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湿的症状

脾湿的症状与脾湿的类型有关,主要包括湿热蕴脾以及寒湿困脾这两种类型,一般会有恶心呕吐、面色晦暗、肢体浮肿等症状。

1、湿热蕴脾:是因为外感湿热之邪所致,部分人爱吃肥甘厚味的食物,经常大量饮酒,会使体内湿热之气加重,内蕴脾胃。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脘腹胀满、纳呆、恶心呕吐等,患者经常感觉口中发苦,并伴有粘腻感、渴不多饮,经常便溏不爽、小便发黄,常感觉肢体困重、大量出汗却无法解热,有时会有面色发黄、皮肤瘙痒等症。

2、寒湿困脾:多数是因为气候过于阴冷潮湿,经常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外感寒湿引起的,也不排除是过食肥甘生冷的食物而内生寒湿,使得寒湿内盛、脾阳失运,常表现为脘腹痞闷,会有腹痛便溏、口腻纳呆等症状,感觉头身困重、面色晦暗,女性白带量会明显增多,可伴随肢体浮肿、小便短少以及舌淡胖等症。

脾虚湿困的症状

脾虚湿困的症状通常有乏力、肢体沉重、困倦、肢体浮肿、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

脾虚湿困是中医学的病理诊断,主要是由于脾虚,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导致湿邪内生引起。中医认为脾脏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主运化等。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指脾具有运化水湿,是对水液的吸收和转输,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传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

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水湿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向下的特性,患者大多不易察觉,所以症状通常表现为乏力、肢体沉重、困倦等;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影响脾的运化,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甚至引起恶心欲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等。如果有脾虚湿困的症状,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五苓散等。

脾胃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脾胃湿热如何治疗

  脾胃湿热的症状

  脾胃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

脾胃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脾胃湿热如何治疗 脾胃湿热怎么调理

  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该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食管或胃或肠癌手术后,其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出现,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脾胃湿热的临床表现

  1、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2、口干口苦,渴不欲饮,或口甜黏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3、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脾胃湿热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采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方清中汤。方中黄连、栀子清热化湿,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湿,陈皮、甘草理气和胃。热盛便秘者,加银花、蒲公英、大黄、枳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

  若湿热并重,腹痛痞满,呕吐不纳,舌白或黄,渴不引饮,大便泄泻,小便不利,或赤而短,舌苔黄滑者,治疗原则清热与燥湿并行,宜辛开清解法,可用王氏连朴饮。方药: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方中黄连、栀子苦寒,清热泻火燥湿。厚朴、半夏、石菖蒲三药相配,苦温与辛温并用,辛苦开泄,燥湿化浊。半夏又有和胃止呕之功。豆豉宣郁透热。芦根清热生津。诸药配伍,为燥湿清热之良方、

  若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拟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用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慢性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

本文Hash:cc09971692083961e2209b681e0d1b0682aa17f6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