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夜里腿抽筋 如何正确处理

抽筋是很多人都有过的毛病,而且我们也不可能保证说往后的五十年绝对不会抽筋。尤其是现在到了天气逐渐转凉的时候,夜里睡觉的时候稍不注意就可能会有腿部抽筋的现象出现,这个时候该如何正确处理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抽筋持续时,疼痛可能是非常难受的。抽筋一般在几分钟之内自动消失,但是严重的时候能导致持续酸痛。一般而言,腿抽筋影响的是小腿部位的肌肉(体积大的肌肉称为腓肠肌)或者沿足底的肌肉。

  可以立即采取的最佳对策是轻轻拉伸绷紧的肌肉。第一种方法是:先抓住脚趾然后慢慢将脚掌向自己方向拉,这样可拉伸腓肠肌。

  第二种方法是:身体前靠在墙上,脚后跟着地。如果仅站立,然后将体重集中由发生抽筋的腿支撑也有所帮助,但是应当小心摔倒:如果旁边有人可以帮忙的话就更好一些。温暖(使用电热毯或温水但不能用开水)或按摩腿部和足部也可以有助于肌肉放松,不过最好先试试拉伸肌肉。

  预防小贴士

  下面是腿抽筋发作前用于预防的5点建议:

  穿舒服的鞋子。平足和其他身体构造的问题使一些人特别容易发生腿抽筋。合适的鞋是弥补的方法之一。

  拉松被褥。很多人喜欢睡觉时把被子捂得紧紧的。但是特别在仰卧的时候,被子可能压住足部,这样使腓肠肌和足底肌肉紧绷。紧绷的肌肉很容易发生痉挛。只要将被褥拉松一些就可以了。

  伸展肌肉。睡前伸展腓肠肌和足部肌肉可有助于在第一时间预防抽筋。伸展方法和腿抽筋时伸展腓肠肌和足部肌肉的方法相同。还可以将足前部置于楼梯踏步的第一阶,慢慢下压脚跟使脚跟位置低于阶梯位置。

  大量饮水。如果平时活动量大(包括散步、整理花园、做家务),需要补充液体以避免脱水,但是不要过量。大量液体能稀释血液中钠的浓度,这样可能导致各种问题,包括肌肉抽筋。应该饮用多少水取决于你的活动量和所食用的食物。因为口渴刺激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微弱,我们在年老后可能会忘记喝足量的水。一些人还担心因为喝水太多而上厕所次数增多,特别是晚上更不方便。

  为了防止小腿抽筋现象发生,平时应注意避免腿部受凉或突然运动过猛、过久;饮食上注意补充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虾米、虾皮、乳类及其制品、绿色蔬菜、海带、芝麻酱、骨汤。多运动与晒太阳都有利于骨骼生长和保健,亦可口服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

  肌肉疼痛和抽筋的区别

  有时腿部肌肉疼痛常误认为是腿部抽筋。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比如,持续肌肉疼痛(并非腿部抽筋)是降血脂药他汀类药物的罕见副作用。当肌肉处于使用状态时如走路时,腿部血液循环不畅可导致肌肉疼痛,然而肌肉抽筋最频繁发生在肌肉休息时。

老年人夜间小腿抽筋如何处理?,

医学认为老年人夜间小腿抽筋是由于血清中的钙离子浓度下降导致了神经和肌肉兴奋性增高所致,特别是在寒冷熟睡后长时间的下肢弯曲诱发小腿抽筋,一般采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用拇指或者是食指的指腹用力按压人中穴;二、马上坐起把腿伸直然后用双手用力将脚掌往脚背方向去扳;三、马上下床走动,如果说很痛的话可以用前掌向下蹬地。

饮食上有什么注意的呢?一、可以在烧饭烧菜当中加点醋加点山楂,它可以促进食物中钙的溶解也有利于吸收;二、多吃豆制品、奶和虾米这些含钙丰富的食物;三、注意保暖,特别是腿部的保暖;四、加强锻炼。必要时需要服用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钙剂。

