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府穴位位置图及作用 中府穴的功效有哪些

导读: 按摩中府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温馨提示

按摩中府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消化系统疾病:腹胀、消化不良、水肿、肺胀满等;

2.呼吸系统疾病:咳嗽、肺结核、气喘、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止咳平喘等;

3.其他:提高兴欲、丰胸、治疗高血压、胸痛、肩背痛等; 按摩中府穴的功效:通经活络、疏散风热、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等。

温馨提示

按摩中府穴的手法: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楠粲胂部议不要使太大的劲,稍稍施力按揉1~2分钟就行。 养兴功能:中府穴是肺经上的大穴,经常按摩可以顺畅肺的经脉,有丰胸的作用,还绺从萦米可以强化淋巴循环,减轻胸闷、肩背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尺泽穴治咳嗽;配肩髎穴治肩痛。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中府穴可以防治心绞痛。有心绞痛的人按这里肯定很敏感,因为有淤阻,所以要经常通通中府穴。

膻中穴位位置图,膻中穴的作用

膻中穴的作用

膻中穴具有理气活血通络、调节神经功能和消化系统功能等作用。按摩膻中穴有很好的保健防病祛病的功效。如遇心脏不适,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头晕目眩等症状时,按按膻中穴,可以使症状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大,难免烦躁生闷气,按按膻中就可使气机顺畅,烦恼减轻。另外,女性朋友还可按摩膻中穴,不仅能防治乳腺炎,还可丰胸美容。

膻中穴位位置图

膻中穴位于胸部,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是心包募穴(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是气会穴(宗气聚会之处),又是任脉与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调节消化系统功能等作用,主治病症为:胸腹疼痛、心悸、烦闷、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

膻中穴的按摩手法

1.指揉膻中穴法

患者仰卧,医者或家人坐其侧,用一手拇指或中指螺纹面着力,定在膻中穴上,其余四指轻扶体表或握空拳,腕关节轻轻摆动,或小幅度环旋转动,使着力部分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作反复不间断地、有节律的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

2.侧掌振膻中穴法

患者仰卧,医者或家人坐其旁,用右手小鱼际部着力,紧紧按压于膻中穴处,以手腕作高频率屈伸式的摆动为主,带动小鱼际作快速而有节律的振颤动作约1-2分钟。操作时要求小鱼际着力部分要紧压膻中穴处,不能产生滑动,以免影响疗效。

3.四指摩膻中穴法

患者仰卧,医者或家人坐其侧,用右手食、中、环、小四并拢之指面着力,附着于膻中穴上,以腕关节稍悬屈作主动的环转运动,连同前臂和着力部分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运动。操作时要求手腕灵活,轻而不浮。

4.拇指刮膻中穴法

患者仰卧,医者或家人面对患者而立其头端之前方,用双拇指螺纹面桡侧着力,对称地分置患者胸骨两侧,紧贴皮肤,自内上向外下沿肋间隙呈斜形作单方向快速推刮;边推刮边蘸汤水或植物油,或先涂擦上适量按摩乳、凡士林、松节油等,以皮下出现一道道紫红色的瘀癍为度。操作时,着力轻重适宜,动作一致而有节律,频率比推法要稍微快一点;但要注意,胸部只宜在乳上肋间隙(膻中穴)推刮,乳房禁刮。

按摩中脘穴位的作用附中脘穴位位置图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能主治】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穴位配伍】


配百会、足三里、神门治失眠、脏躁;

配膻中、天突、丰隆治哮喘;

配梁丘、下巨虚治急性胃肠炎;

配肝俞、太冲、三阴交、公孙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配上脘、梁门(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

配阳池、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

配气海、足三里、内关、百会治胃下垂。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