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养生治病三方法 轻揉翳风穴气舍穴缓解落枕

导读: 一、经络急救,缓解头晕目眩 二、经络急救,缓解落枕 三、经络急救,用眼过度

  很多人早上起来发现落枕或者经常头晕目眩的,用眼睛过多而眼痛...很多人一有小毛病立刻就去看医生吃药,其实这些小毛病其实还没麻烦到去看医生那么严重,我们要学会自疗保健,经络养生法就可有效治疗。中医认为,经络通畅身体健康,经络不通就会生病,下面中医就为大家介绍一些经络治病的方法,帮你轻松去除生活中的小病症,一起来看看吧。

  一、经络急救,缓解头晕目眩

  紧张、疲劳,难免引起头晕、头重、眼花,这种状况持续时间久了还会诱发心悸、呼吸困难、脉搏不规律、手脚发冷、高血压、食欲不振、多汗症等,可以点百会、拿风池,快速消除头晕目眩,让清爽的精神伴随在你身边。

  出手穴位:风池→颅底两侧

  出手方法:拿

  这个穴位的位置约与耳垂相平,是颅底部非常明显的凹陷,点按此处时会有酸麻胀的感觉向后头部放散。你用力推按一分钟,可增强对穴位的刺激。然后顺势向下提捏颈项至大椎穴止,然后重复操作约10次,会感觉舒服很多。

  二、经络急救,缓解落枕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一夜好眠,起床后却感到颈后、上背部疼痛不适,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不能自由转动,严重的时候连低头仰头都有困难,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偏向病侧,用手触摸颈部肌肉,疼痛、僵硬,摸起来有条索感……如果回想,轻易就想起是睡觉的时候位置不对,姿势欠佳,或有受凉等因素引起,然后马上感叹“落枕啦”!其实落枕不一定要找专业的按摩师才能缓解哟,来试试自己解决落枕吧!

  出手穴位:翳风、气舍→翳风应在耳垂的边缘处,气舍在锁骨上的分叉处

  出手方法:揉

  俗称的落枕,实际上是位于颈部的胸锁乳突肌出现了痉挛疼痛,可自胸乳突肌起点的“翳风”穴按揉至止点处的“气舍“穴,按揉时手法要轻揉,切忌暴力用力,不拘治疗时间,反复治疗至肌肉疼痛缓解即可!

  三、经络急救,用眼过度

  视物恍惚、眼睛疼痛、眼内充血,这些都是用眼过度的表现。现代工作离不开电脑,工作时间长,眼睛总盯着屏幕,或者忙碌的学习使你在夜深人静时也要再黑暗中持续用眼,这些都会造成视疲劳。眼睛同时也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疲劳的同时,也能导致烦躁、头晕、头疼等精神、身体上的疲劳,按摩睛明、四白,轻松战胜眼疲劳吧!

  出手穴位:睛明→内侧眼角内上方凹陷处

  出手方法:点

  轻轻闭目,双手握空拳,拇指翘立,以指尖点于穴位,用力的时候,以穴位酸胀为度,持续一分钟,放松十秒钟后再重复点按,反复3~5次,有助缓解眼睛疲劳症状。

四大养生穴位的按摩方法 足三里治疗久病体虚

  中医穴位按摩是有效的养生方法之一,我们身体有很多穴位有养生的效果,学会这几个养生穴,帮爸妈按摩或艾灸,最好能教会他们。这样既能高质量地陪伴父母,又能让父母益寿延年,何乐而不为?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四大养生穴位的按摩方法。

  1、足三里

  历代医家把足三里作为治疗久病体虚,强身保健的第一要穴。民间有“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身体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等说法。

  如果爸妈消化系统不好,刺激足三里能使胃肠吸收功能增强,按摩足三里穴可迅速缓解胃脘痛等胃腹部症状。长期艾灸足三里可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中风等作用,对体质虚弱者,尤其是肠胃功能差、抵抗力减弱患者宜用此法增强体质。

  取穴方法1:在小腿前外侧,当外侧膝眼下3寸(食、中、环、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中节近端横纹为标准,四指横度为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穴方法2: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2、养老穴

  我们不仅希望爸妈长寿,还希望他们能够活得有质量,年老也能够耳聪目明。我们身体上就有这样一个穴位,叫做养老穴,经常按揉就能起到聪耳明目、养颜美容的效果。

  养老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刺激养老穴则能够调节小肠的腑气和疏通小肠经经气,使水谷精微上升至头面五官,濡养眼、耳、鼻等五官,使耳聪目明;通过小肠经的输布,温养面部肌腠,润泽面部皮肤皮毛,起到养颜美容的作用。养老穴除了适于按揉外,也可以艾灸。

  取穴方法1: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的桡侧缘上,与尺骨小头近端平齐的骨缝中是养老穴。

  取穴方法2: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在尺骨小头的最高点上;然后掌心转向胸部,当手指滑入的骨缝中是养老穴。

  3、关元穴

  冬季,很多中老年人有身体怕冷的症状,这是阳气不足的典型表现。阳气不足,体内产生的热量不够,阳气不够了,自然就会出现怕冷的状态。

  艾灸关元穴可补肾固元防寒。艾灸属阳,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补肾固元防寒的作用。

