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来历和传说

导读: 除夕的来历 除夕的传说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那么除夕的来历和传说是怎样的呢?下面为大家介绍。

除夕的来历

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另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说,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每年将尽的时候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据说这也是当时“除夕”节令的习俗之一。

除夕通常会被称为大年三十,但是其实由于阴历历法的原因,除夕的日期可能是十二月三十,也可能是十二月廿九,但不论如何,它都是阴历年的末尾。

除夕的传说

一、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恶无比。“年”长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人们都离家躲避年兽的伤害,把这个称为“过年”。 某年除夕,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人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到处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关心这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妇包了饺子请老人吃,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为了报答老妇的好心,老人告诉她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要她穿红衣,在门上张贴红纸、点上红烛,在院内燃烧竹子发出炸响。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现村中灯火通明,它的双眼被刺眼的红色逼得睁不开,又听到有人家传来响亮的爆竹声,于是浑身战栗的逃走了。从此人们知道了赶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恭贺对方渡过了年兽的肆虐。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动物,非常厉害,人们把它叫做“年”。“年”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出现一次。“年”这东西一出来,就会危害人类,给人来造成很大的灾难。“年”在晚上出来活动,因此人们到时都熄灭灯火,整夜不眠,躲避灾害。后来发现穿红衣,燃炮竹发出的声响,可以把“年”赶跑。于是,每到年末时,觉着“年”快要出现的时候,人们就燃放爆竹来避邪,祈求来年好运。所以过年大放鞭炮习俗,流传到今天。

三、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 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上面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除夕的来历和传说相关知识,希望今天分享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祝你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冬至的来历和风俗 冬至的由来和习俗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那么你知道冬至的来历和风俗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冬至的来历

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人们最早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的风俗

一、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二、冬至民俗

1.祭祀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2.祈福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3.贺冬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通过对上文的阅读,相信大家对冬至的来历和风俗已经有所了解了,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祝你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冬至的来历和风俗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那么你知道冬至的来历和风俗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冬至的来历

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人们最早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的风俗

一、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二、冬至民俗

1.祭祀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2.祈福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3.贺冬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通过对上文的阅读,相信大家对冬至的来历和风俗已经有所了解了,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祝你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