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学会五妙招健康过冬 冬天戴围巾别捂嘴

导读: 心脏病的特殊症状 1男性脱发 2下肢浮肿 3牙周疾病 4皮肤出现黄色脂肪瘤 5白内障 6走路时牙痛 7手背起黄包 8流感好得慢 9头晕 10脱发 11指甲发青 12ED 13异常出汗 14腿疼 15耳垂出现褶皱 心脏病人吃什么好 1豆腐: 核桃: 3沙丁鱼: 4燕麦: 5木耳: 6鱼: 7橄榄油: 结语:

除了先天性心病病外,其它都是疾病所导致的心病病,如,高血压与冠心病所引发的心脏病。心脏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有哪些症状是容易忽视的?

心脏病的特殊症状

1男性脱发

年轻男性头顶脱发,心脏病风险增加。研究已证实,与头发浓密者相比,头顶头发减少,心脏病风险增加23%,而男性秃顶者心脏病风险增加36%。研究认为,男性脱发与雄激素有关,而该激素可能与动脉硬化有关,所以秃顶的男性,一定要多多关爱心脏。

2下肢浮肿

手指按压脚踝或小腿,手指松开后按压部位呈一凹陷,常常不能立即恢复,称为"凹陷型水肿"。当心脏不能好好工作,身体不能有效完成血液循环时,由于重力作用,液体会潴留于下肢,此时常常伴其他一些心衰症状,诸如尿频、尿量减少、体重增加、夜间咳嗽,这种水肿也称为"心源性水肿"。它首先出现于下肢,尤其是踝部,然后逐渐发展到全身,出现这种情况要赶紧去检查。

3牙周疾病

牙龈肿痛、出血是口腔卫生状况不佳的标志,也是心脏病的征兆。研究已证实,牙周疾病与心脏病密切相关,保持口腔卫生,保护牙周健康可以降低心脏病风险。

4皮肤出现黄色脂肪瘤

黄色脂肪瘤是一种脂肪沉积性疾病,主要损害皮肤。当皮肤,特别是眼角附近出现黄色、橘黄色结节、丘疹或斑块时,应该考虑是否为黄色脂肪瘤。这些人往往会有脂质代谢紊乱,心脏病风险也相应增加,因此要留意自己的血脂水平,及时检测,把血脂调到正常范围。

5白内障

诸多研究均提示,白内障患者心脏病风险增高,虽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其确切机理,但白内障患者无疑更应护好心脏。

6走路时牙痛

利兹总医院心脏病专家克劳斯·威特博士表示,心绞痛是心脏病典型信号,而心绞痛症状也会体现在脖颈、下巴、手臂和肩胛骨之间或牙齿等身体其他部位。走路(特别是上坡)用力导致牙痛,是心脏病的一大典型却经常被忽视的症状。

7手背起黄包

英国心脏协会心脏病专家大卫·林德赛博士表示,手背或脚踝出现淡黄色或皮肤色鼓包可能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症状。这些淡黄色隆起其实是胆固醇沉积所致。

8流感好得慢

威特博士表示,流感五六天之后症状仍得不到改善,可能是心功能变差的一个信号。心肌炎与流感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心肌炎还会发生于病毒性喉炎或胸膜炎发作或之后,这些疾病容易被误诊为流感。

9头晕

心律不齐容易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心电活动异常容易出现心跳过慢、过快或失常,还可发生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头晕。西约克郡心脏病专家马休·费伊博士表示,起床或从座椅上起身感觉站不稳,是低血压症状。

10脱发

男性脱发可能是心脏病的症状。《内科学档案》杂志刊登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新研究发现,严重脱发的男性患心脏病危险增加36%,中度和轻度脱发男性心脏病危险分别增加32%和23%。

11指甲发青

费伊博士表示,手指或指甲发青表明血氧饱和度低和血液循环不畅,也是心衰、肺部疾病和雷诺氏病(肢端小动脉痉挛引起手或足部一系列皮肤颜色改变的综合征)的一个明显症状。

12ED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是血管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布里斯托尔皇家医院泌尿科专家拉杰·帕萨德博士表示,男性勃起功能是心血管健康的晴雨表。研究发现,40多岁出现ED的男性未来10年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增加50倍

