有执念的年轻人。

  北方人李亚诺的身高167公分,这在同学中间总觉得自己长得矮。为了长高,他去医院做检查、拍片子,医生说,不行了,骨骺线已经闭合了。

  后来,通过网络和qq群,他了解到了“断骨增高”的手术,在他20岁生日那一天,他毅然决定要试一试。

  给他做手术的“医生”告诉他,术后3个月要适当运动,8-12个月,就可以跟正常人一样行走。但对李亚诺来说,这很困难,手术后他腿上一直装着支架,稍微一动就会出现牵痛,更别说运动了。

  不过,有了医生的“承诺”,他还是期盼看到自己“长高”的那一天。

  一年后,在他花费了16万元后,也如愿“长高”了7.2cm,在别人眼里,他实现了“人生蜕变”,但很少人知道,他日后逐渐遇到了X型腿、骨外翻、足弓塌陷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就连运动时,他的下肢也不如以前灵活了。

  那么究竟什么是断骨增高呢?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医生郭亚介绍说,断骨增高就是把骨头锯断,然后通过人为的把骨头拉长的方式,来实现身体的长高。

  听起来操作性简单,可实际上,人体组织是连在一起的,把骨头锯断拉长的同时,还要想办法把腿部的肌肉、血管、神经、皮肤以及控制行走的肌腱统统都得拉长,所以手术的风险非常大,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残疾。

  断骨增高术:国内明文禁止

  李亚诺的情况还算是好的,在现实中,断骨增高导致的残疾比比皆是。也正因为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风险,早在2006年,卫生部门就已经明令禁止断骨增高手术用于医疗美容项目。

  1.png

  图源:卫健委官网

  而事实上当年的这种治疗方法,是为了帮助战场上的伤残人员恢复健康的。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苏联库尔干地区,医生伊里扎洛夫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顾那些断腿的伤兵,彼时二战刚刚结束,成千上万的伤残人员被送到苏联各地区疗养治疗。

  而伊里扎洛夫一开始也是按照严格的接骨方法,用钢板或者石膏将患者的腿固定,以便骨头慢慢长上愈合。但是很快就发现,这种方法治疗效果很差,稍微动一下可能就会导致骨头位移不能愈合,甚至面临截肢风险。为此,伊里扎洛夫发明了骨折外固定器,圆形的钢环结构,用螺纹杆将其连接在一起,钢环可以固定肢体,螺纹杆能够调节钢环的间距,这项发明很快被用于骨折的伤后治疗中。

  固定器反方向扩大了间距,也拉大了骨折处的距离图源:互联网

  有一次,伊里扎洛夫临时有事出差,他护理的一个伤员需要自行调节钢环的间距,可不巧的是,这位伤员理解错了,他不但每天没有把钢环的间距缩短,还每天把间距拉宽了,最后骨头断开的位置拉远了两公分。最后,骨折不但愈合了,而且腿还顺道变长了。

  这个意外的收获让伊里扎洛夫喜出望外,之后的一些伤员也采取了这种办法,愈合效果都不错,而且还都解决了肢体不等长的问题。

  至此人们也发现了,所谓的断骨增高,最初就是为了帮助骨折患者伤口的愈合。而且,伊里扎洛夫后来用这种办法还治好了苏联跳高运动员布鲁梅尔,这让其名声大振。可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项治疗方法就是用于骨病治疗的,至于说人们后来故意通过锯断骨头来达到增高的目的,这并非这项发明的初衷。

  淮安妇幼保健院的郭亚医生曾治疗一名腿部畸形的儿童,小孩的右腿比左腿短了5.8公分,在两腿不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断骨的方式,来促使短腿增长一点。因此在临床上,这项治疗手段主要用于侏儒症以及严重的骨头畸形患者。至于说健康的成年人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增高的目的,这在正规的医疗机构是被禁止的。

  成年人“恐矮”思想很常见

  但是在现代社会,就像吃饱了饭把胖定义为丑态一样,现代男人身高如果达不到175公分以上,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健康人,毕竟170公分以下的男人,都是二等残废嘛。正是因为在这种气氛的烘托之下,身高成了人们过分追求的一个目标。有的人甚至花接近百万的费用,远赴德国做断骨增高手术。

