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结肠是先天性的吗

巨结肠根据原因不同,分为先天性巨结肠和继发性巨结肠,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是优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段结肠肥厚扩张。

本病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的肠道畸形,继发性巨结肠以肛门直肠末端有器质性病变,如先天性的肛门狭窄、术后瘢痕狭窄或者直肠外肿瘤压迫使排便不畅,粪便滞留,结肠继发扩张。

一般经肛肠直诊可以确认,所以由于原因不同,巨结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也就是继发性,所以巨结肠并不全是先天。

巨结肠类源病是先天性的吗

是先天性。本病是由于肠道内神经节细胞数量或质量异常而导致肠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病变的肠管不能舒张,呈持续痉挛状态,导致肠腔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并在近端肠管内积聚,导致近端肠管扩张。患儿临床表现为顽固性的便秘、腹胀,长期会有营养不良。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认为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目前主要倾向于基因突变和肠道微环境改变学说。由于这两个因素的变化导致肠道神经细胞在发育、分化、迁移、定居等方面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肠管功能异常。本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病变的肠管。

先天性巨结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以致肠管扩张、肥厚,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有密切关系,本病的发病机制是远端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功能异常,使肠管处于痉挛狭窄状态,肠管通而不畅,近端肠管代偿性增大,壁增厚。本病有时可合并其他畸形。

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依据:

1、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以上仍无胎粪排出,经直肠指检或灌肠后有“爆破样”排便、排气,并伴腹胀、呕吐者,应疑诊此病。

2、X线平片以及钡灌肠:腹部立位平片多显示低位结肠梗阻。钡剂灌肠侧位和前后位照片中可见到典型的痉挛肠段和扩张肠段,排钡功能差,24小时后仍有钡剂存留,若不及时灌肠洗出钡剂,可形成钡石,合并肠炎时扩张肠段肠壁呈锯齿状表现。

3、活体组织检查:取距肛门齿状线3cm以上直肠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有异常增生的神经节纤维束,但无神经节细胞,此为诊断金标准。

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

1、保持患儿肛门清洁,便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肛门,不能兜尿布。

2、坚持排便训练数月至数年,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每次力求排空大便,如连续2天未排便,可用开塞露通便。

3、调节好饮食种类,防止腹泻。

友情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提及药品相关信息,均需在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最常见的症状是什么

若是小儿患有先天性巨结肠,其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多数患儿在出生后,胎便排出延迟,出现便秘的症状;其次,还可能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体检时可在患儿的左下腹触及粪性的包块等,本病长时间易导致患儿出现生长发育延缓和营养不良等症状。

诊断检查:

1、X线检查:腹部平片:可见充气扩张结肠影显示结肠梗阻;钡剂灌肠造影:可见经典的痉挛唱段和扩张肠段,排钡功能较差,若24小时后仍有残钡是巨结肠的有力证据。

2、直肠测压检查:判断肛管是否有正常松弛反射。

3、组织化学检查:对直肠黏膜下固有层进行组化染色,可见乙酰胆碱酯酶强阳性的神经纤维。

4、病理组织学检查:病变肠段黏膜下及肌层组织活检见不到神经节细胞。

治疗方法:

对于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治疗:

1、Swenson手术:切除病变肠段,直肠远端保留前壁2cm和后壁1cm。

2、Duhamel手术:切除病变结肠,保留直肠,远切端闭锁。

3、Soave手术:切除病变结肠,剥除直肠黏膜。

非手术治疗:包括扩肛、甘油栓、盐水灌肠、缓泻药等。适用于全身情况不良的患儿以及出生不足半年的新生儿。

友情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提及药品相关信息,均需在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本文Hash:98c5c91a04a8dc06405d172401e2853edf65c461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