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别踏入五大误区

导读: 一是片面强调水中矿物质。 二是水越纯越好。 三是喝水仅为解渴。 四是饮料等于饮用水。 五是把医疗用水当饮用水。

  据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人们在饮水方面存在着较多误区。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教授日前提醒说,喝水不要踏入5大误区。

  一是片面强调水中矿物质。

  矿泉水因含有人体所需要的一些矿物质而深受喜爱。不少消费者认为,矿物质含量越高越好,其实不然。饮用水中应该含有适量、平衡的矿物质,但矿物质含量高并不能完全说明水的活力强。反之,当水中矿物含量超标时,还会危害人体健康。例如,当饮用水中的碘化物含量在0.02毫克/升-0.05毫克/升时对人体有益,大于0.05毫克/升时则会引发碘中毒。

  二是水越纯越好。

  不少人认为,水越纯越好。事实上,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导致身体营养失调。大量饮用纯净水,会带走人体内的有用的微量元素,从而降低人体免疫力,易引发疾病。由于人体的体液是微碱性的,而纯净水呈弱酸性,如果长期饮用弱酸性的水,体内环境将遭到破坏。此外,长期饮用纯净水还会增加钙的流失。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病、糖尿病的老年人和儿童、孕妇更不宜长期饮用。

  三是喝水仅为解渴。

  人们通常认为,口渴了才喝水,不渴就不用补充水分。调查显示,人们喝水时往往忽略了水的营养及保健功能。干净、安全、健康的水是最廉价最有效的保健品。水在体内能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稀释,这样才能便于人体吸收。由于一切细胞的新陈代谢都离不开水,只有让细胞喝足了水,才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四是饮料等于饮用水。

  调查显示,不少年轻人喜欢把饮料当作饮用水。其实,水和饮料在功能上并不能等同。由于饮料中含有糖和蛋白质,又添加了不少香精和色素,饮用后不易使人产生饥饿感。因此用饮料代替饮用水,不但起不到给身体“补水”的作用,还会降低食欲,影响消化和吸收。长期饮用含咖啡因的碳酸性饮料,会导致热量过剩,刺激血脂上升,增加心血管负担。咖啡因作为一种利尿剂,过量饮用会导致排尿过多,出现人体脱水现象。另外,对儿童来说,碳酸性饮料会破坏牙齿外层的珐琅质,引发龋齿。

  五是把医疗用水当饮用水。

  目前在市场上可以看到一些名为“电解水”和“富氧水”的饮用水,严格地说,这些都属于医疗用水,不能作为正常人群的饮用水。电解水就是通过电解作用,把水分解成阳离子水和阴离子的水。阳离子水是医疗用水,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饮用;阴离子水则常被用于消毒等方面。富氧水是指在纯净水里,人为地加入更多的氧气,这种水中的氧分子到了体内,会破坏细胞的正常分裂作用,加速衰老。

夏季喝水别犯五误区,不要边吃边喝水

  入伏以来,天气更加炎热了,这个时候我们最重要的是要补水降温,大家都在提倡多喝水,解暑降温。但是多喝水真的就对吗?你的喝水方法是否伤害了你的内脏了?你喝的水是否是健康需要的水?今天就来告诉大家喝水的5种不要,才能保护我们的内脏。

  一、不要边吃边喝水——伤胃

  很多人喜欢吃饭时在边上放一杯水,因为这样方便将食物送入体内。尤其是作为宝宝妈妈,更是喜欢给孩子吃汤泡饭。其实这些喝水或间接喝水的方法都是错误的,这样会伤胃并且引起消化不良,长期会得胃病。

  首先,食物在口腔中经过充分咀嚼,将食物由粗变细,再进入胃部消化,这样可以减轻胃负担。并且食物在咀嚼时会刺激口腔分泌淀粉酶,帮助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如果边吃边喝水,使食物得不得充分咀嚼,加重胃肠道负担。并且,口腔唾液分泌减少,不利于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其次,边吃边喝水影响食物对胃的刺激,减少胃部消化液的分泌,同时冲淡消化液,使食物得不充分消化造成胃负担。长期造成胃病,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宝宝胃病的原因。

  二、不要一次性喝太多水——伤肾

  夏季讲究多喝水,排汗降温的同时还可以排毒。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大量饮水,一次性把一天的水都补上来,这样做无疑是自毁肾脏,伤及人的先天之本。

  首先,喝水需要进入胃肠道,经过肠道吸收在进入血液,需要通过肾脏的过滤才会形成小便,而非我们想象中的“喝进去,尿出来”,一次性喝太多水,无疑给增加肾脏的过滤负担。

  其次,一次性补充大量的水分,导致体液钠含量急剧下降,出现“水中毒”现象也就是脱水低钠症。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出现细胞水肿。从而有呕吐、头晕、昏迷等症状,有时会引起急性肾衰危及生命。

  三、不要饮品代替水——伤肝

  碳酸饮料、奶茶、果汁等等现代的饮料太多,而且这些饮料口感好深受人们喜爱。但是这饮料中往往添加太多的添加剂,并且都由塑料瓶装罐,危害肝脏健康。

  首先,这些饮料中含有太多的添加剂,如防腐剂苯甲酸,增味剂香精等。这些添加剂虽然符合规定,但是常喝饮料,肝脏就必需对这些添加剂进行代谢,增加肝脏负担的同时代谢不完全会造成添加剂积累,危险人体健康。

