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倒春寒关键健脾养阳 四方法健脾胃补阳气

导读: 1、还寒时际最应保暖 2、早春养阳睡前多摩腹 3、“下火”要轻疏肝健脾是王道 4、春季养肝忌酸涩、油腻和酒 其他健脾胃的养生方法:

  春天是个气候多变的季节,天气变化比翻书还快,不时还会出现倒春寒。倒春寒天气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如何对付“倒春寒”?关键要健脾养阳,下面一起来看看健脾养阳的方法有哪些。

  1、还寒时际最应保暖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这说的就是春天的气候。春天是个气候多变的季节,虽然春季逐步回暖,但早晚还是比较寒冷,冷空气活动的次数也较为频繁,不时还会出现倒春寒。倒春寒天气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倒春寒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养生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过早脱去棉衣,一旦冷空气来袭,可能会一下子适应不了,身体的抵抗力也会下降,很容易着凉感冒,甚至发热。特别是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要穿得稍多一点,避免感冒,诱发疾病。教授提醒,像哮喘、冠心病患者更应在春天多穿些,以免一不小心旧病复发。

  另外,还有不少人春天不喜欢盖厚被子睡觉,甚至还有大开窗户睡觉的。殊不知,人在睡眠状态下肌体的抵抗力最差,一些春季常见病也正是此时得上的。如果夜晚大开窗户睡觉,吹到寒风很容易诱发关节炎、腰腿痛等毛病,落下病根,日后难以治疗。因此,按中医理论“春捂秋冻”,春季还应多捂些。

  早春时节的心情调养也相当重要。在春天,一般人都容易肝火旺,心理状态不稳定。因此,在这个季节里,要注意情绪调养。大约50%至60%的肝炎病人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值得提醒的是,对补肝而言,一定要在肝功能正常半年左右,待肝功能正常稳定后,才可适当地进补。

  2、早春养阳睡前多摩腹

  民间有句俗语: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人体会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向“春夏养阳”过渡。但很多人睡眠不好,这都是因为阳气没有养护好所致,表现为阳虚怕冷,睡不着还伴有多梦。

  那么如何养护我们体内的阳气呢?养生专家介绍,可以试试睡觉前按摩腹部。具体方法是:仰卧,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即可。一是有利于促进消化,排除脾胃湿毒;二是有助于腹部的保暖,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

  3、“下火”要轻疏肝健脾是王道

  中西医的脾不是一回事。中医的脾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中医讲脾统血,脾是后天之本。它包括了消化系统,整个消化系统的强弱就是脾。有人特别能吃,但是长不胖,中医叫胃强脾弱。胃主收纳,脾主运化。

  温暖的天气很容易让人心浮气躁,做事稍有不顺便会火冒三丈,其实这就是肝火过于旺盛的表现。想要清肝火,除了少吃酸的食物,也不能一味只吃牛黄类的清火药物,因为它会加重脾和肠的负担。应该通过食物来调理,疏通肝脏的郁结,这样不仅能够使心情舒畅,还可以是其他脏腑机能免受伤害,春天的荸荠就是一个很好的调理食物,它性微寒,能够疏肝利水,平肝火的同时还有利咽解毒的功效。

  女生一般都属于寒性体质,常年手脚冰凉,除了应做好保暖之外,补脾也是春季调理的必修课。春天的山楂具有很好的补气健脾功效,但却是个酸性食物,可以用山楂、冰糖、蜂蜜一起煮水来喝,这样不仅不会增加肝火,还可以温和补脾。如果有耐心的话,还可以可以每天上班之前用电饭煲将薏苡仁和小赤豆一起煲汤,等下班回家后饮用,这两种食材都是很好的健脾高手。日系汉方护肤品中常见薏苡仁有美白肌肤,扶正辟邪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帮助淡化面部的瑕疵,连身上的肌肤都可以白两个色号,而小赤豆有利水健脾的功效,其中丰富的植物膳食纤维还能帮助清除肠道中的垃圾和毒素。

  4、春季养肝忌酸涩、油腻和酒

  春季为肝火旺的季节,春季养生重点在于养肝。肝火旺,则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中医认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也就是说,春季要少食酸,多增甘。酸性食物吃多了会使肝火更旺,而性味甘平的食物就可有效调节肝火。如果多吃些山药、蓬蒿、马兰头、韭菜、鸡肝等,对于清肝可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而肉类等油腻食物在春季不宜过多进食。酒精是肝的头号大敌,饮酒过度也会使脂肪堆积在肝脏,引起脂肪肝。

