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需防抑郁症,积极控糖是关键

不知你是否听说,吃糖会让人心情变好!电视里也常有主角心情不好,请吃糖说会让心情变好的场景;还有,面对情况危急人数众多都鸦雀无声如坐针毡的大场面,唯有Ta淡定剥糖放进嘴里看着飘走的糖纸,轻轻说了句:起风了,该灭了!莫非这就是糖的“神奇效果”!可是糖尿病患者却要严格控制糖,最过分的时候一点都不许吃,这抑郁症莫非与此有关?那吃糖又是否真的不会抑郁?抑郁还与对自身情况如肥胖等的评价息息相关,糖尿病与肥胖又存在一定的关联,那肥胖是否也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糖尿病与肥胖互为危险因素,与抑郁症也存在一定联系。糖尿病患者出现抑郁症,通常会在疾病后期,由于长期的饮食控制等,导致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肥胖这一自身评价作为诱因会引发抑郁症。但也有少数人长期精神紧张后,通过暴饮暴食来缓解情绪,使血糖控制困难导致肥胖。

肥胖状态下,由于机体脂肪含量多,而脂肪可以分泌抵抗胰岛素作用的脂肪因子,易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引起血糖升高;糖尿病由于营养随尿液丢失导致饥饿引起主观进食的欲望,或免疫因素影响导致代谢异常。所以糖尿病若合并肥胖和抑郁症可先肥胖,抑郁前一般血糖控制不是很理想;也可先抑郁,长期苛刻的血糖控制后,通过暴饮暴食缓解情绪,导致肥胖。

那如何减少糖尿病抑郁症的发生呢?拥有“神奇效果”的糖是否可行。吃糖会使心情变好的原因之一在于,大脑的精神控制需要消耗能量吃糖后短时间可以提供大量能量,但随后糖分耗尽会产生较大的反差,导致情绪低落。可见依赖糖来让人心情好的方法并不可取。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胰岛素;而预防肥胖以及抑郁症,则建议通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也就是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餐后血糖小于11.1mmol/L,通过习惯而不是通过精神控制。对于糖尿病肥胖不建议使用药物。

对于糖尿病抑郁的患者,除对症进行帕罗西汀、舍曲林等药物治疗,最重要的是积极控制血糖。不是对自己施压的控制,而是减少对高糖分食物的兴趣,从根源上控制糖分的摄入;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后适当进行运动降低餐后血糖,同时也可以改善心情。通过将读书、散步等兴趣爱好养成来转移注意力,减少休闲时间对食物的欲望,同时还可以降低抑郁症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的抑郁和肥胖都可能会长期伴随,药物或可以治愈,但与养习惯一样是为了缓解症状,增加对生活的认知,建立并使机体、精神、社会等各方面处于一个平衡状态,恢复社会功能及正常的生活,将影响降到最低。而这个平衡状态也是现如今多数人的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预防并发症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吗

预防并发症是治疗糖尿病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要控制好患者的血糖,因为如果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会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而且患者的症状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因此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它对于预防并发症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使用有效的治疗,来控制好血糖并定期监测血糖,这样才能够使得患者的治疗得到保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孩子得了糖尿病怎么办?控制饮食是预防关键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高危因素包括:

传统的饮食陋习:

如大吃大喝、重肉轻蔬、逼迫式劝食、奖励式喂食;

西餐的逐步流行:

如高热、高脂快餐、甜点、炸土豆、饮料等,调查显示30%的学生喜欢进食快餐食品,这些快餐食品口感好,却含有过量的糖、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含量极少;

家长的营养知识缺乏:

过早添加辅食等;

儿童户外活动减少:

儿童从小有过重的学业压力,稍有空余时间则是电脑、电视,所以使得儿童体力活动时间减少,静坐时间过长。

童糖尿病的预防措施:

儿童糖尿病的预防其实很简单,只要掌握多运动少吃糖这个基本,再加以适当的运动锻炼,就完全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下面我们来看具体方法:

合理饮食

在生活中,饮食的合理搭配对于儿童糖尿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在家里,应该注意选用最有营养的搭配,如果外吃饭,要选择一些新鲜的食品以及少油煮食的绿色饭店。尽量不要喝一些汽水以及甜品。选择有机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每天吃3~5中不同的蔬菜。注重高纤、低饱和脂肪、无转化脂肪、低精炼碳水化合物和全谷物。

定期检查

定期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是早期发现青少年人群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进行一些血糖的检测,除查空腹血糖外,还应同时检测餐后两小时血糖,并对伴有代谢异常者及早进行干预治疗,以防止儿童糖尿病。

适当锻炼

除此之外,适当的进行锻炼对于儿童糖尿病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锻炼能够改善身体对胰岛素分泌的敏感性,增加血液运行和供应胰岛素给肌肉组织。提高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本文Hash:75930536975d453f8afa21b74b5cee7b72885c2d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