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如何传播的

乙肝是一类流行率非常广泛的传染性的疾病,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疾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体液接触传播,因为在人体的血液和体液当中可能会含有一定量的乙肝病毒,通过局部的暴露造成病毒的传播。另外,还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但是一般的生活接触不会造成乙肝病毒传染的。

乙肝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应该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避免与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血液体的暴露,要通过疫苗接种预防病毒的感染。一旦出现相应的疾病,做好正规的治疗,定期的复查。

如何避免乙肝的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在中国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就是妈妈生孩子的时候,传给孩子。首先呢,我们把病人,根据就是把她妈妈,根据乙肝病毒,DNA的含量高低,把他们分成不同的人群。对于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果乙肝病毒DNA水平,在怀孕28周,也就是七个月的时候,非常低,我们认为小于十的五次方。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认为这个妈妈,她出现孕晚期的,宫内感染的可能性,非常的小。这样的妈妈,就不需要对她,进行任何的处理,只有等孩子出生的时候,在孩子出生的当天,二十四小时以内,最好十二小时以内,给孩子打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这两个针,要在不同的部位打,这样打完之后,这个孩子,再得乙肝的可能性,就非常的小。这时候,也可以让他去吃母乳,这是一种情况。

如果说这个妈妈,乙肝病毒DNA的含量,比较高,大于十的六次方,甚至十的七次方、十的八次方,这时候除了,乙肝病毒含量,比较低的妈妈的孩子一样,在出生的当天打针以外,还需要让妈妈在,孕二十八周的时候,就开始吃抗病毒药,让她的病毒量降下来,降到十的五次方以下。这样的话,在生孩子的时候,传染孩子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度的下降。

乙型病毒性慢性肝炎如何传播的

乙型病毒性慢性肝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乙肝,慢性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了解慢性乙肝的传播途径,可以预防发生感染。乙肝病毒主要经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如果和慢性乙肝患者有性接触、或血液接触,非常容易感染乙肝病毒,比如和乙肝患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但是乙肝病毒不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住同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如果感染了乙肝病毒,会在乙肝五项的检查中体现出来,乙肝五项中第一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第二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第三项为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第四项为乙肝病毒e抗体(HBeAb)、第五项为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如果1-5项全是阴性,则表示没有感染乙肝病毒,但是也没有乙肝病毒抗体,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如果仅是第2项为阳性,则表明体内存在乙肝病毒抗体,并且没有感染乙肝病毒,是正常状态。如果1、3、5项为阳性或者1、4、5项为阳性,则表示体内感染乙肝病毒。

对于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如果经检查发现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并且肝功能存在异常,要开始抗病毒治疗,常用的药物是核苷 (酸) 类似物,比如特立晖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可以“靶向”集中在肝脏,减少外周血液内的药物浓度,对肾功能及骨密度损害较小。所以慢性乙肝患者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平时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疾病的控制。

如需用药,或想要了解更多用药知识请咨询医生或药师,在其指导下合理用药。

本文Hash:a407d12a0055121ab2bafed9962b2465d199305a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