  灸关元穴有良好的延年保健作用。此外,关元穴可调整肝脾肾三条阴经,有健脾补虚、养肝疏泄、补肾益精的作用,并能通调三焦,以调经通下焦为先,可主治泌尿、消化、肝胆等方面的疾病,如脾肾虚寒引起的泄泻,均可灸关元穴。关元穴只适于艾灸。

  取穴方法:脐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关元在脐下3寸,即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上五分之三与下五分之二交点处。

  4、人迎穴

  冬季是心脑血管意外高发的季节,我们不妨教爸妈经常按揉、艾灸人迎穴,可起到行气活血、防治高血压和中风的作用。中医认为,人有“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是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四海”都有其相应转输的部位和穴位。人迎穴是人体“气海”输注的穴位,是调气、补气的主要穴位之一。

  中医认为,气对血有温煦、推动、统摄等作用,气虚则推动、温煦血液的功能减弱,血液运行不畅而出现血淤。因此,高血压、中风之类的血脉病变的根源在于气,调气、补气为治疗根本。

  临床上,气海之输——人迎穴是防治高血压和中风的主要穴位之一。基于血流动力学研究证实,刺激人迎穴有抑制动脉硬化形成的作用,还能够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而起降压作用。临床研究还表明,艾灸人迎穴对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脑血流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防治中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取穴方法:取穴时让爸妈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势,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3厘米,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穴位操作法


  

按摩法。

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按摩同时让被按摩者屈伸活动,来加强酸、麻、胀、痛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一两次。

  艾条灸采用仰卧位或坐位。

将艾灸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两三厘米施灸,使温热感向深处、远处扩散、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1次。

拔罐穴位治病八方法 疏通经络背俞穴

  任、督二脉透罐法是对传统腹背阴阳配穴法的继承和发展,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在任、督两脉透罐可以通透全身的阴经与阳经,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对人体五脏六腑均有防病治病的作用。试试中医拔罐养生治病的新方法。

  一、增加活力法

  取穴:劳宫、涌泉、三阴交、足三里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振奋阳气,清心泻火,宽胸利气,增加活力的功能,配合涌泉、三阴交、足三里,效果更加明显,经常在此拔罐可使人解除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以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竞争激烈,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生活。

  二、祛除浊气法

  取穴:涌泉穴、足三里

  涌泉穴位于足心,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及后天之精,又主生长、发育、生殖,是人体的生命之源,肾气充则生长发育正常,精力旺盛,反之则生长发育迟缓,精力不足。肾为主水之脏,肾的生理功能异常则水液代谢出现障碍,人体就会出现湿毒侵袭的现象,湿邪重着粘腻,易趋于下,不易排出,常阻塞经络气血,引发其它各种疾病。涌泉穴经常拔罐可以及时祛除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肾经,使经络气血通畅,肾脏功能正常,肾气旺盛。配伍足三里更可使人体精力充沛,进而延缓衰老,体质康健。

  三、疏通经络法:

  ①任、督二脉透罐法

  任、督二脉透罐法是对传统腹背阴阳配穴法的继承和发展,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在任、督两脉透罐可以通透全身的阴经与阳经,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对人体五脏六腑均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②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纵贯整个颈背腰部,五脏六腑之经气均在此流通。现代医学证明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位于人体脊髓神经根及动、静脉丛附近,在这两处腧穴用走罐之法,可以疏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整全身气血经络的协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在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走罐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保健方法。尤其对颈椎病,腰椎病更可以收到明显的疗效。

  四、培补元气法

  取穴:关元、气海、命门、肾俞

  关元与气海穴皆为任脉之要穴,气海者元气之海也,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二穴自古以来就是保健强身的要穴。命门,顾名思义为“生命之门户也”,为真气出入之所,肾俞为肾之要穴,经常拔这四个穴位,可以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五、调补精血法

  取穴:三阴交、气海、肾俞、心俞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血同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二者相互滋生,精血才能充盈。肝主藏血,可以调节人体流动血量,全身血脉都归心所主,气又为血之帅,故常拔三阴交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配以肾俞、心俞、气海可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六、预防胃肠道疾病

  取穴: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

  足三里是人体极重要的保健穴位,对于脾胃功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脾俞、胃俞为脾、胃二脏的背俞穴,中脘为胃之募穴,在这几个穴位拔罐可以有效的调节脾胃功能,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七、预防心血管疾病

  取穴:内关、心俞、肝俞、肾俞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宽胸利气的作用。心包乃心之外围,具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心俞为心脏之要穴,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二者都和人体心血管系统有着密切联系,故经常在内关、心俞、肝俞、肾俞上拔罐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八、预防呼吸道疾病

  取穴:天突、肺俞、风门

  呼吸系统疾病多是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而致,肺为娇脏,最易受邪。天突位于任脉,与阴维脉交会,现代医学报道刺激天突穴可以明显降低呼吸道阻力;肺俞为肺之要穴,风门为外邪出入之门户,故这三个穴位有着理肺止咳,祛风除邪,调畅气机的作用,经常拔罐能够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