  除了这种方法之外,增高鞋、增高贴、生长胶囊等等围绕增高的产品多如牛毛,而那些产品生产商家们自然也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对于人体的身高而言,生长是一个自然规律,它是有自己的时限的。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的徐政医生表示,青春期发育过后,骨骺线合并,骨头基本上也就不会长了。但是总有特殊的情况,有的人脊椎闭合的时间比四肢晚一些,所以最晚到26岁,有的人还是有一定的生产空间的。

  所以综合来说,最好的生长周期就是在20岁上下,这一阶段的青年不但要保证充足的营养,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以及保证睡眠的充足。

  只要不是先天的遗传因素不好,基本上每个人在青春期都能够达到自己理想的身高。至于说成年人,纠正弯腰驼背的坐姿,补充好维生素以及养成锻炼的好习惯,虽然不能让你再增高了,但是却能够保证你在今后的岁月里,不会因为身体早衰而过早的变矮。

男人吃这些小心断子绝孙 高度警惕了!

  日常生活中,饮食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饮食能治病也能致病,像很多食物会杀精男人们知道吗?九成男子不知道的杀精元凶,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炸鸡

  油炸食品虽美味,却不健康。专家指出,烧烤和油炸的淀粉类食物中含有致癌毒物,可导致男性少、弱精。此外,重金属镉、农药残留均会对精子产生毒性。

  2啤酒

  啤酒是男人夏天餐桌的常客,可是,这啤酒也是臭名昭着的杀精食物呀。如果备孕男性的肾脏还患有肾脏方面的疾病,过量的啤酒会使尿酸沉积导致肾小管阻塞,造成肾脏衰竭。

  3咖啡

  咖啡,似乎让男人精神更加饱满。咖啡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其令人兴奋的咖啡因,但在刺激人体的交感神经的同时却压抑了副交感神经,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让男同胞性欲减退。

  4豆腐

  爱吃豆腐等大豆制品的备孕男性们,莫要小看这柔软雪白的豆腐了。如果每天都食用大豆制品,会让男性的精子数量明显下降,而且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的几率是不常吃者的3.46倍。

  5奶茶

  炮制奶茶用的是什么?这些奶茶多是用奶精、色素、香精制成,奶精的主要成分氢化植物油,会减少男性荷尔蒙的分泌,会降低精子的活跃性,中断精子在身体内的反应过程。

  6猪腰

  真的是吃什么补什么吗?已经有研究表明,发现猪、牛、羊的肝、肾脏等,里面均有不同含量的重金属镉,人们在吃补的同时把镉也吃进肚子里,很可能会造成不育不孕,如果备孕男性本身又是吸烟人群,那么其不育几率高达六成。

  其他影响精子质量的因素
   1汽车尾气

  生活在大都市里,各种汽车尾气无孔不入。尾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可能增加肿瘤等疾病的发生率。最重要的是,尾气中所含的二恶英可使男性的睾丸形态发生改变、精子数量减少、生精能力降低。

  2烟酒

  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精液质量各主要指标都显着降低,精子的畸形率升高,精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加。烟草中产生的尼古丁和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会引起睾丸萎缩和精子形态改变。而经常性饮酒过量者则会出现睾丸萎缩现象。

  3女性化妆品

  小夫妻的生活中,部分男性会随意使用女性化妆品,如洁面乳、按摩膏等。这些化妆品专为女性设计,其中所含的雌激素会影响雄激素的水平,引发睾丸组织结构变化,引起睾丸癌,降低精液中的精子数量,造成男性乳房发育,导致内分泌紊乱。

  4药物

  抗癌、激素类、抗生素等药物会损害男性性腺功能,造成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或通过影响性腺的内分泌功能,导致性功能障碍。药物剂量越大、疗程越长、患者的年龄越小,对生育功能的损害越严重。

  5辐射

  大剂量的辐射可引起睾丸组织结构的改变,增加精子的畸形率,降低精子数量、精子密度等重要指标。日常我们使用的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是否会引起不育,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

  6毒品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毒品中常见的大麻可使血液中雄激素水平降低、精子密度下降,导致男性乳腺发育;而可卡因会使精子密度下降。

除了“三高”危险又隐蔽的老人病有哪些?

危险又隐蔽的老人病有哪些?