13异常出汗

英国帝国学院心脏病学专家加达·米哈伊尔博士表示,男女心脏病症状存在很大差别。男性患者常以胸闷、胸痛、压迫紧缩、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女性也会有此类症状,但是气短、下巴不适、肩膀、上腹或后背疼痛、出汗、呕吐或疲劳等症状相对不明显。因此很多女性依然认为心脏病是“男性疾病”。

14腿疼

费伊博士表示,走路时小腿痉挛性疼痛是外围血管疾病的一大症状。外围血管疾病一旦发生,就应注意心脏等身体其他部位血管病变。

15耳垂出现褶皱

林德赛博士表示,耳垂褶皱与胆固醇水平偏高有关。《英国心脏杂志》刊登一项对300名男性死亡病例的解剖分析发现,这些患者的死亡通常与心血管疾病有极大关联。

心脏病人吃什么好

1豆腐:

豆腐是由大豆而来,豆腐中含有大豆蛋白,大豆蛋白能够提供一种黄酮类物质,能够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维护心脏的健康。

2

核桃:

核桃中含有OMEGA—3脂肪酸,这种不饱和脂肪能强化心脏,适当吃一些对于身体的健康有益无害。核桃可以生吃,也可以配合其他的一起食用。

3沙丁鱼:

沙丁鱼含有大量的OMEGA—3脂肪酸、钙质与烟酸。起到强壮心脏,预防心脏病发生的功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烹饪。

4燕麦:

燕麦富含纤维素,同时有软化血管的作用,与蛋、奶制品,蔬菜水果等一同食用,营养均衡,对保护心脏有很好的作用。

5木耳:

木耳具有减少血液凝块的作用,预防血栓等病的发生,软化血管,对预防心脏病有很好的作用。

6鱼:

每周吃两次鱼,有助于保证心律正常。鲭鱼、虹鳟鱼、鲱鱼、沙丁鱼、金枪鱼和鲑鱼等海鱼,都含有欧米伽3脂肪酸,可以保证血管弹性和血压的稳定性,减少缺血引发的心肌梗死,从而保护心脏的健康。

7橄榄油:

与其痛苦地计算饮食中的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不如做些更加简单的尝试:每天用来炒菜的油全换成橄榄油。橄榄油中含有一种高抗氧化物——多酚,它能抑制我们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减少血管中的血栓形成,从而对心脏健康非常有益,你完全可以在美味中轻松预防心脏病。

结语:

当然如果有以上症状的也不一定就是心脏病,也可能只是一些小病小痛。不过有这方面担忧的朋友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些,向专业的医生咨询意见。

冬季怎样健康生活 小妙招教您健康过冬

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选择冬装的首要标准就是保暖。在众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纶、腈纶、蚕丝、醋脂粘胶棉保暖性最高,而锦纶、丙纶、涤纶的导热性较高,不太适合用于御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织物和蚕丝含空气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朝喝盐水晚喝蜜

入秋后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盐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利于降火益肾,保持大便通畅,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觉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温开水调服,不仅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还有镇静、安神、除烦的作用。此外,盐水和蜂蜜水还有防止血压升高的效果。盐中含有大量的钠,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而蜂蜜中钾含量较高,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

饮食注意预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洗澡时间不要太长

秋冬季洗澡的时间不要太长,这样会使皮肤表层的油脂失去保护,让皮肤更加的干燥瘙痒,严重还会引起皮肤发皱、脱水。建议盆浴时间20分钟最好,淋浴的话3至5分钟即可。很多人很喜欢热水澡,尤其有些鸡皮肤的妹子,有“滚烫的水能洗去鸡皮肤”的心理。但是其实水温过高也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让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的干燥。建议洗澡水温在24度至29度最佳。秋冬季洗澡不要太勤快,很多人认为洗多了身体才会越来越干净,其实这样做只会让皮肤越来越干燥,反而会加重皮肤瘙痒的问题。导致表皮变弱,受到细菌和真菌的侵入,造成其他皮肤感染。

多睡一小时

中医认为,秋冬为阴令,秋时阴收,冬时阴藏。故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养藏之道也。所以秋冬之季养生,注重阴之收藏及睡眠质量提高,则事半功倍。“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时主要的睡眠养生之道。具体睡眠时间,建议每晚亥时(即9点-11点)休息,争取在子时(11点-1点)入睡。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正常人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天8小时左右,体弱多病者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头北脚南定位准确。人体随时随地都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睡眠过程中,大脑同样受到磁场干扰。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姿势,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使睡眠更加香甜。睡觉姿势张弛有度,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侧卧负担轻。