  建议春季养肝要做到忌酸涩、忌油腻和忌酒。值得提醒的还包括,春季的新鲜水果一定要等它熟透转甜才能食用,不熟的水果太酸,吃多了也易伤肝。除此之外,春季还应忌吃羊肉、海鱼、虾等好发食物,注意摄取维生素、无机盐和优质蛋白质。医学研究还表明,缺乏足够的维生素B容易引起春困,维生素同时也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其他健脾胃的养生方法:

  饭后弯腰:每天饭后半小时,弯几次腰,达到90度,就能很好地促进食物消化。再配合轻松的运动,如散步10~30分钟(暖和时可到户外,天冷时在室内),效果更好。

  活动脚趾: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经常活动脚趾能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从经络看,胃经经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管脾胃的内庭穴也在脚趾的部位。一般来说,胃功能强的人,站立时脚趾抓地也很牢固。活动脚趾时可以站立,让脚部的经络受到一定的压力。脚趾可以练习抓地、放松相结合的方式,对经络形成松紧交替刺激。

  提臀:臀动作能锻炼胃部肌肉,增强消化功能。锻炼时双脚开立,比肩稍宽,双膝微屈,上身略微向前倾,两手自然垂落于两大腿上;腰腹部用力,臀部向后翘、向上提,臀部运动轨迹像画下半圆一样,保持两秒钟左右。然后往回收,恢复至初始状态。反复做15次,休息片刻,每次做两组。

雨水节气养生三要素 健脾祛湿养阳防倒春寒

  雨水是24节气之一,从这个节气开始,气温逐渐回升、降水也逐渐增多。但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仍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较量,所以近段时间还是要注意保暖。专家介绍说,雨水节气养生三要素要记住,即防“倒春寒”、健脾祛湿和准备养阳。

  “雨水”湿气重健脾祛湿食芡实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贵如油的春雨通常会慢慢增多,但若雨水过多也会导致湿气过盛,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困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最简单的健脾祛湿的办法便是食疗,比如芡实莲子苡仁汤。

  原料是排骨500克,芡实30克,莲子20克,苡仁30克,陈皮5克,姜1块。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把芡实、莲子、苡仁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然后把排骨剁成小块,水开之后,焯一下,然后把排骨、芡实、莲子、苡仁、陈皮和姜全倒进砂锅里,用大火煮开,煮开之后,改用小火炖两个小时,最后放点儿盐,这道芡实莲子苡仁汤就可以食用了。芡实和莲子有健脾益肾的作用,苡仁健脾祛湿,陈皮,醒脾行气开胃。

  防“倒春寒”春捂要恰到好处

  雨水节气是春节里面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最容易出现“倒春寒”的节气,因为这个时期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这尤其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如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很多读者朋友因为要预防“倒春寒”就首先想到春捂,但是春捂也要捂的“捂”要恰到好处,否则反而不利健康。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紫金馆养生专家郭海英教授介绍说,春捂主要的意思是,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比如日最高气温超过22℃的时候,不要急着只穿单衣,但也不能被厚厚的棉衣一直捂着,以防捂过头使人上火、血压升高。

  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就需要捂,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提前一两天先增添衣物捂起来。具体的春捂原则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此外,老百姓们有句保健俗语叫“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春捂要使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准备养阳睡前摩腹加提肛

  民间有句俗话叫“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很多读者朋友会觉得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晚上睡觉不再像冬季那么冷了,这主要是因为人体此时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的时间,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多人睡眠不好都是因为阳气没有养护好,比如阳虚怕冷睡不着还多梦。

  那么如何在睡觉前养护我们体内的阳气呢?按摩腹部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具体方法是: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即可。一来有利于促进消化,排除脾胃湿毒,二来有助于腹部的保暖,有利睡眠质量。

  还有一个方法是“提肛”,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其具体做法是:平躺床上,两手并贴大腿外侧,两眼微闭,全身放松,以鼻吸气,缓慢匀和,吸气的同时,用意提起肛门,包括会阴部,肛门紧闭,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时向上收缩;稍停2-5秒钟左右,放松,缓缓呼气。呼气时,腹部和肛门要慢慢放松。这样一紧一松,做9次。一般若能坚持提肛一年以上,即可见效。