在大部分人看来,上了年纪最需要防的就是“三高”等常见慢性病。但近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指出,中国老人正在面临痴呆症的威胁,约9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痴呆,但该病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不仅痴呆症,尿失禁、贫血、慢性疼痛等,也都是老人深受困扰,却又不当回事的病。

1、痴呆症

《经济学人》指出,在中国,约2/3的痴呆症为阿尔茨海默病,这个比例是1990年时的三倍,到2050年患病人数可能会再翻两番。痴呆症的发病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却不是衰老导致的自然现象,有时甚至是致命的。一般认为,在65~85岁的老年人中,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人数就升高1倍。专家认为,中国约有90%的痴呆症患者没有被发现。

痴呆症最大的破坏力就是损坏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力。开始是“近事遗忘”,刚做过的事、说过的话转眼就忘了;随着病程进展,远期的事也会忘掉;到最后不认识亲人,出门找不着家,不懂得躲避危险。老年痴呆虽不能治愈,但早发现、正确服药能减轻症状、延缓病程。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脑部康复中心最新研究发现,84%的轻度痴呆患者可以通过大脑“健身”计划得以缓解,包括冥想练习、认知行为疗法、地中海饮食(其中包括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适度锻炼、合理减压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2、尿失禁

尿失禁可严重影响老人的睡眠质量、正常社交,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经常尿在身上还可能带来皮肤发炎或褥疮等问题。据统计,60岁以上男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约为18.9%,女性约为37.7%。然而,由于老人更爱面子,对此羞于启齿,导致就诊率极低,治疗常被耽误。

专家强调,尿失禁并不是难于启齿的事,需要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出现疾病症状,平时可穿戴成人纸尿裤;少量多次喝水,有尿意赶紧上厕所;临睡前最好少喝水;有意识地进行提肛运动,锻炼膀胱肌群。如果不小心尿在衣裤或被褥上,一定要及时换洗。

3、慢性疼痛

研究显示,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发生率为25%~50%,其中45%~80%的明显疼痛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护理。疼痛带来难以忍受的折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果慢性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可导致机体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植物神经紊乱等。然而,很多老人因为不了解慢性疼痛的后期影响,往往只是靠随便吃点止痛药解决。

老年人最常见的疼痛有以下几种:颈肩腰腿痛,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60%~70%;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疼痛时间达到1个月就应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治疗。医生问诊时,需告知疼了多久,是哪种疼法(如针刺、刀割、撕裂、火烧、麻胀),什么情况下会加剧或缓解,有没有头晕、恶心等其他不适。

4、贫血

第三次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男性贫血的发生率为11%,女性为10%。我国的统计资料提示,老年性贫血的发生率已达17%。贫血导致老年人体能、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下降,住院率、死亡率增加。然而由于轻度贫血的症状不很明显,经常会被老人所忽视。

贫血不是独立疾病,老年人尤其常见继发性贫血,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肿瘤、肾病、慢性感染都可能是主要病因。有数据显示,75%的宫颈癌、55%的肺癌、44%的结肠癌等都伴有贫血症状。当老人出现乏力、心慌、心跳加快等表现时,可到医院查血常规,看有没有贫血问题。若是贫 ,需先排查是否有其他疾病;如为单纯的营养性贫血,经规范补铁治疗,一个月就能见效。饮食中要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C和铁。含铁丰富的食物包括动物内脏、海带、紫菜、菠菜、芹菜等;还应吃些酸味食物,如西红柿、酸枣、酸黄瓜等,促进铁吸收。

5、干燥症

口干、眼干、皮肤干燥等是老年人常见的不适症状,却未必都是正常衰老所致。老人泪腺、唾液腺、皮脂腺逐渐萎缩,泪液、唾液、皮脂分泌减少,确实可能出现各种干燥问题,但除了上述生理变化,还有一种被称为“干燥综合征”的自身免疫病,也会导致口眼干燥等症状,同时还会损害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及肾脏等。该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4%,女性相对多见。

老人一旦出现干燥症状,不论是否为“干燥综合征”所致,都应增加饮水量,饮食不宜过咸;多吃山楂、杏、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刺激唾液分泌;不要长时间盯着电视、手机看,常做眼保健操;经常涂抹护手霜、护肤乳。如果上述措施缓解作用有限,建议及时到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