  其次,灌装饮料的塑料瓶,如灌装矿泉水和碳酸饮料PETE材质的塑料瓶,在使用10个月之后就会释放出致癌物质DEHP,危害男性睾丸。

  还有一些袋装饮品,其包装中的有毒物质容易被饮料中的有机物质溶解出来,在肝脏堆积造成肝脏负担。并且现代塑料瓶含有的双酚A会诱发儿童性早熟、肥胖和内分泌失调。

  四、不要躺着喝水——伤肺

  喝水的姿势也就讲究,我们平时很少去留意,躺着喝水容易造成水进入肺中,大人只会感到呛着咳嗽几下就好,而对婴幼儿却有不同的影响。

  首先,躺着喝水容易造成水回流或直接呛入气管,引起咳嗽。如果儿童较小,还会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其次,水呛入肺部,容易造成肺感染,引起肺部疾病。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婴幼儿身上。

  五、不要只喝纯净水——破坏免疫系统

  人类的疾病80%和喝水有关,50%的癌症由于喝水不洁造成。所以很多人追求喝干净卫生的水,这本是一件好事。有些过度追求干净,只喝纯净水,纯净水的优点是没有细菌、病毒和极少的矿物质。但是这也变成其缺点,因为人体从中吸收的微量元素只有1%。

  人体免疫力虽然看不着,摸不着,但是却是人体抵御疾病的一个重要屏障。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元素,是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因素,如锌缺乏会消弱免疫系统,硒缺乏会造成身体炎症,铁缺乏会造成身体虚弱,易感冒。

  所以只喝纯净水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就开始多喝矿泉水或其他单一的水。其实这也会给身体造成伤害,长期只喝矿泉水容易导致体内堆积过多的矿物质,尤其对患有结石一类的人群,会加重结石。

  喝水就应该像中国的文化一样保罗万象,但是前提是要干净卫生的水。

夏季养生警惕五误区 运动后大量喝水

  夏季养生误区有哪些?夏天昼长夜短,暑气灼人,养生保健尤其重要。然而,许多人习以为常的保健方法实际上是不科学的。下面介绍一些夏季保健的误区,对人们的夏季保健颇有裨益,一起来来看看。

  误区1:夏夜不宜晚睡

  有人认为夏季后半夜气温下降再睡而第二天晚起可更好地休息。但按人体“生物钟”的规律,睡眠的最佳时间是22-23时,早晨5-6时是生物钟的“高潮”,此时起床精神最好。因此,夏季仍应按时起居。

  误区2:开门窗通风凉快

  在夏季酷热的日子,室外气温很高,有时连外面的风都是热的,这时打开门窗会使室内外的温度一样高。所以,夏日如室外气温很高,应在气温最高的14时前关上门窗,使室内气温保持较低的水平,到傍晚时再打开门窗,房间里会显得凉快些。

  误区3:运动后大量喝水

  暑天运动必然会大量出汗。如果运动时间稍长,人体失水较多,必然会感到口干舌燥。有的人运动后便大量饮水,一是觉得痛快,二是觉得大量饮水才能尽快补充身体需要,使体液平衡。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人在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存留在四肢肌肉中。如果运动后马上大量饮水,势必会使胃肠道部分血管急剧收缩,吸收能力减弱,且使人感到胃部沉重闷胀,妨碍膈肌的活动,影响正常的呼吸。因此,夏日运动后应适量补充点水,特别是盐水,不要快速大量饮水。

  误区4:赤膊凉快

  闷热的三伏天,有些人总喜欢光着脊梁,以为这样凉快,其实未必如此。从生理角度分析,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而且还靠皮肤辐射等。据测定,在气温18-28摄氏度的环境里,人体体温的70%靠皮肤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气温达到35摄氏度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所以,如果这时赤膊,就容易吸收热量,非但不凉快,反而会感到更加闷热。

  误区5:大量出汗有益健康

  夏天出汗一方面可蒸发散热,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方面可排出多种有害的代谢废物,如乳酸、碳酸、肌酐、尿素以及细菌的毒素等。所以在暑天只要能出些汗,小便通利,就不大会得病。若无汗少尿,常为暑病先兆。老年人汗腺萎缩,所以容易得暑病。

  那么,为什么出汗多了又不好呢?原因是蒸发散热的效果以少量出汗为最佳;若是汗珠大滴流淌,其散热效果反而不佳,徒然损伤津液和元气。因为大量出汗可以丢失许多有用物质,导致机体缺钾、钠。据测定,汗液中还含有锌、铜、铬、钼、钴、碘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其他活性物质,所以出汗过多会导致脱水体虚。另外,大量出汗可使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对动脉硬化者有诱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在酷暑盛夏出汗较多时,要随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平日三餐应多喝些菜汤,多吃些含水分多又富含维生素和钾盐的水果、蔬菜,如西瓜、黄瓜、菠菜、丝瓜等。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