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什么穴位可以调理脾胃 七大穴位推荐

导读: 1.中脘穴主治疾病为: 2.足三里穴主治疾病为: 3.三阴交穴主治症状为: 4.太白穴主治病症为: 5.脾俞穴主治症状为: 6.胃俞穴主治病征为: 7.太冲穴主治病症为:

1.中脘穴主治疾病为:

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

2.足三里穴主治疾病为:

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

3.三阴交穴主治症状为:

生理痛、脚底肿胀、过胖过瘦(增肥减肥)、生理不顺、手脚冰冷、冷感症、更年期障碍、妇科、胃酸、食欲不振多种疾病。

4.太白穴主治病症为:

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

5.脾俞穴主治症状为:

倦怠感、口渴、食欲不振、糖尿病等。

6.胃俞穴主治病征为: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等。

7.太冲穴主治病症为:

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按摩这七个穴位 可调理脾胃

1.中脘穴

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

2.足三里穴

主治疾病为: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

3.三阴交穴

主治症状为:生理痛、脚底肿胀、过胖过瘦(增肥减肥)、生理不顺、手脚冰冷、冷感症、更年期障碍、妇科、胃酸、食欲不振多种疾病。

4.太白穴

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

5.脾俞穴

主治症状为:倦怠感、口渴、食欲不振、糖尿病等。

6.胃俞穴

主治病征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等。

7.太冲穴

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 按摩这些穴位最有效

  现在正值秋冬换季时节,天气渐渐变冷,受到寒气的侵袭,加上饮食不规律等原因,难免出现肠胃问题,而其中脾胃虚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那么脾胃虚寒怎么调理呢?别担心,下面中医教大家穴位按摩方法,调理脾胃最有效,一起来看看吧。

  穴位按摩法: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穴位按摩法: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穴位按摩法: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穴位艾灸法: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穴位艾灸法: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