冬季保健六个小常识 戴围巾捂嘴易患呼吸道疾病

  冬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冬季是一个最佳养生时节,也是最容易生病的时节,所以在这个时节,我们要做好养生保健工作,那么冬季如何养生呢?冬季养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

  一、冬天戴围巾,别捂嘴

  在寒冷的冬季,不论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还是儿童、年轻的小伙还是漂亮的姑娘,出门围上一条围巾,既有防风御寒之效,又能增添美的风采。在戴围巾时,不要采用连脖子带嘴一块捂的方法,看似保暖,实则于健康不利。因为围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纺毛线织成,纤维极易脱落,又因容易吸附灰尘、病菌,而且不常洗涤,所以在围巾接触人的口鼻时,脱落的纤维、灰尘、病菌很容易随呼吸进入体内,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

  二、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

  寒冬,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服装,热量就主要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据测试,处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的人,从其头部散失的热量是很多的。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的总散热量的30%,4℃时占60%,零下15℃时占75由此可见,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如俗话所说:“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

  冬季戴帽应特别注重帽子能护住耳朵,儿童更应注意随时戴帽子。

  三、18℃,理想温度

  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16℃~20℃较适合,以18℃为最理想。

  若室内温度过高,会使人感到闷热心烦,令人头昏脑胀,萎靡不振。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引起生理变化,引起疾病。尤其是北方冬天用火炉烧煤取暖的房间,温度过高时,特别容易引起外感风寒。

  若室内温度过低,会使人体散热过快,大大消耗人体的热能,常常令人感到寒冷、缩手缩脚,身体虚弱者会引起寒战,胃肠虚弱者,会引起腹胀、胃肠痛等。

  四、45%~60%RH,健康湿度

  冬季室内的湿度也要适宜,45%RH~60%RH被称为“健康湿度”。

  室内湿度过高,人体散热就比较困难。当室内温度过高时,就会令人憋闷难耐;室内温度低时,湿度高于’80%RH,会使人体散热过快,增加寒冷感。

  室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的呼吸道干涩难受,会造成口干舌燥、咽喉疼痛。一般北方地区冬季降水量少,风大,气候干燥,室内湿度也较低。特别是冬天烧炉子、暖气取暖,室内空气更是干燥,常常需在炉子上放置水壶,让壶内的水蒸腾,向室内排放蒸气,或向地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为了更好地控制空气湿度,可选用加湿器。

  五、天气寒,脚要暖

  俗话说“寒从脚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再加上脚的表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温性较差,因此,脚的皮温最低,趾尖温度有时只有25℃。

  中医学认为,足部受寒邪,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胃脘痛、腹泻、行经不调、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脚部受凉还会使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引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寒冬时必须重视对脚的保健。

  冬季鞋袜的尺寸要稍大些,脚与鞋之间应有空隙,就是利用空气的隔热作用,增强保暖性。鞋底要适当厚,因为鞋底厚则鞋的防寒性能好。在冰天雪地里工作的人,应穿带毛的高腰皮鞋或长筒皮靴。

  常生冻疮的人应及早穿棉鞋;有脚汗的人宜选用透性较好的棉鞋和棉线袜,当袜子和鞋垫汗湿后,要及时烤干,棉鞋内也应常烘晒。

  六、营造理想“衣服气候”

  所谓“衣服气候”,是指穿的衣服表面温度大约在零摄氏度左右,而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在人体周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区,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使人体维持恒定的温度。

  营造理想“衣服气候”的具体措施是: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皮肤老化,血管收缩减弱,加上代谢水平低,衣着应以质轻暖和为宜;青年人代谢能力强,自身调节能力比较健全,对寒冷的刺激,皮肤血管能进行较大程度的收缩来减少体热的散失,因此,穿衣不可过厚;婴幼儿则不同,其身体较稚嫩,体温调节能力低,应注意保暖,但婴幼儿代谢旺盛,也不可捂得过厚,以免出汗过多影响健康,所以衣服要勤加减。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