四款春季养生汤做法 清热补中益气健脾胃

  春季天气阴晴不定、潮湿暖和的天气会使人易困湿、胃滞,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脾虚,所以春季要注意健脾胃。春季正是喝汤滋补的好时节,养生汤可以帮助你健脾胃,下面小编给大家推荐了几款春季养生汤,清热健脾养胃,补中益气,一起来看看吧。

  番茄豆芽牛肉片汤

  【材料】:黄豆芽、番茄、牛肉各200克,姜2片。

  【调料】:A:盐、白糖各2小匙,淀粉半大匙,酱油1大匙。B:盐适量。

  【做法】:黄豆芽洗净,沥干水分,用锅炒一炒(不加油),盛起待用。牛肉洗净,沥干,切薄片,加调料A腌5分钟。番茄洗净,切块。

  烧热锅,加小许油,爆香姜片,下番茄略炒,加入清水,待滚后放入黄豆芽,滚20分钟,加牛肉片煮熟,再用盐调味即可。

  【提示】:黄豆芽对儿童发育、预防贫血有较好作用。番茄中又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C和P,可以为儿童生长发育提供多种身体必需的营养元素。

  竹笋眉豆煲鲤鱼

  关键词:清热健脾

  材料:鲜竹笋1棵、眉豆60克、红枣2个、鲤鱼1条、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烹制:竹笋去外皮,洗净横向切薄片,并“飞水”;鲤鱼宰杀洗净,慢火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水;其余各物洗净,红枣去核。一起与生姜放入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1个半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量。

  春日时竹笋尤为鲜美,有人却认为是湿热之物,其实不然。《本草求原》曰:“竹笋,清热除痰,同肉多煮,益阴血,痘疹血热毒盛,不起发者,笋尖煮汤及入药,俱佳。”它能清热化痰,利隔下气,利水消食,治痰湿内停、胸闷脘胀、二便不利、发痘疹。只不过平素脾胃虚寒、结石、腹泻便溏者忌食而已。鲤鱼亦是此时最为肥美鲜味,中医亦认为鲤鱼能健脾开胃、利水消肿。以竹笋眉豆红枣煲鲤鱼汤,鲜美可口,是春日靓汤之一。并能辅助治疗足胫浮肿麻木、身重困倦、二便不利等。

  淮山白术羊肚汤

  淮山白术煲羊肚汤清润而略带中药材的气味,具补脾健胃、消积化滞、养气敛阴的功效,最宜在这不冷不暖且雨纷纷的气候下进食,且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淮山50克、白术15克、鸡内金12克、红枣12个、羊肚600克、生姜3片。

  淮山性平味甘,入脾、肺、肾经,具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以及止泻泄的功效,《本草经》说它“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本草纲目》亦认为它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现代医学则认为它所含粘蛋白质可在人体内水解为有滋养作用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而所含的淀粉酶有水解淀粉为葡萄糖的作用。而白术是有名的燥湿药材,且能健脾益胃。鸡内金消食化积,红枣则补气补血。羊肚即羊胃,性温味甘,功能补虚,健脾胃,止虚汗,如《千金•食治》说它能“主胃反,治虚赢,小便数,止虚汗”。

  【烹制】各药材洗净,稍浸泡红枣并去核;羊肚(或请市场售者处理干净)洗净置沸水中稍滚片刻,捞起,用刀刮净衣膜,再用食盐洗净,切成块状,然后与一起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百合蜜枣煲猪腱

  【材料】:百合100克,蜜枣50克,猪腱300克,陈皮1角,盐少许。

  【做法】:百合、蜜枣、陈皮放在冷水中浸泡约20分钟,捞起备用;猪腱放入开水中氽烫,去除腥味和血水,冷却后洗净,切块备用。将全部材料与清水2000毫升一起放入汤锅里,以大火煲开,改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消热润燥,安神止咳。万物滋长的春天,也是滋补身体的好时机,广东人煲汤常用百合和蜜枣,是滋补的汤品。百合含有蛋白质、磷和糖分,具有消热润燥的作用,不但可以美肤,还有镇咳、祛痰、镇定神经的作用;蜜枣可以补中益气、止肺咳行气健脾。以百合、蜜枣煲猪腱,具有滋润养颜、润肺生津的功效,经常饮用此汤可滋养身体,面色红润。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