小心这种小伤口会致残,发生外伤如何正确处理

  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不小心会割伤自己的手,很多人不以为然,随便处理一下就好了,但是大家知道吗?一些小伤口也会致残疾,大家一定要警惕,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

  案例

  王先生近日在家庆祝生日,希望饮点啤酒,在开瓶时用力过猛,被铁皮瓶盖划破了手指皮肤约1厘米长。他觉得是小问题,涂了点红药水,再用胶布包了一圈了事,饭后又帮忙洗刷。晚上入睡时,他感到伤指疼痛,发觉食指伤口处红肿。次日疼痛加剧,但因工作忙,王先生也没上医院。第三天,因伤口疼得厉害,他终于去了医院,医生打开胶布,发现伤口已有黄色液体分泌物,给予每天换药及抗生素口服处理,但肿痛消退不明显。伤后第七天,肿胀的末节手指皮色发紫,拍X片探查发现末节指骨骨质破坏,并有坏骨形成,虽经积极治疗,但伤后两周因患指末节皮肤坏死、指端血液循环障碍而不得不进行截指手术。

  手部与外界的接触最多也最频繁,长期暴露于各种潜在的危险中,从而更易受伤。创伤的组织可以是皮肤、神经、血管,也可以是肌腱、骨骼等,但通常是多种组织的复合伤。手外伤正由于非常常见,所以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造成治疗上的延误。专家提醒,一处很小的皮肤割伤,如果处理不当,可发展为大祸根,留下终生残疾。

  发生外伤,正确处理两大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教授指出,发生外伤后,正确的止血方法和防止感染是两大关键:

  1、止血。一般小伤口通过压迫即可止血,只要用棉球或纱布(干净的手帕或卫生纸也可)压在伤口处数分钟即可。对于出血量较多的手指外伤,应该用手压迫受伤指根部止血,也可以用橡皮条扎住指根部,并尽快去医院。

  谨记:要记录扎住指根的时间,一小时要放松一次,长时间扎得过紧会使手指缺血甚至坏死。在手外科,由于止血带扎得过紧、时间过长而导致手部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甚至截指的病例不在少数。

  2、防止伤口感染。预防感染很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清洁伤口。顾玉东院士表示,在控制活跃性出血的条件下,应当用蒸馏水或矿泉水冲洗伤口,把伤口中的污染物冲掉,也可减少污染的微生物。没有条件的话也可用自来水冲洗伤口,尽量减少创面细菌的数量。“伤口裂开、皮下组织暴露很容易发生微生物污染及繁殖,最终致伤口感染化脓。因此,闭合伤口也是预防感染的最重要措施,越早闭合伤口,感染的机会越少。若伤口大或有异物扎入,应去医院处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注射TAT(破伤风抗毒素血清)。”顾玉东院士说。

  需要提醒的是,手外伤后,每个人的皮肤愈合周期都差不多,一周左右即可愈合。但若伤口感染后,身体免疫力低下的人可能会长时间不愈合,甚至出现溃烂。如果伤口超过7天仍有红肿刺痛等症状,不见好转,就要考虑伤口是否已被病原菌感染,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

  手外伤处理的几个误区

  手部常常会被一些利器等刺伤或割伤,此时处理伤口是刻不容缓的,但许多人常会陷入伤口处理的误区中——

  误区1:不包扎,让伤口自然风干,才能更快愈合×

  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如果手指破了,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纱布覆盖伤口,这样有利于快速愈合。

  误区2:伤口包扎得紧一些,不容易感染 ×

  包扎时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此外,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

  误区3:出血时,立即用止血粉止血 ×

  在家处理伤口,尽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则会刺激伤口,还会盖住创面,给医生的诊断及“二次处理”造成困难,需要花时间除去止血粉残留,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其实,止血的首要原则,是在伤口上施压,直到不流血为止。

  误区4:每天换药能好得快些 ×

  只要保持伤口清洁,不需要每天换药,可按医嘱3天左右更换一次敷料即可。如果天天换,反而会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瘢痕的形成。

  误区5:愈合中的伤口长出一层黄黄的薄膜,用手撕去 ×

  其实这层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组织,有助于伤口愈合,除掉会适得其反。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